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122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日,权威市场调研机构赛迪顾问(CCID consulting)正式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存储市场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存储市场迅猛发展,同比增长17%,浪潮存储则以超过40%的增长率在国内存储市场再次保持了销量、销售额及市场份额三项第一,这已经是浪潮存储连续第七年在国产品牌的市场排名中占据第一位,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22.
人民网消息巴西环境部长伊萨贝拉.特谢拉(Izabella Teixeira)上周五说,下个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将就如何提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地位一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3.
《环境保护》2012,(4):2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11年更是创造了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24.
根据近十年来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在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动情况,分析了影响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建设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5.
通过分析传统课程教育和新课改的区别,更好的利用好新课改。充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充分给学生活跃的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就一定能使我们的物理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6.
环保首先是政治,不减排影响我国的地位和形象.连续2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是环境污染形势不能根本扭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黑龙江的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黑龙江省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大机遇.在生态示范省建设过程中,我们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努力把生态示范省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8.
蔡永海  黄进 《环境保护》2013,(Z1):58-6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环境正义的核心问题则包括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的人  相似文献   
29.
王锋 《灾害学》2008,23(2):141-144
在分析国内减灾社团成立背景和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减灾社团的定性、定向和定位问题,指出减灾社团是一个综合性科技社团。其活动重点是综合研究本地区多种相关自然灾害,重在通过多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共同探索灾害活动规律和防灾减灾对策;减灾社团应该成为独立的社团法人;介绍了陕西省减灾协会在组织科技减灾中的3步走策略和4个立项管理原则,以及部分重点项目的实施结果和减灾成效。最后提出减灾社团要善于在党和政府联系科技人员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30.
区域分工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区域分工理论,对山东省在全国和区域内部分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山东省在全国的区际地位以及所辖17个市之间的区域分工与合作格局,为山东省强化区域分工和联系,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