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曾经是发达的原始农业区,农牧交错带的形成是该地区原始农业文化衰落、牧业文化兴起的产物。本文的分析表明,标志全新世暖期结束的气候变化事件所导致的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变化是原始农业文化衰落、农牧交错带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殷培红  方修琦 《环境教育》2002,(1):23-24,14
调查目的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了解当前“渗透式”环境教育开展的状况,从而发现问题,为今后的环境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调查对象以问卷方式对北京市7个学科259名教师和270名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教师有效试卷234份,有效率90.7%。其中66%的教师在普通中学任教,19%的教师在区重点中学任教。教师的学科分布为地理36人,化学48人,生物32人,政治22人,语文26人,物理28人,数学42人。收回学生有效试卷253份,有效率93.7%。其中新高二学生88人,高一新生98人,初一新生67人。高中学生样本来自两所纯高中校,初中学生样本来自两所由电脑派位…  相似文献   
23.
黑龙江省过去20年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及其气候背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根据黑龙江省1980~1999年的气候资料和1980~2000年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等统计资料,利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格局和种植界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里,全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变化显著。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水稻播种范围向北向东扩张趋势明显,种植面积比重显著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比重快速降低,种植范围大幅向北退缩;玉米则在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向北部和东部伸展。粮食种植结构的这种调整使水稻逐渐取代小麦成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并最终导致该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格局从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转变为以玉米和水稻为主。上述粮食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与气候变暖带来的积温增加及积温带北移东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决定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的影响因子主要有两类:一是下垫面的影响,山区、丘陵的生产能力高于平原区,在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生态类型中,林地生产能力最高,耕地次之,草地最低;二是气候因子的影响,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东南逐级递增的趋势,造成这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季风气候造成的降水空间分布.同时,温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尤其是东部地区.降水对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影响强度较温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