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太湖流域宛山荡蓝藻爆发地底泥样品中分离岀1株溶解铜绿微囊藻的细菌,编号为WS8。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enBank登录号为KC441776)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9%。通过液体感染法(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考察了该菌溶藻特性及溶藻机制。结果表明,溶藻菌WS8具有显著的溶藻效果。稳定期菌液溶藻效果最强,4 d溶藻率高达91.7%;菌液溶藻效果随投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强,但投加量5%与10%处理组溶藻效果无显著差异,4 d溶藻率分别为91.3%及93.3%;菌液对高浓度水华藻的抑制作用较迟滞,对低浓度水华藻的抑制作用迅速,但4 d溶藻率并无显著差异;菌液对温度及pH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在30℃,pH 8时溶藻率最高。溶藻菌WS8的溶藻机制可归纳为:菌株分泌具有溶藻活性的胞外活性物质,该活性物质会引起藻细胞丙二醛含量升高,对藻细胞产生氧化损伤,破坏藻细胞保护酶,从而降低藻细胞生物量。  相似文献   
22.
洱海上覆水不同形态氮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洱海上覆水各形态氮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收集了1992~2009年洱海上覆水总氮数据,逐月调查了2010年上覆水各形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992~2010年洱海上覆水TN含量在0.20~0.67mg/L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上覆水TN年均值为0.57mg/L,DTN为0.41mg/L,NH4+-N为0.17 mg/L,NO3--N为0.086 mg/L,DON为0.15mg/L,颗粒态氮(PN)为0.16mg/L,满足Ⅲ类水体要求;TN、DTN和DON北部最高,NH4+-N和NO3--N中部最高、PN南部最高;上覆水各形态氮年内呈先升后降趋势,TN、DON和PN在7月份达到最高值,DTN和NO3--N在9月份达到最高值,NH4+-N在6月份达到最高值;上覆水TN、DTN、DON和PN垂向分布底层最高,表层次之,温跃层12m处出现峰值.上覆水氮形态时空分布主要受外源氮输入影响,内源氮释放以DON和PN形态为主,NH4+-N和NO3--N分布受水生植物分布影响较大,TN是影响藻类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子.洱海营养水平受上覆水氮浓度影响较大,应以控制外源氮输入为重点,特别是雨季之初6、7月份,北部“三江”流域是重点控制区域.  相似文献   
23.
东部平原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磷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选自东部平原3种不同类型8个浅水湖泊的1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级提取法,研究了沉积物中有机磷(OP)质量分数、形态及其分布状况,并探讨了OP组分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东部平原湖泊沉积物中w(OP)为65.2~539.2 mg/kg,占w(TP)的19.9%~40.6%,污染程度高的沉积物w(OP)高于污染程度较轻的沉积物. 沉积物中各形态有机磷主要以中活性有机磷(MLOP)与非活性有机磷(NLOP)为主,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中各形态w(OP)顺序均为城市湖泊>大型养殖型湖泊>大型自然湖泊. 城市湖泊与养殖型湖泊以NLOP为主,其相对含量达到50%以上;而大型自然湖泊以生物有效性有机磷(LOP+MLOP)为主,其相对含量为54.6%~61.6%,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磷分布状况与湖泊污染程度和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酸提取有机磷质量分数〔w(HCl-Po)〕为10.5~200.9 mg/kg,在不同污染程度湖泊沉积物中差异明显,其和总有机磷(Po)的比值〔w(HCl-Po)/w(Po)〕与湖泊水质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沉积物w(TP),w(OP),w(LOP)及w(MLOP)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即沉积物中的HCl-Po可能是湖泊水体磷的重要来源,沉积物中w(HCl-Po)/w(Po)可以反映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24.
以鲫鱼为供试生物,对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血清蛋白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及相应的毒性靶器官组织病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BBPA对鲫鱼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是3.13 mg/L,TBBPA诱导下鲫鱼血清蛋白可区分为11个组分,各组分随时间和浓度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组分11条带清晰,表达量变化幅度最大,在低浓度TBBPA暴露下表达量先降低后升高,第16天达到最高;高浓度时表达量在第2天达到最高。组分11的分子量为24 kDa,可能为鲫鱼斯坦尼小体(CS)中降血钙因子的解聚物。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鲫鱼肝脏和肾脏均表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且与组分11的诱导差异性表达呈现相应的病理损伤。因此,鲫鱼血清蛋白组分11对TBBPA的诱导具有浓度和时间响应敏感性,且易于识别和鉴定,可作为TBBPA暴露的鲫鱼血清蛋白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5.
26.
非稳态条件下藻类种间非生物资源竞争理论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相灿  杨苏文  姜霞 《生态环境》2007,16(2):632-638
从理论及实验研究的角度论述了藻类非稳态种间资源竞争研究进展。实验室内稳态条件下的竞争理论得到了大量实验验证,由于自然水体处于非稳状态,非稳态条件下藻类种间资源竞争日益成为藻类水华形成机制研究的重点。主要理论包括Tilman的R*法则和资源比假说,Grover的拾遗者-机会主义者交替竞争假说(VIS),中度干扰假说(IDH)及关键光强(CLIH)假说。这些假说的提出丰富了藻类资源竞争的理论体系,为研究自然状态下藻类增殖和竞争行为奠定理论基础。今后的藻类种间资源竞争的研究重点为非稳态下物理条件变化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资源共同变化下藻类种间关系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白洋淀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现状,于2016年3月在白洋淀采集15个水体样品,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54种VOCs的浓度,对其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进行讨论,并尝试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白洋淀水体VOCs污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白洋淀水体中共有14种VOCs被检测出来,其中二氯甲烷、苯、甲苯、乙苯、二甲苯、1,3,5-三甲基苯检出率为100%,二甲苯浓度最高,平均值为564.9 ng·L~(-1);三氯乙烯浓度最低,平均值仅为3.3 ng·L~(-1),检出率为13.3%.(2)白洋淀水体中VOCs总浓度在423.0~4 207.8 ng·L~(-1)之间,苯系物是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可能是上游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工业废水以及城市内机动车尾气的排放.(3)健康风险评价显示白洋淀水体中VOCs不会对人体产生致癌和非致癌风险;VOCs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白洋淀水体中VOCs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28.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酶活性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营养物分解合成过程的生物化学机制,研究了长江中下游6个浅水湖泊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和铵氮含量,水解酶、氧化还原酶活性,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通湖、珊珀湖、赛城湖和军山湖等养殖型湖泊,污染严重,其沉积物脲酶活性明显高于污染程度轻的大型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且与沉积物总氮(TN)、有机质(O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885,P<0.01;r=0.900,P<0.01);沉积物碱性磷酸酶(APA)活性与总磷(T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6,P<0.01).湖泊沉积物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趋势相近,分布状况与湖泊污染程度、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等紧密相连.湖泊沉积物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各湖泊氨化细菌数量差异较小,而反硝化细菌数量差异较大,反硝化细菌可能是导致该区域湖泊沉积物氮素累积的重要生物指示因子,可以作为反映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生物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29.
洋河水库流域土壤与库区沉积物中磷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SMT法研究了洋河水库流域土壤、河道及库区沉积物中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铝磷(Fe/Al-P)、钙磷(Ca-P)等5种形态,分析了不同区域各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洋河水库流域土壤、沉积物中TP、总氮(TN)和有机质(OM)的均值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河道>库区>土壤,其中TP含量变化不大,这说明营养盐不仅通过土壤径流、河道迁移进入库区,而且库区沉积物的释放作用同样明显.库区柱状沉积物有明显的“表层富积”现象,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TP、TN和OM含量逐渐减少,在0~16cm下降趋势明显,16cm以下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库区沉积物主要以表层污染为主.土壤、沉积物中的磷以IP为主,大约占TP的46%~79%之间,且研究区各磷形态中以Ca-P为主,大约占TP的22%~68%,这与库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关.土壤中TP的增加主要来自于Ca-P,与该地区土壤的地质背景有关,河道沉积物中TP的增加主要来自于Fe/Al-P,即河道受到人类活动污染的影响较大,而库区TP的增加主要来自于OP,说明洋河水库的富营养化与流域的工业、生活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30.
两种底质对狐尾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温室条件下,分别以土壤和沉积物作为底质,模拟研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营养水平相当的沉积物相比,以土壤作为底质的处理,其狐尾藻茎叶生物量降低了87.15%,根系生物量增加了226.54%,根系活力降低了46.4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增加了134.20%和119.91%,上覆水和间隙水中活性磷浓度分别增加了146.67%和1382.61%。以土壤为底质,增加该处理水体中磷浓度,抑制狐尾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