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本文采用湖北省江汉平原6个县(市、区)和太湖平原5个县(市、区)的893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农地投入行为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在要素市场活跃的情况下,农户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是分离的,且生产决策优先于消费决策;在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农户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是相互作用的。农地流转规模和稳定性存在区域差异,因此农户农地流转的目标不同,进而使得农地流转对不同区域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不同。相对于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流转农地的规模相对较大,稳定性较高,其农业生产目标更多地表现为利润最大化,更有条件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更有增加投入的动机。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地流转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对农户农地投入行为产生较显著的影响。因此,完善农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引导农户对农地进行合理投入、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2.
江汉平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仙桃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江汉平原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留一定的耕地数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其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使具有实际意义。文章以仙桃市为例,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AS,运用主成分析分析方法,分析了其1990-2002年耕地的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仙桃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
张超正  杨钢桥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2):3114-3130
首先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效果的整治模式与地貌类型差异;然后利用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的天门市和潜江市、武陵山区的宣恩县和咸丰市483户农户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同一地貌是否实施农地整治、同一地貌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和不同地貌同一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的增收效应远远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但即使同一地貌类型,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分项收入的影响程度、大小和显著性存在较大差异。(3)平原农地整治的增收效应明显高出山区农地整治,但即使同一整治模式,不同地貌农地整治对农户分项收入的影响程度、大小和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农地整治的农户收入效应受到整治模式和地貌类型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24.
首先从理论上揭示在不同耕地流转市场、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条件下,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然后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以武汉都市圈775份水稻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样本农户水稻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34,仍存在16.6%的技术效率损失。(2)耕地流转能够提升农户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且耕地转出和耕地转入都对技术效率有正向作用,相对于耕地转入而言,耕地转出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3)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高于未流转户,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低于未流转户。(4)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上升的趋势,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5)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且耕地细碎化对不同经营规模转入欠规范户技术效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结论: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受制于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程度;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受到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制约;耕地细碎化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取决于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和耕地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25.
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农民投资意愿及额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资金筹措是保障后期管护效果的重要前提。利用武汉城市圈5个县区390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受访农民对后期管护的认知状况和投资意愿,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参与后期管护投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分析支付意愿分布,测算受访农民的平均支付意愿额度。研究结果表明,村干部身份、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人均收入、耕地经营规模、非农收入比例、对后期管护工作内容的认知水平6个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参与后期管护投资的意愿;研究区农户投资后期管护的年平均支付意愿金额为219.62元/户,7个农地整理区的农户投资后期管护的支付意愿总额数量可观。最后,提出要重视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培训农民提高其人力资本,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鼓励耕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而筹措管护资金则必须同时考虑农民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26.
农地整治效率评价研究——基于标杆管理和DEA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整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地整治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本文以湖北省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的22个县(市、区)农地整治为对象,收集并整理其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运用标杆管理理论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其效率进行评价,包括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超效率,判断其DEA有效性,提出农地整治DEA无效地区的标杆选择方法,确立出DEA有效地区为农地整治的备选标杆,运用投影分析法找出DEA无效地区与标杆间的效率差距并分析原因,进一步提出向标杆学习的持续改进方法并对改进的效果进行检查。研究表明:湖北省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农地整治的效率整体较高,其中DEA综合效率有效的地区9个,13个地区的技术效率有效,9个地区的规模效率有效,三个效率均值依次是0.912 9,0.949 5,0.962 0,且该工程模式区的西、中、东三个片区农地整治的效率均值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明显态势;农地整治DEA无效的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江夏区等5个地区单位面积投资冗余率超过了10%,武穴市等4个地区的平均建设规模的冗余率超过20%,土地纠纷减少率、田块规整变化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率3个指标不足率较高,江夏区土地纠纷减少和田块规整变化不足率均最高,分别达到28.31%和15.79%。在未来的项目中,湖北省岗前平原工程模式区农地整治应注意其投入规模,优化投入产出结构,提高投入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促进综合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湖北省二县市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与区位条件、农户家庭属性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关系,找出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愿意将自家宅基地进行流转的农户所占比例略高于50%。按作用程度排序,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依次为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距县城距离、对政策了解程度、户主年龄、户主学龄;其中,距县城距离和户主年龄的影响方向为负,其它因素的作用方向为正。从区域角度来看,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户非农收入已占据主导地位,农户的流动性较强,愿意流转的农户所占比例高于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比例;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8.
大样本的农地整理项目绩效研究,对科学制定农地整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湖北省2001~2009年322个省级投资农地整理项目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农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13项指标,借助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加权得到各项目绩效评价总分值,并分析了项目绩效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项目绩效与单位面积投资、项目数量与地区耕地资源禀赋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多数农地整理项目的绩效处于一般水平,少数项目达到绩效良好水平,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一定投资标准范围内,单位面积投资与项目绩效之间相关性显著,投资增加会导致项目绩效的增加;因应不同的工程模式区,各地市州之间项目绩效评价总分值的平均水平有点差距,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各地市州所实施项目数量与地区耕地资源禀赋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表明农地整理投资未偏离提升粮食主产市县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29.
小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分析小城镇发展过程中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土地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小城镇外延扩张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从土地供给来看,城镇土地对其供给主体具有四重效用,土地供给主体有多供地的在动机;从土地需求来看,小城镇土地对其需求主体具有双重效用,土地需求主体有多占地的内在动机。若对土地供、需主体的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就会导致小城镇盲目向外扩张而使耕地大量减少。因此,要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保护好耕地,就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土地供、需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最后提出了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保护耕地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0.
长江流域可持续农业发展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阐述了建立可持续农业发展管理机制的必要性与原则 ,在分析长江流域可持续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长江流域可持续农业发展管理机制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