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研究吸附剂在饮用水中除磷控菌效果,在聚丙烯(PP)纤维上负载氧化镧(La_2O_3)纳米颗粒,并用聚乙烯亚胺(PEI)对吸附剂表面进行亲水改性,制备出PEI/La_2O_3/PP纤维吸附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偏酸性条件有利于磷的吸附,溶液中共存离子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大;当温度为45℃时,PEI/La_2O_3/PP对磷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76.67 mg·g-1,吸附过程能够较好地拟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该吸附材料对饮用水中的微量磷具有良好的吸附去除效果,磷深度去除后能达到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2.
用^14C标记葡萄糖法研究了外源镧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镧在低浓度下可增强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进行呼吸作用,而高浓度下则产生显著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33%。土壤微生物呼吸产生的^14CO2主要是培养初期释放的,培养14d后^14CO2释放已非常少。外源镧可增强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合成自身的生物量,最大增幅为25%。  相似文献   
23.
稀土金属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这使得其对碳质材料还原NO的反应可能表现出特殊的催化效果,而此方面的研究没有报道.为了研究稀土金属对活性炭还原NO反应的催化效果,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氧化镧的活性炭颗粒(La/C),并在无氧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程序升温反应和等温反应,考察了气体流量、NO的入口浓度、反应温度和氧化镧负载量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同时对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负载氧化镧的活性炭还原NO的反应是一级反应.由于炭表面3%(质量分数)的氧化镧的存在,C-NO反应的起始反应温度从500 ℃降低到300 ℃,反应活性大大提高,反应活化能从88.95 kJ/mol降低到51.05 kJ/mol.氧化镧的负载量对反应活性有重要影响,但负载量的大量增加对反应活性的提高效果甚微,最佳负载量为1.5%.La/C体系在反应中较稳定,而反应温度的升高对其稳定性不利.  相似文献   
24.
氧化铝负载镧去除水中F-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氧化铝负载的氧化镧吸附剂并研究了其对水中F-的吸附.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对F-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最大吸附量达到53.4 mg·g-1;适当提高吸附温度和氧化镧负载量都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吸附量;较低的固相反应焙烧温度有利于提高去除率,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吸附量从170℃焙烧的42.2 mg·g-1下降到了350℃焙烧的32.9 mg·g-1.同时,吸附剂表现出了很好的适应性,在较宽的pH范围内都能保持较高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25.
以醋酸锌和硝酸镧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网络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制备得到掺镧的Zn O纳米粉体。用制备的粉体对甲基橙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掺镧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分析仪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镧的掺入提高了Zn O的光催化活性,镧锌摩尔质量比为0.2%时光催化性能最好,高压汞灯下反应1 h,甲基橙的脱色率为96.5%,相比于未掺杂的Zn O提高了11.5%。  相似文献   
26.
La/Ce掺杂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稀土La、Ce改性的钛基二氧化铅(Ti/PbO2)电极.利用SEM和XRD分析了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稀土La、Ce掺杂后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和晶面取向,使电极表面变得更加致密、均匀;用LS和CV测试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表明,稀土La、Ce的掺杂提高了电极的析氧过电位和峰电流密度,改善了电极的催化性能.用所制备的不同掺杂量下的改性电极降解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methylene blue,MB),结果表明,当La、Ce掺杂量分别为8.0g.L-1和5.0 g.L-1时,电极对MB及其COD的去除率达到最佳,分别为83.85%、79.95%和79.18%、76.21%,显示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和催化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MB可能的降解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27.
稀土元素镧-铜胁迫下蚯蚓的抗氧化防御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土壤染毒法研究了稀土元素镧(La)和铜(Cu)复合污染对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和Cu复合染毒对抗氧化防御系统产生了一定的联合毒性效应,其联合毒性效应与暴露时间和不同质量比的组合密切相关。不同剂量La与不同背景质量比Cu复合时,低剂量La作用下,S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高剂量La作用下,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这表明复合胁迫使蚯蚓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且复合胁迫超过其耐受阈值。不同剂量La与不同背景质量比Cu复合时POD活性出现明显波动,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表明复合胁迫使蚯蚓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不同剂量La与50 mg/kg Cu复合胁迫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表明La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u对蚯蚓的毒性效应;不同剂量La与200 mg/kg Cu、600 mg/kg Cu复合胁迫时,蚯蚓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8.
镧、铈、钕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稀土元素进入生物体后主要累积于肝脏,进入肝细胞,除蓄积在细胞核中,还存在于线粒体中。为探讨轻稀土元素对小鼠肝细胞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作用,选用5周龄雄性ICR小鼠分别以10、20和40mg·kg~(-1)的镧(La)、铈(Ce)和钕(Nd)灌胃,6周后测定小鼠肝细胞线粒体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a中剂量组和Ce低剂量组SOD活性显著升高,La高剂量组和Nd中、高剂量组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除个别剂量组外,各染毒组CAT和GPx活性与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Nd各剂量组、La高剂量组和Ce高剂量组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研究表明,La、Ce和Nd所导致的CAT和GPx活性以及GSH含量降低可能是造成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通过液培实验,研究水稻幼苗在铜胁迫下,稀土元素镧对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幼苗在铜胁迫(100 mg.l-1和200 mg.l-1CuSO4溶液)初期(0—3d),10 mg.l-1La(NO3)3能显著提高幼苗植株SOD的活性(p0.05),提高CAT的活性,降低幼苗植株MDA的含量.随着铜胁迫时间的延长(3—9d),抗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升高,表明了镧的保护作用开始减弱,在后期(第9天)甚至与铜发生协同作用,加剧了铜对水稻幼苗的毒害;其中,200 mg.l-1CuSO4溶液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幼苗植株质膜透性明显增大(p0.05),生长受到抑制.分析表明,适量的稀土元素镧对铜胁迫下水稻生长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但是这种效应与铜胁迫的浓度大小、胁迫的时间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以沸石为载体,选用镁、镧和铁为改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且易于磁性分离回用的载镧磁性沸石吸附剂(MLFZ).等温吸附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LFZ饱和吸附量为13.46 mg·g-1; MLFZ在pH为3~9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共存离子条件下对磷酸根具有特异吸附能力,通过磁性吸附重复使用5次后,MLFZ对磷酸盐去除率维持在90%左右,突显了其易于回收再利用的优点;FTIR、 XPS和Zeta电位表征显示,表面沉积、静电吸附作用和镧与磷酸盐通过配体交换形成内层络合物在吸附过程中为主要作用.将MLFZ用于处理自然池塘污水,结果显示磷酸盐浓度由0.86 mg·L-1降低到0.013 mg·L-1,表明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