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溶藻细菌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富营养化水体投放3株溶藻细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L7、L8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L18)的菌液.在试验期内,3株溶藻细菌显示出很好的控藻效果,使叶绿素a(Chl-a)和藻类密度分别比初始值降低87%以上和72%以上;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维持在2~3,Pielous均匀度指数介于0.60~0.81,其中,溶藻细菌L7效果最明显.而未投加菌液的水体Chl-a未发生明显上升,但藻类密度自9.55×104个/mL上升到2.09×105个/mL,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由2.17降到1.11,Pielous均匀度由0.60降到0.33.3株溶藻细菌并非简单地杀灭水体中的全部或某些藻类,而是能明显地调节藻类群落结构,使其朝着较为稳定的方向发展,在修复藻型富营养化水体水生生态系统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溶藻细菌L7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华鱼腥藻和溶藻细菌L7按不同比例接入优势种为拟柱胞藻的富营养化供试原水,观测藻类群落结构和拟柱孢藻藻丝长度,研究溶藻细菌L7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藻细菌L7初始密度为9.45X10 7CFU/mL时,处理的拟柱孢藻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实验开始8 d后,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由0.53和0.69升高至3.18和3.74,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由0.09和0.12升高至0.73和0.82。在本研究条件下,高密度的溶藻细菌L7能够抑制优势种的生长,增加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具有调节藻类群落结构的作用。额外的水华鱼腥藻的加入,会对溶藻细菌L7调节藻类群落结构的作用强度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23.
张亮  潘伟斌  卢清 《环境保护科学》2011,37(1):24-27,48
将奥尼罗非鱼分别投放到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水体中,研究其消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及控藻效果.富营养水体中奥尼罗非鱼消化酶活性均值最低,富营养水体中胃及肠中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中营养和贫营养水体(p<0.05),3种水体中胃及肠中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水体中罗非鱼谷胱甘肽S-...  相似文献   
24.
沉水植被的重建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而光照是沉水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根据2005年7月和2006年3月对广州市一富营养化浅水池塘水下照度的监测结果,建立水深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模型,模型通式为I=I0e-αx.其中光衰减系数α平均为0.1002±0.0097(2005年7月)和0.1190±0.0063(2006年3月).据此模型计算,监测期间每天仅有9~10个小时池塘光补偿深度大于10 cm.在2005年7月和2006年3月每天池塘光补偿深度大于10 cm的时间段内,池塘平均光补偿深度分别为29.1 cm和28.7 cm,距池塘底部分别为24.4 cm和16.7 cm.池塘底部照度在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内不足水面照度的2 %.水下照度过低是导致在此类池塘中带水栽种沉水植物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带水栽植沉水植物前,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水下光照条件,以保障沉水植物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25.
根际环境与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通常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紧密相关。根际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土壤污染物在根际环境中的动态,可能是对土壤污染成功进行植物修复的基本过程。可见根际环境在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中具有明显的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有关重金属在根际环境中的动态、有机污染物在根际环境中的降解转化、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土壤有机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6.
以过硫酸盐(PS)对全氟辛酸(PFOA)进行脱氟,考察脱氟率与初始pH值(1~12)、PS初始浓度(0~400.0mmol/L)、温度(25.0~60.0℃)和反应时间(0~24h)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始pH值、PS初始浓度和温度对脱氟率有明显的影响,脱氟率最高可达86.52%;初始pH值为1.5~3的条件明显有利于PFOA的脱氟,而初始pH值为1或12的条件不利于PFOA的脱氟;脱氟动力学模型ln(1-φ)=-kobst可以很好地描述脱氟率φ与反应时间t、温度和PS初始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为增强饮用原水中藻类的混凝去除效果,以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为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了壳聚糖(CTS)投加量、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pH值及CTS和PAC的投加顺序对CTS联合PAC混凝除藻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为45~55μg/L)的最佳条件为:CTS 0.40mg/L、PAC 1.19mg/L、原水pH值7.5、CTS和PAC混合均匀后投加,该条件下模型预测叶绿素a去除率为96.1%(实测值为95.7%);混凝去除水华鱼腥藻(叶绿素a含量为80~90μg/L)的最佳条件为:CTS 0.25mg/L、PAC 2.00mg/L、原水pH值7.9、先投加CTS后投加PAC,该条件下模型预测叶绿素a去除率为97.9%(实测值为97.0%).当原水pH值9.0时(模拟高藻原水的碱性环境),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的最佳投药顺序均为CTS和PAC混合均匀后投加,实测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94.9%和95.3%;混凝铜绿微囊藻的药剂方案为CTS 0.40mg/L、PAC 2.00mg/L,药剂成本为0.0215元/m3,混凝水华鱼腥藻的药剂方案为CTS 0.24mg/L、PAC 2.00mg/L,药剂成本为0.0149元/m3.  相似文献   
28.
广州某黑臭河涌沉积物中的挥发物质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州市城区内的猎德涌采集了3个采样点中0~10cm深的表层沉积物,通过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顶空富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挥发物进行检测分析。在猎德涌的沉积物中共检测出54种挥发物质,包括36种烷烃、2种环烷烃、1种烯烃、2种硫单体、13种带有发香基团的有机物。在3个采样点分别鉴定出19、49、52种挥发物。在下游河段沉积物中检测出的挥发物种类和峰面积都超过上游。由挥发物质的组成可以判断出其主要污染是来源于交通污染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污染,其中有3种毒性较大的成分:万山麝香、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2,4-二叔丁基苯酚。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美丽微孢藻对水华藻类的化感作用,研究了美丽微孢藻种植水对水华鱼腥藻的光密度、叶绿素a和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25%的美丽微孢藻种植水在0~2 d时可显著抑制水华鱼腥藻生长,但在2d后无法对其产生显著抑制;浓度为50%的美丽微孢藻种植水在整个实验周期内均可显著抑制水华鱼腥藻生长;浓度为25%的美丽微孢藻种植水在短期内会使大部分藻细胞处于死亡或低活性状态,但在7 d时有31.40%的藻细胞恢复了高活性状态,其化感控藻作用有限;浓度为50%的美丽微孢藻种植水在整个实验周期内均使大部分藻细胞均处于死亡或低活性状态,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0.
河岸材料对河流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干砌石、浆砌石、蜂巢格宾和生态砖等河岸材料对河流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影响.4种材料中,以生态砖为河岸的河流中总有机碳(TOC)沿程降解率分别是蜂巢格宾和浆砌石的6.14和3.15倍(p<0.05);生态砖、干砌石和蜂巢格宾河段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沿程降解率分别是浆砌石的10.68、6.60和6.08倍(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