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探明有机物和金属离子对铬酸钡光度法测定硫酸根的影响,选取不同种类的有机物(葡萄糖、尿素、柠檬酸、叔丁醇和正丁醇)和金属离子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对硫酸盐测试干扰最大,在SO_4~(2-)浓度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3 000 mg/L的条件下,硫酸盐回收率仅为58.7%,硫酸盐回收率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尿素、柠檬酸、叔丁醇和正丁醇对硫酸盐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在SO_4~(2-)浓度、葡萄糖和金属离子(存在CuSO_4、Ag_2SO_4、Ni Cl_2、CoCl_2、Mn Cl_2、FeSO_4)浓度分别为200 mg/L、3 000mg/L和20 mg/L的条件下,硫酸盐回收率分别为65.8%、71.5%、62.3%、65.2%、86.7%和78.5%。  相似文献   
22.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天然源VOCs,BVOCs)对大气二次污染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国不同植被类型BVOCs排放特征,应用动态封闭式采样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GC-MS)技术对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的单萜烯排放进行定量观测,应用MEGAN 2.1排放模式建立2018年夏季我国高时空分辨率B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针叶树具有较高的单萜烯排放速率,其中以排放异松油烯、顺式-β-罗勒烯、柠檬烯、香桧烯为主;阔叶树种排放的单萜烯以α-蒎烯为主;农作物、草地、灌木中排放速率最高的化合物分别为异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和柠檬烯. 2018年夏季我国BVOCs排放总量为33.6×1012 g,异戊二烯、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其他VOCs分别占64.13%、9.63%、2.11%和24.31%,其中阔叶树排放贡献率最高,为56.01%,灌木排放贡献率为14.16%.我国夏季BVOCs排放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和华中地区,6种植被类型的排放受植被分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显示:各类型植被单萜烯排放速率大小呈针叶树>阔叶树>草地>农作物&...  相似文献   
23.
随着钢管年产量增加和产品结构调整,原有湿式电除尘系统已不能满足环保要求,必须改造,即采用塑烧板除尘器。运行实践证明,塑烧板除尘器处理工艺技术先进,操作简便,除尘效果好。  相似文献   
24.
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滤泥)和牛粪直接配置养殖蚯蚓的饲料,按照不同比例的配料分组进行了饲养蚯蚓的试验研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21 d培养,大平二号蚯蚓的最少增重为54%,最高增重达100%;平均产卵茧的数量为0.687个/条蚯蚓。研究结果表明,滤泥不需经过发酵即可用于养殖蚯蚓,牛粪与滤泥配置的比例为1∶1或0.3:0.7时,有利于蚯蚓的代谢和繁殖,并可确保蚯蚓养殖的安全。  相似文献   
25.
数据安全是信息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明和普及,个体行为都会转化为各种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个体消费者的支付、消费、娱乐、交通、工作等行为数据都会被专业的大数据企业收集,然后进行大数据模型分析,为制定各种商业策略和社会政策提供支撑。信息时代的数据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且关联着个人隐私,如数据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则会给社会安全治理带来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26.
基于2014~2020年浙江省62个县域碳排放及社会经济数据,针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与异质性进行分级。通过全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依赖性与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集聚性。采用空间误差STIRPAT模型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县域碳排放总量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县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态势相对稳定;高—高集聚类型县域主要集中在省内东北部地区,低—低集聚类型县域则主要集中在省内西南部地区;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性符合地理极化效应假说,县域人均GDP与碳排放还未呈现“脱钩”关系,产业规模化发展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低碳效应尚未显现;单个县域碳排放受相邻县域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且县域之间其他影响碳排放的社会经济因素也具有空间相关性。因此,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除了从产业方面布局之外,还应注重从空间视角动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