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有机废气中大多含有低浓度的苯、甲苯、苯乙烯、多环芳烃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这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治理VOCs污染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部分。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具有运行费用低、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过滤池、生物滴滤池和生物洗涤塔。20世纪80年代生物法在欧洲得到快速发展,我国于90年代以后也开始了生物处理VOCs废气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22.
采用紫外光(UV)对二氯乙腈(DCAN)和二溴乙腈(DBAN)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考察不同初始浓度、pH值、UV强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CAN和DBAN的去除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DCAN和DBAN的初始浓度均为250μg/L时,其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23. 26%和98. 12%。随着pH值的升高,DCAN的去除率逐渐上升,在pH值为9. 5时达到最高值25. 20%; DBAN的去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pH值=7. 5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6. 88%。UV强度的变化并没有对DCAN和DBAN产生明显影响,其中DCAN只有微量的提升。UV在以上实验条件下对DCAN和DBAN均有去除效果,其中对DBAN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酸碱联合调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溶解性蛋白质(SPN)和溶解性碳水化合物(SPS)的释放规律以及对脱水性能的影响,采用3个反应器,其中,1#为先酸(pH 3.0)后碱(pH 10.0)、3#为先碱(pH 10.0)后酸(pH 3.0)的两段控制方式(每段8 d),同时以2#pH不调作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3个反应器中SPN和SPS的释放情况是调节为碱性>酸性>空白,在相同的控制阶段,SPN的释放量明显高于SPS的释放量;SPN和SPS的最大释放量出现在1#的碱性阶段(后8 d),SPN在碱性阶段的第2天达到最大释放量(883.618 mg/L),SPS在碱性阶段的第8天达到最大释放量(165.922 mg/L)。1#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比阻值较低,说明先酸后碱调节方式更利于污泥脱水;在调节为碱性第4天时污泥比阻(SRF)达到最小值(0.342×1013m/kg),处于中难度脱水范围内。与2#相比,3#中的SRF虽稍有改善,但始终处于难脱水范围内。  相似文献   
24.
氯消毒在饮用水净化过程中被广泛采用,我国99.5%以上的水厂用氯消毒,在美国也有94.5%的自来水厂用氯消毒。氯消毒一般采用预加氯和后加氯两种方式。氯在消毒的同时会产生三卤甲烷、二氯乙酸等消毒副产物。这些消毒副产物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对人体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在氯消毒过程中,余氯量越多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就越多,而余氯量过少对病毒的灭活性较差,同时在输水管中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加快管道的腐蚀。不同浓度的余氯排入水体还会对鱼类和水生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25.
化学沉淀法回收污泥中氮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厂污泥上清液中富集着较高浓度溶解性的氮磷,将此部分氮磷形成磷酸盐沉淀(如磷酸氨镁、磷酸钙、磷酸铝等)加以回收利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以正交试验得出的影响因素为基础,深入研究了pH、初始PO43--p的浓度、Mg/P和反应时间对某污水厂污泥上清液中磷酸氨镁沉淀法回收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是影响污泥上清液...  相似文献   
26.
为了考察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进水的生态安全性,采用青鳉鱼胚胎暴露的试验方法对北方两个重要城市(北京和天津)的7个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的进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再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对青鳉鱼的早期发育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其中,X、B、D 3个再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毒性最大,青鳉鱼胚胎的总致死率均达到100%.J...  相似文献   
27.
在调节pH值分别为3.0和10.0的条件下,与pH值保持原状相对比,研究了15~20℃下初沉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氨氮、磷酸盐和溶解性COD(SCO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等有机质组分的释放。结果表明,强酸条件,特别是强碱会抑制氨氮的释放,试验周期结束时,碱性条件氨氮的释放量为1.28 mg/g TS,远小于对比试验(6.97 mg/g TS);磷酸盐的释放量表现为酸性>碱性>对比试验,反应至第4天时各条件下的释放量即趋于稳定,分别为2.47 mg/g TS、1.23 mg/g TS和1.18 mg/g TS;碱性条件下,各有机质组分的释放量大于其他条件,其中总VFAs波动较大,在第8天左右的产生量接近最大值,为201.59 mg COD/g VS,且以乙酸为主,其余组分在较短的时间里接近或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8.
焦炭填料生物滤床净化VOC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焦炭为填料的生物滤床降解苯乙烯废气,试验过程中对焦炭进行循环挂膜,发现焦炭对苯乙烯这样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初期以吸附作用为主,随着生物膜的长成生物降解作用逐渐占有优势,表现为对苯乙烯的去除效率稳定在35%-55%左右。  相似文献   
29.
构建了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其采用空气作为导热介质,并联集热;并研发、制作污泥喷雾塔,在塔顶利用二流体喷嘴使污水处理厂污泥(含水率97%以上)雾化喷出,雾化后的污泥粒径在50~200μm之间分布,与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提供的热气逆流接触,研究了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中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导热空气传热并结合热管技术,使得槽式跟踪太阳能集热器具有较高的集热性能和效率,10月份10:00~15:00通过槽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加热后的平均空气温度可以达到150~200℃;污泥通过喷雾并与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提供的热气逆流接触后,含水率可减至40%~60%。因此,槽式太阳能的集热性能可靠,且太阳能集热系统中污泥喷雾可达到深度脱水的状态。  相似文献   
30.
不同pH控制策略下剩余污泥中NH+4-N、PO3-4-P、COD溶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富含氮、磷、COD,在其水解酸化过程中对pH条件进行控制,使污泥中的氮、磷、COD溶出到上清液中并进行回收利用是可行的。在22~25℃的温度条件下,1#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先调节为酸性(pH=3),在实验第8 d氨氮、磷酸盐溶出量最多后调节为碱性(pH=10);3#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先调节为碱性(pH=10),在实验第8 d COD溶出量最多后调节为酸性(pH=3); 2#反应器为对照实验,pH不进行调节。结果表明:若要以回收污泥中的氨氮、磷酸盐为主,剩余污泥由碱性(pH=10)调节为酸性(pH=3)优于由酸性(pH=3)调节为碱性(pH=10);若要回收污泥上清液中的COD为主,剩余污泥由酸性(pH=3)调节为碱性(pH=10)优于由碱性(pH=10)调节为酸性(pH=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