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简述了“九五”-“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简称城考)中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标的定义、内涵,监测指标内容及分类、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应重视环境质量指标选择与当前环境污染现状的衔接,补充重金属等环境优先污染物指标为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指标.提出了新的筛选原则和指标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2.
降解DMF引起污泥毒性及其毒性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处理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序批式好氧活性污泥系统(SBR)为对象,在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300 mg.L-1左右,各初始DMF浓度(40、80、120 mg.L-1)驯化阶段皆为30 d,运行周期为12 h,溶解氧(DO)为2.0~3.0 mg.L-1的条件下,研究了DMF在水、泥相的分布及污泥有机毒性变化趋势;探讨了单个运行周期内,出水COD、水相和泥相DMF浓度及毒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各DMF浓度运行阶段的污泥毒性都体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污泥毒性随初始DMF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污泥有机毒性主要由DMF降解过程引起,且主要集中在内层胞外聚合物(EPS)以及胞内区域.  相似文献   
23.
沉水植被的重建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而光照是沉水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根据2005年7月和2006年3月对广州市一富营养化浅水池塘水下照度的监测结果,建立水深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模型,模型通式为I=I0e-αx.其中光衰减系数α平均为0.1002±0.0097(2005年7月)和0.1190±0.0063(2006年3月).据此模型计算,监测期间每天仅有9~10个小时池塘光补偿深度大于10 cm.在2005年7月和2006年3月每天池塘光补偿深度大于10 cm的时间段内,池塘平均光补偿深度分别为29.1 cm和28.7 cm,距池塘底部分别为24.4 cm和16.7 cm.池塘底部照度在每天绝大部分时间内不足水面照度的2 %.水下照度过低是导致在此类池塘中带水栽种沉水植物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带水栽植沉水植物前,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水下光照条件,以保障沉水植物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24.
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适合于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实行封闭管理,将保护区的保护与当地社会发展相隔离的做法无法实现真正的保护,生态旅游的开展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积极作用,文章提出了确定开发等级、生态规划、容量限制、功能分区、突出保护主题及公平发展等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25.
摘要:目前国内煤矿矿井水绝大部分由井下排至地面后再进行处理、回用,近年少部分煤矿尝试将矿井水在井下直接处理。通过对部分已经投入使用的井下处理站调研,本文结合容光井下矿井水处理站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矿井水井下处理设计工艺选择及设计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6.
以聚醚砜(PES)超滤膜为基膜,采用涂层法制备磺化聚醚醚酮(SPEEK)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研究其对草甘膦的浓缩和去除。考察了该膜在浓缩草甘膦模拟废水中的操作条件,如跨膜压力、进料浓度、进料pH和离子强度等对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跨膜压力的增加,草甘膦的截留率和水通量均增加,当跨膜压力由0.3 MPa增加到0.8 MPa时,水通量由34.0 L/(m2.h)增加至98.0 L/(m2·h),截留率高于98%;增加进料浓度和离子强度,截留率和通量均减小,当进料浓度由100 mg/L增至1 000 mg/L,水通量降低12.4%,截留率降低8.4%;而pH由3.0升至11.0时,截留率增加,但通量几乎不变。当把该膜材料用于浓缩含高浓度NaCl的草甘膦母液时,发现在0.5 MPa压力和pH=11.0下,复合纳滤膜对NaCl的截留率低于20%,对草甘膦的截留率可达90%。这说明该复合纳滤膜可以把草甘膦与NaCl有效分离开来,为草甘膦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杨娜  陈秀荣  林逢凯  黄华  章斐  赵骏  丁毅 《环境科学》2014,35(4):1414-1420
在处理双酚A(BPA)模拟废水的序批式活性污泥系统(SBR)反应器中,保持进水COD含量均为300 mg·L-1左右,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HRT从12~8 h,污泥龄SRT从20~10 d,考察污泥有机毒性和其他水质指标的变化.试验分析了空白组和40 mg·L-1初始浓度BPA对照组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周期末出水COD值、污泥有机毒性分布规律以及稳定期单周期内COD值和污泥有机毒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有利于活性污泥降解BPA,并消减稳定期污泥的有机毒性;出水COD稳定在50 mg·L-1左右,且水相和泥相均无BPA残留.在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SBR系统内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不同样品间的相似性过程中,得出污泥总毒性抑制率与微生物多样性呈负相关性关系,进水成分的不同和运行参数改变是导致污泥总毒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消毒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措施,当今常用的氯化消毒方法存在消毒副产物等局限性,为了确保水质安全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有必要寻找一种性能优越、环境友好的绿色消毒剂。茶多酚作为一类储量丰富、可再生的绿色资源,生理功能多样且具有广泛的抑菌活性。基于茶多酚的广谱抑菌性,将茶多酚用于饮用水消毒,分析了茶多酚对应急饮用水源、常规饮用水的消毒效果,探讨了茶多酚的辅助消毒持续性效果,并对茶多酚的毒理安全性进行阐述,初步分析和展望了茶多酚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前景。  相似文献   
29.
框架结构“强梁弱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要震害,着重研究了"强梁弱柱"这一破坏现象,并对比分析了现行抗震规范及其报批稿中关于"强柱弱梁"的设计条款,结合某框架结构教学楼,分析其在两本规范不同设计条款下的承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性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影响、楼板对框架梁承载力和刚度的增大作用以及柱轴压比偏小是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规范报批稿调整了柱端弯矩和剪力增大系数,较大地提高了柱的承载能力,其中抗弯承载力增加10.8%~33.1%,尤其顶层框架柱的承载力较现行规范增加33%之多,但柱的抗剪承载力提高较低,增加11.1%~19.3%。依据送审稿设计的结构,柱的钢筋用量增加64.1%,整个费用增加低于19.9%,基本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内。  相似文献   
30.
210Po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次临界堆铅铋冷却剂和散裂靶产生的重要放射性核素.本文以同主族元素Te(IV)代替Po(IV),首先对氧化石墨烯(GO)吸附Po(IV)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GO对Te(IV)的吸附率随时间增加可分为快速增加阶段、缓慢上升阶段和吸附2.5 h后的饱和阶段;GO对Te(IV)的吸附率随溶液pH值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pH值为4.7时,吸附率最大;随着吸附体系GO量逐渐增加,GO对Te(IV)的吸附率先线性上升后恒定,吸附量则呈现先不变后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的吸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GO对Te(IV)的吸附以弱化学作用为主,且随吸附过程进行,吸附限速步骤由内扩散转变为膜扩散,吸附表面由非均质转变为均质;羧基、环氧基和CC键是GO吸附Te(IV)的主要结合位点,且结合中Te(IV)化合价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