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实验通过设计3组电动力修复装置,对比研究了普通电动法Exp-1、电解质(Na NO3)调节强化电动法Exp-2以及移动阳极结合强化电动法Exp-3对稀土金属镧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48 h电动修复,Exp-2和Exp-3均能有效酸化土壤(分别控制p H在3和2以下),促进La的解吸和形态转化,实验结束时土壤中La的去除率分别为55.2%和66.2%,然而普通电动法Exp-1没有明显修复效果。形态分析结果表明:La的去除过程为由其他形态先转化至可交换态F1,La以F1形态在电迁移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酸性环境是金属La形态转化的前提条件,而电场驱动的氧化还原作用是主要的转化动力。  相似文献   
32.
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过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组成结构,将室内环境中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建筑装饰材料划分为单层干材料、单层湿材料、多层组合材料等类型,总结了这三种材料的VOCs释放特征、传输过程和数学模型研究现状,分析了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指出了模型研究发展的趋势,对应用中模型的选择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3.
负载无机铵盐改性活性炭纤维对甲醛去除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不同热处理温度(60℃、160℃)和热处理时间(2h、12h)条件下,通过负载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铵、氟化铵、草酸铵、硫酸铵、过硫酸铵等无机铵盐溶液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改性实验,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表征改性后的ACF,研究其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铵盐对ACF的改性效果良好,甲醛去除率均大于50%.其中,经草酸铵改性后的ACF对甲醛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7.7%.SEM观察发现,无机铵盐大多堆积在ACF表面,不能进入其孔径内部,减小了ACF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但对其吸附面积影响不大.因此,利用无机铵盐改性ACF来提高甲醛去除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水泥窑PM2.5排放特性及其PAHs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荷电低压颗粒物撞击器(ELPI)、便携式PM2.5采样器和稀释系统,对国内3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厂(5条生产线)的水泥窑(包括窑头和窑尾)进行现场采样,分析水泥窑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粒数浓度及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浓度,对呼吸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粒数浓度分析,PM2.5中70%以上为PM0.33,这部分颗粒物主要是由气化凝结形成的.各采样点排放的PAHs主要以二环和三环的低环PAHs为主.第3个水泥厂窑头排放的PAHs含量最高,而且苯并[a]芘(BaP)超过国家所规定的8ng/m3标准限值,同时其呼吸致癌风险水平为4.46×10-4,高于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的上限,需要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35.
废轮胎的热解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废轮胎热解产生的三相 (气、液、固 )产率与裂解温度的关系 ,气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 ,以及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加入热解体系对三相产率和气体组成的影响 .实验表明 ,轮胎橡胶的热稳定性分为 :~ 200℃,200℃~300℃及300℃以上3个区域 .在200℃以上时 ,随着温度升高 ,固体产率减少 ,气体产率增加 ,液体产物的产率在 500℃左右出现一个峰值 .加入 4%NaOH作催化剂以后 ,在相同的温度下固态碳黑和液态油的产率均有所提高 ,而相应混合气的产率降低 .实验确定了所用混合胶粉主要为合成橡胶 .不同温度下热解所产生的液体产物的红外谱图及裂解色谱图表明 ,300℃时主要是助剂分解,400℃左右主要是聚异戊二烯(天然胶)开始裂解,600℃以上残留物开始裂解.  相似文献   
36.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 ,藻类爆发的频率和强度日趋严重 ,已成为一种生态灾害。文章就水体中藻类爆发的成因和危害作了简要的概括 ,并对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3种方法。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7.
衣静  刘阳生 《环境工程》2012,30(5):50-54,113
焚烧处理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垃圾中PVC塑料和餐厨垃圾等含氯组分在焚烧过程释放出氯化氢气体。介绍了垃圾焚烧过程氯化氢气体产生机理,分析了氯化氢气体对有机氯代污染物生成及重金属气化的影响以及氯化氢气体对焚烧设备造成的严重危害,综合论述了国内外氯化氢气体脱除技术研究进展。最后指出高温烟气中HCl控制技术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刘惠  孔丝纺  刘阳生  曾辉 《环境工程》2013,(Z1):487-492,506
概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中二恶英的污染概况、形成机制和排放标准;从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控制和焚烧后烟气中二恶英的控制两方面综述了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污染的控制技术;并展望了未来二恶英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9.
氨基苯甲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三辛胺或磷酸三丁酯为络合剂,正辛醇或煤油为稀释剂,在不同的P则定了氨基本甲酸稀溶液的萃取相平衡分配系数,讨论了影响因素,提出了同时考虑络合萃取作用和物理萃取作用的平衡分配系数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40.
电池企业铅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池企业的场地土壤进行实验,研究了铅污染土壤中混合施加过磷酸钙(C)、膨润土(B)和腐殖酸(H)后对土壤中铅形态及浸出毒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相同固定剂组合中改变单一固定剂投加量对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不同配比的C+B、B+H、和H+C组合方式处理后,土壤中铅的有效态质量分数明显降低,而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质量分数增加。固定时间为40 d时,其修复效果优于25 d。修复后土壤的有效态铅大部分转化为有机结合态,其中经过20%B+20%H和10%H+6%C处理后,有效态铅质量分数降低幅度较大,分别从331.3 mg·kg-1降至91.8 mg·kg-1和96.57 mg·kg-1;相应地,有机结合态铅质量分数增加幅度也较大,分别从57.19 mg·kg-1升至264.28 mg·kg-1和267.99 mg·kg-1;(2)C+B组合投加处理中,土壤修复效果随膨润土投加量增加而降低,B+H组合投加处理中,土壤修复效果随着腐殖酸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H+C组合投加处理中,随过磷酸钙投加量增加,土壤修复效果也呈增加趋势。(3)经不同处理固定修复后,土壤浸出液中铅的质量浓度大幅降低,对周周水环境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