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02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利用纤维素分解菌F2对玉米秸秆进行堆沤预处理,将经不同堆沤预处理时间后的秸秆与猪粪混合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结果发现,堆沤15 d后秸秆的总有机碳含量降低了10.06%,VS去除率和纤维素降解率比未加菌堆沤预处理分别提高了10.74%、10.60%;加菌堆沤预处理后的秸秆厌氧发酵甲烷产气率、干物质产气率、发酵前后VS去除率均高于未加菌堆沤预处理后的秸秆,且产气效率也有明显的提高;加菌堆沤预处理10 d的秸秆比未加菌堆沤预处理15 d的秸秆提前了2 d达到产气高峰,累计产气量达到21 957 mL,比未加菌堆沤预处理15 d的秸秆增加了1 629 mL。实验结果表明:该纤维素分解菌对玉米秸秆纤维素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有机碳的矿化;有效地提高了秸秆的生物降解性能,缩短了预处理所需时间;同时提高了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和产气潜力。  相似文献   
32.
为解决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发酵制氢系统存在的不足,如单位基质氢气转化率低、因搅拌带来的耗能,抗负荷冲击能力不强等问题,开展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发酵产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5℃和进水COD 5000mg/L等条件下,ABR系统可在26d达到乙醇型发酵,其比产氢速率为0.13L/(gMLVSS·d),而在同样条件下, CSTR达到乙醇型发酵后,比产氢速率仅为0.06L/(gMLVSS·d).ABR通过生物相的分离,使产氢系统梯级利用有机物并达到深度产氢的目的.与CSTR相比,ABR具有较高的产氢活性、较低能源消耗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有机废水发酵制氢反应设备.  相似文献   
33.
厌氧发酵沼气工程的工艺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制取清洁能源——沼气,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变废为宝,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概述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废污水处理中采用的厌氧发酵工艺,以及厌氧发酵沼气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文章探讨了以剩余污泥发酵液为底物进行厌氧发酵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中链脂肪酸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醇/酸比会显著影响中链脂肪酸产率,当醇/酸比为2∶1时,己酸产量为4.49 g/L,碳利用效率达84.4%;底物浓度对中链脂肪酸产率的影响主要为高浓度的乙醇和产物会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拟合分析表明,当底物浓度低于800 mmol/L时,抑制作用并不明显,但在600 mmol/L的底物浓度下,停滞期最短。综上,最佳条件为:醇酸比为2∶1,底物浓度为600 mmol/L。在最佳条件下,以剩余污泥发酵液为底物生产中链脂肪酸时,己酸产量高达6.2 g/L,表明以剩余污泥发酵液为底物产中链脂肪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产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  袁林江 《环境工程学报》2012,6(9):3053-3057
以啤酒厂废水处理厂UASB中的厌氧污泥为种泥,葡萄糖为基质,研究了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产氢。控制反应器内pH为4.0~4.5,温度为(36±1)℃,水力停留时间为8 h,当进水葡萄糖浓度为4 000 mg/L,容积负荷为12 kg/(m3.d)条件下,该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实现了连续高效厌氧产氢。生物气中的氢气含量约为48%~53%,基质产氢率为1.1 mol/mol葡萄糖,COD去除率为15%~25%,最大比产氢速率为84.5 mol/(kg VSS.d)。液相末端发酵产物中乙醇和乙酸的含量占液相末端发酵产物总量的80%以上,表明该反应器内进行的是乙醇型发酵厌氧产氢。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完全可以实现连续高效厌氧产氢,比较适用于日处理量较小的高浓度含糖废水。  相似文献   
36.
樊丽  徐龙君  王辉 《环境工程学报》2012,6(8):2809-2812
为考察较低温度(<17℃)条件下添加微量金属元素对厌氧发酵产气量的影响,在发酵底物TS(含固率)为10%下采用10 L玻璃瓶作反应器,以牛粪为原料,向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分别添加MnSO4、FeSO4·7H2O、电解锰渣,分析了厌氧消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产气量、COD(化学需氧量)和pH的变化。结果表明,锰元素能促进低温下牛粪的厌氧发酵,加速反应启动。当添加6 g MnSO4、100 g电解锰渣时,单位质量VS产气率分别为0.26 mL/g和0.64 mL/g,添加6 g FeSO4·7H2O与空白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产气。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厌氧发酵装置的效率,人们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应用填料或载体使生物菌能够延长驻留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开展载体筛选及其结构设计在厌氧发酵装置中的试验,有助于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将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通过静态载体筛选试验选择了玻璃纤维作为载体、PVC塑料管作为载体骨架制成的装置在动态序批式厌氧发酵装置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此载体骨架结构对于牛粪动态厌氧发酵具有明显的提高产气效率、改变产气质量和促进有机物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为克服单一剩余活性污泥(WAS)发酵产酸效率低的问题和资源化利用废弃木耳菌糠(SMS),本文对热-碱预处理污泥(PWS)和菌糠进行共发酵,研究预处理和菌糠添加对共发酵体系的产酸性能影响.试验基于原料的总固体含量(TS)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污泥(WAS∶SMS=1∶0)、预处理污泥(PWS∶SMS=1∶0)、菌糠(PWS∶SMS=0∶1)、预处理污泥∶菌糠=1∶1(PWS∶SMS=1∶1)、污泥∶菌糠=1∶2(WAS∶SMS=1∶2)以及预处理污泥∶菌糠=1∶2(PWS∶SMS=1∶2),测定并分析了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总磷、SCOD、酶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PWS∶SMS=1∶2时,VFAs产量最高,可达5496.70 mg·L-1,分别较单独污泥和单独菌糠产酸量提升了56.71%、54.97%;同时,该处理的氨态氮、正磷酸盐、SCOD的含量、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的相对活性明显高于其它处理组.预处理和菌糠的添加均能提高共发酵产酸性能,预处理可破坏污泥和细胞结构,促使SCOD、氨态氮和正磷酸盐释放,为水解酶提供了充足的反应底物;菌糠的添加则可为水解微...  相似文献   
39.
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所获餐厨垃圾浆料的半连续式厌氧发酵效果,评价该类餐厨垃圾的产甲烷资源化潜能.结果表明,固液油三相分离预处理后的液相餐厨垃圾作为进料较固液混合相餐厨垃圾在厌氧发酵时具有更高的VS去除率,实际产甲烷潜能和甲烷转化率,分别为91.2%, 531.5mLCH4/gVS和54.3%,表明液相餐厨垃圾半连续中温湿式厌氧发酵具有良好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能.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影响了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系统的微生物群落演替,氨氮浓度是导致古菌群落转移和丰度变化的关键因素.液相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时是以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culleus为主,而在固液混合相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时则以耐高浓度氨氮的Methanosarcina多功能产甲烷菌为主.  相似文献   
40.
旨在通过生物酶调节(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α-淀粉酶)提高初沉污泥的厌氧发酵效率,并通过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SCFAs (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组分分析等揭示其调控机理.结果表明,3种生物酶均可增强初沉污泥水解和产酸作用,碱性蛋白酶调控系统对初沉污泥厌氧发酵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发酵第4d SCFAs的产量和产率分别达到1508mg COD/L和0.174g COD/g VSS.对比控制组,SCFAs的产量和产率分别增加了1129mg COD/L和0.13g COD/g VSS.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碱性蛋白酶调控发酵系统中,LentimicrobiumProteiniphilumBacteroides等发酵相关菌群的相对丰度得到了改善,MethanosaetaMethanospirillum等产甲烷古菌的活性受到了抑制.同时,生物酶调控对促进发酵过程乙酸占比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