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大高铁桥梁墩柱基础所处地质条件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地震动的特性会发生较大变化,若不考虑这种变化,计算结果不能反映桥梁实际地震响应,甚至可能偏不安全。以24跨跨径为32 m的高铁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绝对位移法考虑地震动的多点激励,分析主梁和轨道的位移和变形、支座剪力和位移以及桥墩的变形及内力等地震响应特性,并与一致激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多点激励后,场地转换处轨道和主梁的横向和竖向相对位移均明显增大,轨道整体变形呈蛇形波动,在伸缩缝处出现局部突变,轨道的这些变形特性会严重威胁高速运行的列车的行车安全;在场地转换处主梁纵向相对位移亦显著增大,可能造成落梁;支座和墩柱的位移和内力主要受场地类型的影响,场地越不利,地震响应越大。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植物种类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研究了4种植物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氮磷平衡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各组人工湿地对氨氮(45.53%~80.95%)、总氮(53.67%~80.30%)和总磷(32.97%~55.77%)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比未种植的人工湿地具有更高的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效果,其中黄菖蒲组对氮的去除效果最好,美人蕉组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在表面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作用(34.84%~45.44%)是人工湿地氮去除的主要途径,基质吸附(20.90%~23.91%)是人工湿地磷去除的主要途径,但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的氮磷通过微生物去除的量更高。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相较于未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显示出更高的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和更高的脱氮除磷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硝化螺菌属是人工湿地中主要的脱氮菌属,也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高生物脱氮的原因。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丰度增加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高生物除磷的原因。  相似文献   
33.
两级序批式MBR除磷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常规MBR工艺中脱氮除磷矛盾问题,采用新的工艺形式——两级序批式MBR工艺(两级SBMBR),对该工艺的除磷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稳定运行阶段,SBMBR1内聚磷菌优势生长,进水总磷得以高效去除,再通过SBMBR2内膜的进一步截留,系统TP平均值0.46 mg/L,满足城市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要求;在沉淀期间,POAs的释磷作用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水中剩余悬浮富磷污泥颗粒本身的影响,所以在满足沉淀要求的前提下,生物除磷系统应注意尽量缩短沉淀时间。  相似文献   
34.
青岛市海岸带生态系统压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海岸带生态系统主要胁迫因素并结合青岛市承压现状建立了青岛市海岸带生态系统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定量评价青岛市海岸带生态系统承压状况.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5年青岛市海岸带生态系统压力呈波动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填海压力明显增大、海洋排污压力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经济发展自2003年起已由增大压力项变为减弱压力项.  相似文献   
35.
加强法制建设,目的就是实现法律的公正性,而只有法律的公正才能体现出法律的正义。程序正义是依法治国的标志,是体现法律正义的根本保障。只有确立程序正义的观念并以此作为审判方式和司法制度改革的基本理念,才能最终实现依法治国的理想。程序正义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程序正义体现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公正与否。程序正义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模拟酸雨对不同土层酸度和K+淋失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江西表土施用KCl肥料后,用室内模拟酸雨的土柱实验,研究酸雨对不同土层酸度及K+淋失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淋出液pH值的变化先下降后上升,但起始pH值存在明显差异,pH2.5酸雨在A层和AB层淋溶的中后期又下降;淋出液电导变化有一个峰值,其出现在淋溶的起始阶段,表明土壤中养分迅速向下迁移.K+的淋失与降雨的酸度有关,pH2.5酸雨会加速K+在土体内向下迁移,在A层土壤中K+的释放可分为2个阶段:快速释放过程和中速释放过程;至于pH4.5酸雨淋溶下,K+淋失分为快速释放过程和慢速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37.
以实现科学救灾为目标,根据震后应急期高时效性的要求,提出了震后应急期间生命线工程抢修力量优化调配的技术思路。并以震后应急期通讯设施的应急抢修为例,首先基于以往地震救灾案例给出了抢修人员的需求经验关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震后抢修优先度的快速评判模型;进而利用运筹学中运输问题的算法,以应急抢修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了震后抢修人员优化分配的模型;最后,通过算例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残留量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园区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165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当施氮量高于165 kg·hm-2,产量反而有降低的趋势,过量施氮也并不能增加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因而氮素利用率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无机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因施氮量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0~8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随氮肥输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以表层(0~40 cm)硝态氮质量分数最高,中间层(60~80 cm)质量分数最低,100 cm以下土层以施氮量为165 kg·hm-2的处理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最低,降低了硝态氮淋溶风险;铵态氮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不同的施氮量对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铵态氮质量分数与施氮量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效益,以165 kg·hm-2(优化施氮量)为最佳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39.
从300MW机组锅炉水冷壁管的高温腐蚀情况出发,阐述了产生高温腐蚀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0.
孙磊 《环境工程》2022,(4):337-338
<正>数字媒体技术高速发展,使得大众传媒无论是在传播方式还是在产业结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下,积极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以数字媒体的力量推进生态建设、治理生态污染,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利用数字媒体宣传环境保护意识,使得宣传力度更大更广。利用影视艺术创作的形式进行保护生态推介更是一种高效的宣传手法。数字媒体借助自身的优势与传播特点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占比,这不仅对于传统的媒体产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与挑战,同时也为传统媒体产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