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夏日竹语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每到夏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竹,婆娑的竹影在心中摇曳,一阵凉爽的竹风沁人心脾,让人感觉暑气尽消。  相似文献   
32.
原油储罐机械化清洗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原油储罐清洗工艺现状,详细介绍了原油储罐机械化清洗技术及应用,从安全、环保、效益几方面对应用效果做了客观分析,阐述了机械化清洗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3.
合肥城市主要绿地类型小气候调节作用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植被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环境。为探讨不同绿化类型生态效应的差异,以合肥市公共绿地中的林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3~5月间利用电子温湿度计和电子照度计分别测定不同面积的森林和草地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的林地和草地降温增湿的效果随着林地和草地绿化面积的增大而增强,不同面积的林地和草地内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相同面积的林地降温增湿效果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强,郁闭度分别为0.5、0.64、0.73的林地降温效果比非绿地高1.9%、2.2%和3.9%,增湿效果高12.3%、12.6%和14.7%;以非绿地为对照,相同面积的林地改善城市气候的效果明显高于草地;一天早、中、晚3个测定时段内林地的降温率比草地高2.34%、2.75%和5.03%,增湿率比草地高1.18%、2.41%、4.42%。  相似文献   
34.
基于面板协整的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假说,利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方法研究中国省区1985~2004年间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3种污染物排放量与收入之间的关系.面板检验显示,变量之间存在长期EKC关系,协整估计结果表明,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随收入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废水则表现为单调递增关系,且其转变点尚未出现.随治理技术进步,废水排放量呈现单调递减的趋势,而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呈现先上升、后减少、再上升的波动过程.  相似文献   
35.
即墨市环保局立足“三讲”,内强队伍素质,外树环保形象,通过严格文明的环境执法,使环境保护工作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在1998年青岛市环保系统环境执法考核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总分第一名。青岛市一位法制专家到该局检查工作后感慨地说:“没想到一个基层环保局,行...  相似文献   
36.
环境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之一。即墨市环保局在认真履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职责中,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切实把环境信访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1998年这个局共查处环境信访363件,查结...  相似文献   
37.
东亚边界层臭氧时空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对2010年东亚地区边界层臭氧(O3)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NAQPMS模式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站点观测与模拟的日均值(月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56~0.91,模式能合理再现东亚地区地面O3的时空分布特征.东亚地区冬季边界层O3低值区出现在中国东部;春季O3浓度增加,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O3浓度达60μL/m3左右;夏季东亚中纬度35°N附近大陆地区O3由于强烈的光化学反应呈现出一浓度高值带,浓度达60μL/m3以上;秋季东亚大部分地区O3浓度维持在40~45μL/m3左右.夏季中国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光化学净生成率已超过30×10-9/d.  相似文献   
38.
对小球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胞内多糖和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其高价值代谢产物的综合利用价值.结果显示,在先提取小球藻胞内多糖、后提取油脂的情况下,不仅胞内多糖可以得到充分的提取,油脂的损失量也很小.当提取介质的pH为14时,胞内多糖提取量最高,剩余的油脂含量也最高,油脂损失最少.对胞内多糖提取条件进行正交优化,料液比为主要影响因素,超声时间、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次要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m/V),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时间180 min,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胞内多糖含量为4.72%,剩余的油脂含量为41.18%.胞内多糖提取前后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基本上没有变化.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C16和C1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0%以上.图2表5参21  相似文献   
39.
降雨类型和生物措施是坡面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喀斯特区降雨类型和不同坡面生物措施共同作用下的水土保持效益,以贵州蚂蟥田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站2014—2018年5年的径流小区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12场次的侵蚀性降雨特征,并以降雨量、降雨历时、平均降雨强度为指标对其进行分类。同时,分析了不同侵蚀性降雨类型下6个生物措施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量,生物措施包括自然恢复草地、水土保持林(水保林)和经济果木林(经果林)。结果表明,侵蚀性降雨可以分为3类,通过分析降雨侵蚀力和各生物措施坡面的产流产沙能力,得出降雨的侵蚀能力表现为B雨型(中历时、大雨量、中雨强)>C雨型(短历时、小雨量、大雨强)>A雨型(长历时、中雨量、小雨强),B和C雨型的产沙量占全年总产沙量的85%以上。侵蚀性降雨集中发生在5—10月,占全年总产沙量的92.6%和总产流量的93.2%;3种生物措施的产流产沙量大小为:自然恢复草地>水保林>经果林,水保林和经果林的侵蚀产流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自然恢复草地,水保林和经果林均能够减少侵蚀达50%以上。此外,其削减能力与降雨类型有关,在不同雨型下两种林地的减沙能力为:A雨型>C雨型>B雨型。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以生物措施治理坡面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