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森林影响河川径流的流域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国内外所进行的小区或小流域试验表明,砍伐森林径流量增加,增加森林植被覆盖则径流量减少。但是,在大流域,砍伐森林并不一定能增加河川径流量。小面积试验得出的结论不适于推而广之到大的流域。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因素——所处的自然气候地带、地质地貌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大面积种树种草或砍伐森林,对一个较大流域总水量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水量减少、增加或者变化不大,要对整个流域进行详细地调查和观测,只进行简单的小流域试验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  相似文献   
32.
我国正在经历城镇化发展过程,形成了中小流域不同河段的自然形态和污染特征。文章以白塔堡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重点污染源及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诊断农村段、城镇段和城市段河道所存在的问题。结果认为,退耕封育和物理隔离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是农村河段短期内实现生态保护目标的重要方式。城镇河段的治理重点在于消除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直排现象,严格控制非法排污口可明显河道水质。城市河段必须确保污水厂正常运行并尽量实现雨污分流,同时应强化生态修复以丰富生物多样性并构建优美的水景观。  相似文献   
33.
南方小流域典型水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河流的污染状况在南方小流域中具有普遍性。本研究通过传统调查分析+卫星遥感监测的技术手段,摸清掌握该河流各主要断面水质污染状况及流域内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水质污染程度、污染特征及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评价。调查表明,该流域水质污染程度与降水量密切相关,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治理的关键在于截污,同时要解决一定的补水问题。研究结果可为该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可为今后开展类似小流域污染调查提供可行借鉴。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磷流失特征,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石盘丘小流域水田、旱坡地、林地、柑橘园和菜地这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不同形态氮、磷流失浓度与通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全氮流失通量的顺序为水田[17.73 kg·(hm2·a)-1] > 柑橘园[4.86 kg·(hm2·a)-1] > 旱坡地[4.33 kg·(hm2·a)-1] > 菜地[4.00 kg·(hm2·a)-1] > 林地[2.41 kg·(hm2·a)-1];全磷流失通量的顺序为菜地[4.97 kg·(hm2·a)-1] > 柑橘园[1.87 kg·(hm2·a)-1] > 水田[0.93 kg·(hm2·a)-1] > 林地[0.27 kg·(hm2·a)-1] > 旱坡地[0.19 kg·(hm2·a)-1];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降雨频繁的4~5月,占全年氮、磷流失总负荷的53.80%~96.52%和56.03%~87.78%;氮流失主要以硝态氮(16.16%~52.70%)的形态流失,全氮流失通量与径流量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826);在菜地中颗粒磷是磷流失的主要形态(83.30%),但在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中表现不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形态氮、磷流失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菜地应针对强降雨情况下颗粒磷流失的问题采取措施,水田应避免在降雨集中时期施肥;科学施肥和合理地土地利用方式配置是治理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5.
生物结皮是旱区普遍存在的活性地被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其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是有效管理和利用该资源的基础。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生物结皮大面积发育,但相比荒漠地区,相关的研究工作还较薄弱。生物结皮的发育具有过程的复杂性和空间的分异性,诸多荒漠地区的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外推至黄土高原地区。鉴于此,论文选择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通过全面调查和测算分析,应用GIS 软件,探讨了生物结皮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流域内藓类共有2 科8 属13 种,狭网真藓、真藓、尖叶对齿藓分布最广;②苔藓结皮占绝对优势,面积为4.18 km2,占流域面积的60.7%,主要分布在干扰少、侵蚀弱、水分好的梁峁坡或梁峁顶上;③土壤、植被、坡向均对苔藓结皮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同黄土地相比,沙地苔藓结皮的覆盖度高、呈连片分布。乔、灌植被下的生物结皮发育优于草本群落,植被盖度对苔藓结皮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拐点约在覆盖度30%处)。总体上,阴坡生物结皮的覆盖度、厚度均高于阳坡。  相似文献   
36.
复合指纹识别泥沙来源:潜在泥沙源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泥沙源解析的前提是假设研究者能够确定流域内泥沙的潜在来源类型,并且各泥沙源地所占比例之和为1,对潜在源地预判的不确定性将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南京市九乡河上游流域为例,对不同源地各指纹因子做均值显著性检验,检验各个预判源地能否单独作为潜在泥沙源地,同时对比分析不同沙源地对复合指纹因子判断泥沙来源正确率的影响,定量分析沙源地预判过程中的不足,探讨如何减少沙源地选择对泥沙来源识别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预判的4种泥沙源地被重新调整为农田、林地和道路3种类型。调整后各源地指纹因子差异性明显提高,不同泥沙来源的正确判别率最高达到89.2%,泥沙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农田(39.9%~87.8%)、林地(0.1%~47.7%)和道路用地(0~25.6%)。  相似文献   
37.
缺资料小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关键源区识别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水体污染,改善水质,最大效率地降低磷素污染,迫切需要寻找非点源磷素流失的关键源区。采用半定量、经验性的流域尺度磷素流失危险分级方案,通过分析确定以土地利用类型为源因子,以坡度和区域至河流的距离为迁移因子,最大限度地识别缺资料小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关键源区,并以辽宁社河农业小流域为例,通过GIS技术探索小流域磷素流失的关键源区。结果表明,社河流域大部分区域地表径流磷素流失风险等级为低,该部分区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80%;河流两侧大部分农田非点源磷素流失风险等级属于中,该部分区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13%;非点源磷素输出高风险等级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7%,主要分布在流域内坡度较大、与河流距离较近的山区旱地和丘陵旱地等区域。需要对磷素输出关键源区域加强土地管理,降低非点源磷素负荷输出。  相似文献   
38.
由农业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湖泊的主要污染源。为了研究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流失规律,选择了宜兴梅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降雨过程中径流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变化过程进行监测研究。采用统计和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量之间的数学统计模型,得出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规律,此方法可以推广到与该流域相似的其它地区的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应用于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9.
岩石风化对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重庆涪陵王家沟小流域为期一年的水质系统监测,明确了流域主要离子组成,分析了小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化学类型为Cl-—Ca2+型;大多数离子的含量随采样点、季节、水体类型的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Gibbs图、阴阳离子三角图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体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的影响比较显著,且阴离子可能主要来自于岩盐溶解和碳酸盐的风化,而岩盐溶解也是控制流域阳离子的主要机制,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侵蚀作用也存在一定影响;主成分分析得出对该流域水体离子组成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碳酸盐(其中H2CO3风化碳酸盐岩过程比H2SO4风化作用更为显著),其次是岩盐、硅酸盐,农业活动和居民生活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