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4类宫颈病变病人,包括ASC-US,LSIL,ASC-H和HSIL,运用DNA基因捕获技术(HC2)检测上述4类病人的HPV值,并分析HPV值与各类宫颈病变病人的关系。结果 4类宫颈病变病人中,HPV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8%,其中HSIL病人中,HPV阳性检出率最高,同时HPV阳性值最高。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生活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用HSGC-毛细管柱-μ-ECD法同时检测生活饮用水中16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试验优化了平衡条件、色谱条件.用氯仿和四氯化碳两组分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用实验方法试验出了各组分的检测限,同时还列出了用该法检测城区供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3.
赵卉  刘永祺 《四川环境》2008,27(2):60-63
本文目的在于讨论和分析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技术项目(CCS)作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障碍和机遇。CCS被视为减少CO2人为排放量的选择方案之一,但在发展中国家,该技术面临着政策、成本和技术上的挑战。对这些国家而言,CDM几乎是发展CCS的唯一动机。本文分析了CCS作为CDM项目面临的项目边界、持久性、渗漏和可持续发展性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4.
建立了不经衍生直接测定水体中五氯酚钠残留量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目标化合物,浓缩后上机测定。五氯酚钠标准溶液的线性范围在0.35~400μg/L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2;池塘水中五氯酚钠的添加浓度为1.0、5.0、10.0μg/L时,其加标回收率为95.8%~98.7%,相对标准偏差≤3.6%;检出限(信噪比为3时)为0.35μg/L,定量限(信噪比为10时)为1.0μg/L。  相似文献   
35.
蓝藻水华的拦截和陷阱捕获综合控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文气象条件对巢湖蓝藻水华分布的影响,在西北岸万年埠的迎风岸湖段设置蓝藻水华拦截围隔和蓝藻水华捕获陷阱。通过连续监测,比较围隔内外蓝藻生物量和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检测水华陷阱的蓝藻捕获效率,从而对蓝藻水华拦截和陷阱处置综合控藻技术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陷阱设置在西半湖万年埠湖段是科学合理的,监测表明蓝藻水华生物量受风力和水流驱使主要聚集在沿岸带区域;(2)水华拦截围隔对蓝藻水华有很好的拦截效果,在水华暴发期间蓝藻围栏可以拦截50%以上的蓝藻水华和50% 以上的Chla浓度,水华拦截区围隔内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拦截围栏之外的水域;(3)陷阱对微囊藻水华的聚集捕获效果显著,在适宜气象条件下聚集效率约为2 kg/(m2·d)。这些研究结果说明该综合技术有很好的控藻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
为分析降雨入流影响下水库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及沉降特征,在华东地区最大水库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的河流区、过渡区和湖泊区(分别对应街口、小金山和大坝这3个水质断面)布设水体沉降物自动捕获器和水质高频自动监测浮标,结合定期水样采集分析,开展了为期1 a的水体颗粒物沉降通量及其营养盐效应观测研究.结果发现,水库水体浊度、悬浮颗粒物浓度(SS)、颗粒物沉降通量与降雨量、入库流量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浊度与SS的相关性最好(R~2=0.86);在降雨较多的春夏季,SS空间差异明显(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而秋冬空间差异不大;颗粒物沉降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空间上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分别为27.82、 4.34和0.26 g·(m~2·d)~(-1)],时间上春夏季秋冬季;结合全湖60个点位四季悬浮物浓度调查估算,全库颗粒物沉降通量为2.57×10~6 t·a~(-1),其中春夏季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街口、小金山和大坝捕获沉降物中颗粒态氮含量(PN)分别为6 812、 15 886和21 986 mg·kg~(-1),磷含量(PP)分别为2 545、 3 269和3 077 mg·kg~(-1),自上游向下递增.统计分析表明,中雨以上降雨过程与河流区浊度增量呈指数相关(R~2=0.81),持续强降雨则对浊度有累加效应,但对过渡区影响不大;SS浓度自河流入库区至下游大坝随距离增加呈较好的指数下降特征(R~2=0.84),降雨较多的春夏季更为明显.结果还表明,新安江水库年均库容淤损率为0.07%,与全国其它大型水库相比较低,但是坝前沉降物营养盐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内源释放风险;管理上应加强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降低降雨冲刷对水质的影响;同时关注坝前高营养沉积物的内源释放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在青海湖南盆沉积中心试验性放置的Mark 8-13型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所收集到的为期15个月的自然沉降颗粒物,分析了颗粒物沉积通量和物质组成,结合温盐传感器(CTD)所记录湖水参数数据的分析,讨论了青海湖上部10 m左右湖水中所发生沉积作用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采集期间所沉降的总颗粒物具有显著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其平均年沉降通量为112 g·m-2·yr-1,其组成主要是自生碳酸盐(高Mg方解石、文石)、生物壳体(介形虫、硅藻等)等内生作用形成的物质,以及少量的碎屑矿物。与实时监测的湖水参数比较表明,具有显著季节和年际变化的青海湖内生物质通量变化主要受控于夏季温度的变化。其沉积机制为:湖水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高Mg方解石和文石等自生矿物从碳酸盐过饱和的碱性湖水中结晶沉淀(盐度降低),也有利于藻类和介形虫等微体生物大量繁殖,表现为温度偏高的2010年比2011年具有较低的湖水盐度和高得多的沉积通量。因此,青海湖自生碳酸盐沉淀通量可以用来反映湖水盐度和/或温度的变化,尽管这些内生作用形成的物质可能只约占到湖底沉积物的5%~20%。为更全面地了解青海湖现代沉积过程,有必要在更多点位、不同的深度进行长期放置捕获器和实时监测湖水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38.
利用Illumina MiSeq对scCO2-咸水-砂岩体系中微生物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分析,探究高压反应釜体系中微生物对scCO2的响应及微生物对矿物反应的作用.结果显示,生物量受pH值影响较大,初始pH值为7.02,生物量11.02×106gene/mL,30d时pH值降至5.65,生物量降至0.26×106gene/mL;随着矿物溶蚀,90d时pH值增至5.87,生物量增至4.61×106gene/mL.群落结构中,phylum Proteobacteria(52.60%(30d),55.34%(90d))与phylum Firmicutes(46.89%(30d),43.89%(90d))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30,90d时Exiguobacterium,Citrobacter,Acinetobacter与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产酸菌(Exiguobacterium,Acinetobacter与Pseudomonas)促进了长石与粘土溶蚀,咸水中K+,Na+,Ca2+,Mg2+,T-Fe浓度高于空白组;铁还原菌(Citrobacter)提高了Fe(Ⅱ)/Fe(Ⅲ)比值;微生物膜对Ca2+、Mg2+、Fe2+具有吸附作用.SEM结果显示,微生物介导下先于空白组出现菱铁矿沉淀.scCO2-咸水-砂岩体系中适应菌能促进矿物溶蚀与碳酸盐矿物捕获.  相似文献   
39.
水中苦味酸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水样中的苦味酸氯化后,用ECD气相色谱法测定氯化苦的量,来确定苦味酸的浓度。采用保留时问定性,外标法定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并测定水体中的苦味酸。在HP-5毛细管柱上,对苦味酸的氯化产物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方法快速、反应较为彻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40.
为应对气候变化,许多国家都在关注利用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减排,我国也积极与欧美国家进行CCS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合作。然而,该技术在碳捕获、运输与封存阶段存在一系列环境风险,尤其封存阶段环境风险难以预知和控制。为此建议:第一,高度重视潜在环境影响,加强CCS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第二,加强现在运行项目的环境监管,完善CCS项目的环境管理规定;第三,支持CCS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同时推进CCS技术试验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