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考察了偶氮染料浓度对活性污泥的污染物去除性能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影响.结果表明,COD、染料及营养物的去除率均随着进水染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进水染料浓度对EPS的影响却呈现不同的趋势.当进水染料浓度为5 ~40 mg·L-1时,EPS含量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进水染料浓度超过40 mg·L-1时,EPS含量却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染料的加入导致活性污泥EPS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且其变化趋势与EPS变化一致;EPS中腐殖酸的浓度低于蛋白质浓度;而EPS中多糖的浓度最低,为8 mg·g-1.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不同染料浓度下EPS荧光吸收峰数量及位置相同,分别为类蛋白峰(λEx/λEm=240 nm/375 ~394 nm)和类富里酸类峰(λEx/λEm =270 nm/410~416 nm),但两个吸收峰的荧光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32.
瓯江引水工程是改善温瑞塘河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瓯江江水的输入带来了大量的悬移质泥沙。文章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不同含沙量条件下,江水携带的悬移质泥沙对塘河河水中氮、磷的动力学吸附特征及沉降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悬沙对河水中氮、磷的动力学吸附分别需8 h和12 h达到平衡,但吸附效果不明显。含沙量为0.5 kg/m3的水体中悬沙对氮、磷的净吸附比仅分别为5.9%、2.5%。在静水环境下,泥沙沉降对总磷的携带作用强于总氮,且能吸附少量水相磷。泥沙沉降携带作用在高含沙量水体中较明显。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胞外金属元素特性,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根据粒径筛分为0.5~1.4mm、1.4~2.8mm、>2.8mm 3组,提取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研究EPS金属元素特性.结果表明,蛋白质(PN)是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的主要成分,占EPS含量的84.2%以上.随着粒径的增大,EPS中Na、K、Ca、Mg元素含量均增多,且与EPS中蛋白质含量变化一致.EPS中K、Ca、Mg元素的离子形式占比分别为68.6%、56.2%、94.7%.EPS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CER)处理后,0.5~1.4mm、1.4~2.8mm、>2.8mm组EPS Zeta电位分别减小了4.7,7.2,9.1mV,EPS中的金属离子可通过压缩双电层作用促进颗粒污泥的聚集,金属离子对大粒径颗粒污泥EPS Zeta电位的影响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34.
徐润泽  操家顺  方芳 《环境工程》2022,40(6):107-115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具有能源回收潜力的强氧化性物质。综述了促进N2O产生的新兴污水脱氮过程及提高N2O产生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的运行条件及N2O转化率,并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从识别N2O产生的关键影响因素和预测N2O产量2个方面综述了污水处理过程中N2O数据驱动模型的研究进展。目前N2O的增产方法主要包括耦合好氧-缺氧氮分解过程、单反应器生产过程及基因工程菌和半导体修饰菌增产过程。收集污水处理厂中的大数据可以建立N2O数据驱动模型,但是现有的数据驱动模型仅仅关注N2O减排。开发N2O的新型增产过程,优化控制增产过程的功能菌种,建立N2O数据驱动模型与N2O增产方法之间的关联性是未来N2O生产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讨进水碱度对低氨氮废水部分亚硝化过程的影响与机理,在控制碱度的条件下启动并运行SBR部分亚硝化反应器。结果表明,控制碱度/NH_4~+-N为3.67~4.05可成功实现低氨氮废水部分亚硝化反应器的启动和稳定运行,亚硝酸盐累积率90%。将稳定运行的SBR部分亚硝化反应器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串联运行,系统TN去除率为37.3%~84.3%。周期试验显示,当碱度值70 mg/L时,SBR部分亚硝化反应器NH_4~+-N转化速率介于2.81~5.67 mg/(L·h),当碱度减小至70 mg/L,NH_4~+-N转化速率明显下降,当碱度60 mg/L时,亚硝化反应停止。机理分析表明,以HCO_3~-盐为碱度物质时,碱度值70 mg/L可导致系统无机碳源匮乏,这是影响NH_4~+-N转化速率和控制亚硝化反应进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选取了澎溪河流域六个点位消落带土壤和岸边土壤,以NaOH-EDTA提取土壤中有机磷,并采用酶水解技术表征有机磷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①消落带土壤NaOH-EDTA提取液中总磷含量为74.55~140.54 mg/kg,无机磷含量为49.91~104.23 mg/kg,有机磷含量为14.61~36.31 mg/kg。消落带土壤有机磷含量低于岸边土壤。②消落带土壤有机磷中总可酶解有机磷(EHP)含量均值为6.23 mg/kg,占土壤有机磷含量的26.7%。消落带土壤EHP含量与有机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6,p<0.01)。③消落带土壤EHP含量、活性单酯磷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n=6,p<0.01),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有机磷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④消落带土壤与岸边土壤EHP组分特征相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类植酸磷、活性单酯磷、二酯磷,但消落带土壤EHP含量显著低于岸边土壤。周期性的干湿交替会造成消落带土壤有机磷向库区水体释放,消落带土壤有机磷地球化学循环对库区水体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7.
三峡水库两条支流水-气界面CO2、CH4通量比较初探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李哲  白镭  郭劲松  方芳  蒋滔 《环境科学》2013,34(3):1008-1016
三峡水库是亚热带气候背景下的超大型水库,其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本研究于2010年6月~2011年5月对三峡水库两条支流(龙溪河、澎溪河)水-气界面CO2、CH4通量特征进行了1 a的定位跟踪观测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位于三峡水库库尾变动回水区的龙溪河CO2、CH4通量年均值分别为(7.30±1.89)mmol·(m2.h)-1、(0.11±0.095)mmol·(m2.h)-1.而位于三峡水库库中常年回水区的澎溪河CO2、CH4通量年均值分别为(0.71±0.46)mmol·(m2.h)-1、(0.007 4±0.001 7)mmol·(m2.h)-1.龙溪河的温室气体通量水平显著高于澎溪河,季节性变化剧烈,幅度也显著大于澎溪河.相比澎溪河,龙溪河回水区极不稳定的水力、生境条件让浮游植物难以稳定生长,其水体固碳能力显著受限;加之龙溪河受淹区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以及单位流域面积内污染负荷程度均显著高于澎溪河,共同导致了龙溪河温室气体通量水平普遍高于澎溪河流域.两条支流CH4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及其对污泥表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明明  刘子涵  周杨  祁菁  赵凡  郭劲松  方芳 《环境科学》2019,40(5):2341-2348
取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根据粒径筛分为R1(0. 5~1. 4 mm)、R2(1. 4~2. 8 mm)和R3( 2. 8 mm)这3组.提取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分析EPS特性及其对厌氧氨氧化聚集体表面特性的影响.随着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粒径的增加,PS含量介于(10. 69±0. 11)~(12. 28±0. 15) mg·g~(-1)之间,而PN含量从(56. 88±0. 86) mg·g~(-1)增加到(98. 59±2. 10) mg·g~(-1),且PN/PS从5. 32提高到9. 05.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官能团及三维荧光组分含量不同.随着颗粒污泥粒径增大,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值从0. 60逐渐降低到0. 43,这种变化有利于污泥表面疏水性的表达.随着颗粒污泥粒径的增大,污泥表面疏水性由54. 2%提高到63. 1%,Zeta电位由-41. 2 m V增加到-31. 5 m V,疏水性的增强和表面电荷的增大有利于颗粒污泥的聚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可以增强污泥疏水性和提高Zeta电位,EPS中的PN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郭劲松  陈杰  李哲  方芳  张超  田光 《环境科学》2008,29(10):2710-2715
三峡水库于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 m水位,标志着三峡工程顺利进人初期运行阶段.为了解新的水位高程下小江回水区水环境的现状以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于2007年初开始对该区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跟踪观测.以2007年春季(4月)的2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匀性指数J,对小江回水区的5个监测断面进行了多样性评价并分析了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的H、d和J值分别为1.097 5~1.865 5、1.324 2~1.860 4、0.263 2~0.435 9;各监测断面的营养水平均为中度富营养型,其中渠马断面水质最差.黄石断面水质最好.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牛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07-04-08的渠马断面,分别达到了8.442×105celh/L和1.887 mg/L.小江回水区的藻类种群组成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冬季的硅藻-绿藻为主的结构逐渐向初夏的绿藻-蓝藻为主的结构过渡.  相似文献   
40.
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全程自养脱氮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配制氨氮废水,对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全程自养脱氮的启动研究.反应器中阳极采用钌涂层钛棒,在阳极区电解水产氧供硝化菌进行硝化反应;阴极采用活性炭纤维毡,并在阴极区填充活性炭颗粒构建三维电极,在阴极区电解水产氢供反硝化菌完成反硝化过程.在进水NH4+-N浓度30 mg·L-1、温度30 ℃、HRT为24 h的试验条件下,通过调节DO和 pH实现对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控制.结果表明,经过挂膜、驯化、稳定这3个较为典型的阶段后,反应器对NH4+-N去除率达到了97.8%,TN的去除率为92.4%,成功实现了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全程自养脱氮的启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阴极活性炭纤维毡表面的细菌主要为短杆状假单胞菌,活性碳颗粒表面的细菌为微球反硝化细菌,同属氢自养反硝化细菌,反应器中稳定的自养脱氮系统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