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2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24篇
安全科学   770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826篇
综合类   2876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392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7 毫秒
31.
随着污水处理规模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能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鼓风节能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污水处理厂鼓风机的概况,污水处理厂鼓风机选型问题的研究及建议基础上,分析了鼓风节能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及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理论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作用。  相似文献   
32.
笔者在做污水处理厂项目环评时遇到了污泥处理的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一些厂家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处理技术,结合运城市的实际情况,最终优选了两套方案供厂家选择。很好的解决了污泥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在炼厂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系统活性污泥曝气池中产生泡沫现象是一种常见问题,主要是由于放线菌和丝状菌菌属的异样生长所造成。通过理论与实践探索,发现污水温度、pH值、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是影响泡沫产生的重要因素。泡沫的产生影响水处理的日常操作、装置运行、出水水质等,其处理方法有物理法、投加化学药剂、生物控制等,其中生物控制法是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34.
选用不同的化学除磷药剂及固液分离方式,针对膜生物反应器出水进行后置化学除磷静态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MBR出水平均浓度为(6.0±0.3)mg/L时,在化学药剂的最佳投药量和混凝时间的条件下,TP可以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去除率达到95%以上;滤液达一级A标准,氯化铝、氯化铁、聚合硫酸铁、硫酸铝最佳投加量为1.5 mol/mol,硫酸铁、聚合硫酸铝最佳投加量为3.0 mol/mol,最佳混凝时间均为10 min;滤纸和滤膜可以有效分离混凝混合液中的TP,滤液TP可稳定达一级A标准,而微网对混合液中粒径小于D10的颗粒无法分离,致使滤液TP无法达标;PAM投加后,絮体粒径显著增大,固液分离效果也相应增强。微网分离效果较投加前有了明显提高,滤液TP可稳定达到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35.
Bioaerosols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re a significant subgroup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the present study,airborne microorganisms generated fro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station(WWTS) that uses an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were diminished by ventilation.Conventional sampling and detection methods combined with cloning/sequencing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groups,concentrations,size distributions,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before and after ventilation. There were 3021 ± 537 CFU/m3 of airborne bacteria and 926 ± 132 CFU/m3 of airborne fungi present in the WWTS bioaerosol.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entilation reduced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air in the WWTS. Over 60% of airborne bacteria and airborne fungi could be reduced after4 hr of air exchange. The highest removal(92.1% for airborne bacteria and 89.1% for fungi) was achieved for 0.65–1.1 μm sized particles. The bioaerosol particles over 4.7 μm were also reduced effectively. Large particles tended to be lost by gravitational settling and small particles were generally carried away,which led to the relatively easy reduction of bioaerosol particles0.65–1.1 μm and over 4.7 μm in size. An obvious variation occurred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when ventilation was applied to control the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in enclosed spaces.  相似文献   
36.
本文在分析生猪屠宰污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基础上,对比各种污水处理的好氧和厌氧的方法与措施,提出将“两级沉淀+两段曝气”工艺应用到小型屠宰场污水处理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明确污水处理中COD去除量与CO2排放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厂COD去除率的同时减少CO2排放量.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对污水处理节能减排开展研究,以城市污水系统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各个污水厂的日处理量和回用水量为系统变量,构建城市典型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模型,根据参数COD排放标准和二氧化碳排放限值的变化进行优化,调整污水运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COD排放标准分别为二级、一级B、一级A时,总CO2排放量分别为13408.74,15304.47,15900.81t/a.结果表明,COD排放标准越高,COD去除率增大,CO2排放量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38.
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居民生活污水分散排放等特点,分析了源于日本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净化槽。经过多年发展,日本净化槽技术日趋完善,在管理方面,也形成了一系列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撑并规范着净化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净化槽具有安装简便,运行管理方式灵活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对净化槽的发展、现有工艺、新技术、应用及日本对净化槽的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净化槽对中国特别是辽河保护区应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9.
为了总结我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存在问题,明确总量减排工作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发展方向,我们收集了2010~2013年污水处理设施基本信息并进行了分析整理。至2013年底,我国共建成各类污水处理设施6124处,总处理能力1.66亿t/d,年处理污水约451.6亿t,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87%。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着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处理能力与服务人口不匹配、管网建设滞后导致负荷率偏低等问题。提出应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人口等方面综合考虑,平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区域发展,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0.
描述了某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厂采用合适的集气罩和集气管网以及生物滴滤法处理产生的恶臭气体,运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去除效率高、容积负荷大、运行操作方便的优良性能,且对硫化氢和异丙苯的去除效率在90%以上,达到了GB16297-1996和GB14554-1993的排放要求,适合用于工业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