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采用水培实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施加方式下外源精胺对苎麻镉污染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镉胁迫(10mg/L)使苎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丙二醛含量增加;加入外源精胺后(以10-5mol/L效果最佳),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上升,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说明苎麻对镉的抗性得到显著提高,其中叶面喷洒并同时向营养液中加入精胺能更有效地缓解叶片的生理伤害,而仅叶面喷洒外源精胺则更有利于缓解根中镉的毒害.进入苎麻体内的镉约73.2%积累在根部,2种方式加入精胺均使得镉在苎麻体内的累积量下降,同时镉向地上部分的转移率提高.  相似文献   
32.
通过调研2003—2018年全国189起突发环境空气事件,分析事件特征和现场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结合新修订发布的环境应急监测标准和文件,以2019年某火灾事件应急监测为案例,探讨基于多技术手段联用的监测布点方案、应急监测技术和监测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成效。实践表明,采用多来源监测资源与新发展监测技术联合应用的新型环境空气应急监测模式,可实现多技术部门协作及现场应急多元监测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突发环境空气事件的应急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33.
在生态文明建设大环境下,国家对德才兼备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在此背景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满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兼备专业素质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文章结合《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教程与案例精选》一书,探讨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34.
采用海藻酸钠(SA)凝胶包埋法对海洋硅藻藻粉进行固定化,考察了藻粉用量、海藻酸钠浓度、Ca Cl2质量分数、交联时间及小球粒径对固定化小球吸附铅离子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这种吸附材料对Pb~(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海洋硅藻生物吸附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藻粉用量5.0 g/100 m L SA、海藻酸钠浓度20 g·L~(-1)、Ca Cl2质量分数0.5%、交联时间1 h、小球粒径2.8 mm左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固定化小球吸附对Pb~(2+)的等温吸附特征,R2为0.9983,最大理论吸附量为833.33 mg·g~(-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固定化小球吸附Pb~(2+)的动力学过程,理论平衡吸附量为714.29 mg·g~(-1),与实验所得平衡吸附量706.55 mg·g~(-1)较为接近.固定化小球吸附Pb~(2+)的适宜初始p H值为4~5.Na Cl、Ca(NO3)2、Mg(NO3)2对固定化小球的吸附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所制固定化海洋硅藻球形吸附材料对Pb~(2+)的吸附容量明显优于大部分研究所报道的固定化生物吸附剂,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35.
催化氧化法是目前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最有效的治理技术之一,但催化剂中毒问题阻碍着催化剂的应用与催化氧化技术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催化氧化VOCs催化剂中毒机制,综述了进行VOCs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测试以及对失活的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两种研究催化剂中毒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设计出针对性强、抗中毒性能良好且具有大规模工业应用前景的催化剂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6.
加压曝气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加压曝气工艺、设备等进行初步研究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加压曝气是高效生物处理装置,在压力为0.2MPa的时候,停留时间为6h的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转,并且容积负荷达3kgCOD/m ̄3·d,COD去除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7.
本文分析了富拉尔基区环境噪声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其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的降低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先以水浸实现砷碱渣中的砷锑分离,再对水浸渣进行盐酸浸出,得到了可作为工业原料氯化锑溶液.研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6∶1,温度40℃,浸出时间40 min的条件下,可使水浸过程中锑的浸出率低于3%,砷的浸出率达到99%;盐酸浸出中,控制酸浓度为1∶1,液固比10∶1,温度60℃,浸出时间30 min,能使锑的浸出率达到88%以上.经过水浸和盐酸浸出,锑的直接回收率为85.36%.  相似文献   
39.
为揭示绿藻对土壤-水稻系统砷形态转化的影响特征,系统分析了不同浓度小球藻共存条件下水稻土砷氧化还原与溶解释放行为的变化,并结合水稻培育试验,对小球藻影响水稻砷吸收与体内砷形态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试验设置对照组及小球藻浓度(以体积分数计)分别为1%、5%、10%的处理,研究了小球藻对溶液体系、淹水土壤体系和淹水土壤-水稻体系中砷的化学形态转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加藻组使As(Ⅲ)溶液和淹水土壤Eh(氧化还原电位)与pH均普遍高于对照组.在As(Ⅲ)溶液体系中,加藻组As(Ⅲ)氧化转化率较对照组升高2.38%~4.95%,该作用在淹水土壤中得到印证,小球藻的共存使土壤孔隙水ρ[As(Ⅴ)]较对照组升高129.22%~221.41%,而ρ(甲基砷)出现显著下降(5.25%~53.31%).水稻栽培试验进一步发现,小球藻明显促进土壤中晶体态铁铝氧化物向弱结晶与无定形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砷等的转化,导致水稻幼苗对砷的吸收积累量增加-3.4%~23.11%,推测这与小球藻作用下土壤孔隙水ρ(DOC)的增加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尽管小球藻有利于提高淹水土壤体系Eh并加速As(Ⅲ)的氧化转化,但小球藻可能通过有机酸等分泌物的竞争吸附作用促进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砷的溶解释放,从而增加水稻砷吸收;淡水藻类对土壤-水稻体系砷吸收积累的风险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并需要在大田试验中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0.
该文较为客观地分析了高职《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培养更为实用的园林技术专业人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参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