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藏公路的快速发展致使脆弱且面积广泛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为了解交通源重金属Cu、Zn、Pb、Cd在新建公路旁土壤中的分布及污染状况,以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为例,分析贯穿其间的林拉高等级公路旁不同距离土壤重金属分布,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呈随距路基越远而质量比越少的趋势,在0~10cm 土层表现尤为明显;不同距离不同土层Cu、Cd质量比均高于西藏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0~10 cm 土层Cu、Cd质量比分别是西藏土壤背景值的1.95~6.28倍、5.50~7.31倍,10~20 cm 土层Cu、Cd质量比分别是西藏土壤环境背景值的3.51~6.14倍、5.85~7.45倍;Cu与Pb、Cd以及Pb与Cd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Cu、Cd高于Pb、Zn的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生态危害.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公路旁划定宜牧范围,制定青藏高原草地土壤质量标准等前期防治工作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32.
氧化亚氮(N2O)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其百年增温趋势是CO2的298倍,大气N2O浓度在持续快速增长中.浅水湖泊是大气N2O的重要来源,为探讨富营养湖泊太湖N2O排放的时空变化及潜在驱动因素,于2月(冬)和8月(夏)不同季节下在太湖进行野外观测,采用扩散系数-顶空瓶法观测表层水体N2O浓度[c(N2O)]和排放通量[F(N2O)],并讨论分析N2O排放的潜在驱动因素.由于溶解性有机物(DOM)光谱是溶解性有机碳(DOC)及溶解性有机氮(DON)来源组成的有效示踪指标,其迁移转化过程亦会释放大量无机氮,改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因而也能影响N2O排放.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水体N2O的浓度和排放通量表现出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变化强烈受到季节(水温)差异和营养水平的共同影响,其表层水体c(ČN2O)均值为(19.7±2.7) nmol·L-1,F(N2O)均值为(41.1±1.8)μmol·(m2·d)-1,两者均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t-test,P<0.01);DOM和DOC等有机质的输入累积能够提高水体N2O的产生和排放潜力,其中N2O排放通量与水体类腐殖质组分C1显著正相关,表征陆源输入的荧光峰积分比值ICIT及芳香性指标S275-295都表明西北入湖河口区积累了大量陆源类腐殖酸,其转化降解对N2O的产生及排放有较大的贡献.结果显示水温、DOM组成来源和营养水平等均是影响太湖水体N2O排放的重要因素.长期连续观测能更好地全面评估各种因素对水体N2O产生及排放的影响并科学合理地制定减排方案.  相似文献   
33.
以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量其光合光响应数据及相关生理参数,并运用5种模型对其进行拟合比较,探讨了光合参数对其Pn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进指数模型是拟合鱼腥草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适模型,其R~2为0.999 9;(2)鱼腥草的LSP为491.786 6μmol·m~(-2)·s~(-1),LCP为5.771 8μmol·m~(-2)·s~(-1),Pn_(mx)为5.661 6μmol·m~(-2)·s~(-1),Rd为-0.381 0μmol·m~(-2)·s~(-1),AQE为0.037 4μmol·μmol~(-1);(3)Pn与PAR、Gs、Tr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R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阐明了鱼腥草对环境光合特征的生理响应,为鱼腥草的高产栽培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基于南充市主城区6项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研究了2014-2020年南充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等级和首要污染物的时序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的开展,南充市大气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出现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减少,空气质量逐步提高。受污染物节律性影响,空气质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空气质量最差,春季次之,夏季污染相对较轻,秋季最轻。首要污染物类型的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为冬季出现首要污染物天数最多,春季和夏季次之,秋季最少。春、秋、冬季以PM2.5污染为主,夏季以O3污染为主。从全年来看,与O3相比,PM2.5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更为突出。在持续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同时,精细化协同管控细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将有助于现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35.
溶解有机质(DOM)是环境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光化学活性物质,也是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纽带。DOM通常具有多种发色团,能吸收辐射至地表的太阳光发生光漂白和光矿化,生成如三线态DOM(~3DOM~*)、H_2O_2、单线态氧(~1O_2)和羟基自由基(HO~·)等多种活性物质,进而对污染物环境转化过程、微生物生理活动和水环境质量等产生重要影响。DOM的来源、组成、结构和性质极为复杂,这决定了其环境光化学行为及效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此的认识至今仍缺乏系统性,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鉴于此,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DOM光化学行为及其重要环境效应的研究,并提出拓宽DOM研究对象、建立DOM结构-光化学活性关系模型、考察环境因子影响DOM光化学效应及其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6.
李凤  张运春 《四川环境》2021,(1):155-162
为了解有关植物修复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核心作者及研究机构,通过检索1999~2020(3.18)年共21年CNKI数据库中有关植物修复研究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于植物修复研究的知识谱图,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来该研究领域发文数量呈波动式增长态势;我国植物修复研究近年来主要分布在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以重金属污染、土壤、黑麦草、生态修复、超富集植物等为主要关键词;骆永明、吴龙华、周启星、陈同斌、林立金、王丹等是主要发文作者;我国植物修复研究近年来呈局部集中,总体分散的特征,主要研究机构为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我国植物修复研究自1999年开始,1999~2003年为起步初探阶段,2004~2015年为稳定发展阶段,2016~2020(3.18)为快速增长阶段。研究为我国未来植物修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7.
通过添加质量比1%的生物炭(空心莲子草制备)、生物炭负载两性黏土两种材料改良川东北地区嘉陵江、渠江和涪江沿岸土壤,探索环境因素对改良土壤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各改良河岸土样pH值为5、离子强度为0.05 mol/L、温度40℃时对Cu2+的吸附量达到最高,最大吸附量(q m)为85.38 mmol/kg~257.54 mmol/kg;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土壤改良效果表现为涪江>渠江>嘉陵江;土样CEC和比表面积是影响Cu2+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徐飞  张拓  怀宝东  隋文志  杨雪 《环境科学》2021,42(5):2531-2540
本研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沿江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识别受损滨江湿地的自然恢复潜力,以期为松花江湿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7月,通过采集松花江下游自然湿地、水稻田、采砂迹地和恢复湿地的土壤,对土壤真菌ITS间隔区定向酶扩增,并使用Illumina MiSeq PE300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类型样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沿江湿地开垦为稻田或进行采砂活动可造成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采砂迹地被修复为人工湿地后可显著提高土壤真菌Ace和Chao1指数(P<0.05).稻田与其它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沿江湿地土壤真菌划分为16个菌门,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隐真菌门(Rozellomycota)为沿江湿地的主要真菌门类(相对丰度>1%).自然湿地和恢复湿地的真菌功能群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辅以苔藓寄生真菌、地衣寄生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稻田和采砂迹地的主要功能菌群以凋落物腐生菌和土壤腐生菌为主.动植物病原菌群在稻田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它样地(P<0.05).土壤pH、总碳、有机碳、总氮和总磷是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由此可见,在自然湿地进行资源开发增加了潜在的生态风险,降低了生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
成都市PM2.5中有毒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在成都市城区采集PM2.5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20种元素,并重点分析As、Cd、Cr、Mn、Ni、Pb和Sb 7种有毒重金属元素.采用富集因子法、地累积指数法、相关性分析法和美国环保局暴露模型分别讨论了有毒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成都市PM2.5中有毒重金属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分别是:As(40.5±30.3),Cd(9.5±13.2),Cr(17.9±10.5)、Mn(137.6±84.3),Ni(5.1±4.1),Pb(320.5±186.0)和Sb(11.0±16.0)ng/m3.As严重超标,Cd和Pb也有超标现象.多数元素均在冬季达到最大值,夏季达到最小值.Cr、Mn、Ni污染程度较低,属于轻微污染,As、Cd、Pb、Sb的污染程度极高.PM2.5中有毒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土壤尘及其扬尘,机动车排放和煤燃烧,冶金及机械制造和刹车磨损.Mn对儿童、成人均产生较严重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分别为6.01、2.59、2.46,As、Cd、Cr、Ni、Pb、Sb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健康影响较小.As、Cr对人体有致癌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南充市城区冬季环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NMHC)的污染特征及来源,2020年12月1日~2021年2月28日利用在线监测仪器对NMHC含量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南充市城区冬季环境空气中的NMHC总平均体积分数为(0.37±0.00)×10?6,元旦和春节期间的NMHC含量显著低于周末和工作日;受城区居民生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