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370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746篇
基础理论   135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天然方解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pH值与不同粒径方解石对磷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设置了不同质量浓度磷系列溶液,加人1g不同粒径,即小于100目、100~180目、180~325目和325目的方解石,在PH值分别为9.00±0.02、7.00±0.02和6.00±0.02时.研究方解石对磷的吸附效果,并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方解石对磷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方解石的粒径越小,对磷的吸附能力越强,在本实验选取的粒径范围内,325目方解石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最好;但180~325目方解石对磷的吸附能力与325目方解石的差别不大,实际应用中,选用180~325目方解石即可取得对磷的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方解石吸附磷的重要因素,pH为6时,由于方解石微溶产生的Ca2 与水体中PO3-4结合形成Ca-P化合物,使其吸附磷效果较好;pH≥7时,通过方解石吸附作用、与碳酸钙共沉作用及以方解石作为结晶核的钙磷化合物结晶作用去除磷;pH为9时方解石对PO3-4吸附效果好于pH值为7时.  相似文献   
42.
就不同层次准好氧填埋渗滤液的氨氮和总氮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层次的渗滤液中,氨氮和总氮浓度均呈现稳定下降的规律.在试验58周时,上、中和下层渗滤液中氨氮的浓度分别降至45.6、329和820 mg/L,下降率分别为86.5%、81.7%和72.8%;在3个层次的渗滤液中,上、中和下层总氮浓度.分别由开始的2 2cr7、3 511和5 751 mg/L降至313、240和1228 mg/L,星稳定下降的规律,可以看出,准好氧填埋结构对氨氟和总氮去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不同氮源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2种氮源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使用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作为氮源,每种氮源水体分别设置不曝气、连续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4个处理.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NH4+-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中藻类生长明显好于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试验后期则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藻类生长情况更好.连续曝气对于2种氮源水体中藻类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昼间曝气对2种氮源的藻类生长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H4+-N含量较高的水体中蓝藻容易成为优势种,而NO3--N含量高的水体中则以绿藻为主.不同曝气条件下藻类优势种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4.
实施战略环境评价(SEA),充分考虑战略的环境影响是全面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内蒙古“十一五”规划SEA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环评。本文以水环境为例,运用情景分析法、压力分析法探讨了战略环境评价水环境压力的变化。引进容量承压度的概念,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经过“十一五”5年的发展重点区域水环境容量承压度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与2004年水环境压力相比,内蒙古“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氨氮压力增大,COD压力变化较小。根据压力变化提出了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45.
参数识别与模型验证是水质模型应用的两个重要步骤。在对模型参数的本质含义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模型参数的时变性、集成性和可识别性进行了分析。采用科学哲学的方法,对水质模型验证的必要性和不足进行了讨论,指出虽然模型验证必不可少,但也不能证实模型本身就是实际物理和生化过程的反映,因此应充分地意识到“经过验证的”模型在预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46.
三阶段温度控制堆肥接种法对有机氮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生生活垃圾,通过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进行堆肥试验,探讨在堆肥过程中有机态氮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氮、酸水解有机态氮、氨基酸态氮均在堆肥的前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呈较好的相关性.与CK(对照组)处理相比,在堆肥的后期,三阶段温度控制堆肥酸水解有机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及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增加幅度依次为:10.67%、16.17%、7.17%、22.44%.表明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能减少堆肥中氮素的损失,堆肥产品施入土壤后,可提高土壤的供氮潜力.  相似文献   
47.
家庭产生的危险废物因产生量少、分布广泛、难以管理等原因,尚未纳入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家庭危险废物混同生活垃圾进行管理、处置,对地下水、大气、地表水、土壤产生污染。文章对美国及欧洲的家庭危险废物管理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其管理措施为:在法律管理体系下,以分类收集为主,宣传教育为辅,采取无害化处置方式。我国目前对于家庭危险废物的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处理处置设施也不完善。文章基于对国外管理特点的分析,针对我国国情对家庭危险废物管理提出以下建议: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收集、运输和处置系统;通过教育宣传等方法提高全民对家庭危险废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48.
还原-ZPF催化氧化降解2,4-DNT效果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实验室制备的α-FeOOH柱撑人造沸石(zeotileartificial pillared byα-FeOOH,ZPF)为催化剂,并利用FTIR与XRD技术进行表征,采用批式实验研究其催化H2O2氧化去除地下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2,4-二硝基甲苯(2,4-DNT)的效能,对比分析不同pH条件下Fe0还原、ZPF催化...  相似文献   
49.
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垂直分布状况,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含量介于7.6~23.7ng/g之间,且从底层至表层基本上呈下降的趋势.其中,1981~1983年间有一个急剧下降的过程,随后基本上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沉积物中滴滴涕的组成以p,p′-DDTs(p,p′-DDT、p,p′-DDE和p,p′-DDD的总和)为主,p,p′-DDTs与o,p′-DDTs(o,p′-DDT、o,p′-DDE和o,p′-DDD总和)的比值在5.1~8.4之间,说明沉积物中的滴滴涕主要来源于农药滴滴涕的残留.又因为沉积物中残留的滴滴涕是以它的代谢产物为主,DDT/(DDD+DDE)的比值为0.31~0.84,所以沉积物中的滴滴涕主要源于历史的残留.此外,DDT/(DDD+DDE)和DDE/DDD比值的垂直变化特征显示,尽管我国1983年就禁止了滴滴涕在农业上的使用,但直至1990年前后,红枫湖流域内仍存在滴滴涕使用的可能.风险评价的结果显示,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DDE、DDD、DDT和DDTs的含量均介于ERL和ERM值之间,可能造成潜在的生态风险,因此红枫湖沉积物中滴滴涕的污染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0.
焦立新  孟伟  郑丙辉  赵兴茹  张雷  秦延文 《环境科学》2010,31(10):2321-2326
采用批量实验方法,研究了菲(Phe)在渤海湾入海河流与河口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过程,以及吸附参数与沉积物有机质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Phe在所有沉积物上的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均能由线性分配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很好地拟合.其中,线性分配系数KD值变化在58~743L·kg-1之间,与TOC、TN、DOC、Phe、C/N和DOC/TOC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Freundlich吸附能力参数KF和KFOC值分别在75~367μg1-N·kg-1·LN和2253~34743μg1-N·kg-1·LN之间,均与DOC/TOC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其它有机质参数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相比较而言,大多数沉积物的解吸等温线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效果更好,并且具有明显的解吸滞后现象.有机质的含量和性质均是影响Phe在沉积物上吸附-解吸的重要因素.对于频繁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流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