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38  
本研究采用网格和系统分层法,在全省范围内布没123个典型剖面,获得福建省61种元素土壤环境背景值。结果发现,福建省15种稀土元素土壤背景值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与全国若干元素土壤背景值比较,福建省亲硫元素、亲铁元素背景值较高。福建省土壤中硒、钼元素背景值分别为0.55、5.14mg/kg,相当于全国水平的2.5倍和4.3倍。文中还探讨了影响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主要因素,提出福建省土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中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简称“十四运”)期间西安大气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水平及来源,利用高分辨率MARGA ADI 2080离子在线分析仪对西安“十四运”前、“十四运”期间和“十四运”后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实时观测,分析了不同时段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污染特征、pH变化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十四运”前、“十四运”期间和“十四运”后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13.4、11.9、32.6μg/m3,SNA(NO-3、SO42-和NH+4三者统称)质量浓度分别为5.8、5.4、13.3μg/m3,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的91.6%~93.6%。“十四运”前和“十四运”期间NO-3与SO42-质量浓度比分别为0.7和0.9,表明移动源的比例增加,主要受交通管控的影响。“十四运”后NO  相似文献   
43.
两湖盆地位于华中地区,横跨湖北、湖南两省,海拔高度低于200 m.襄阳为华中地区两湖盆地的“风口”,PM2.5污染严重.为认识襄阳地区大气环境变化特征,对其2016年1月的大气污染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空气南下入侵对两湖盆地襄阳地区产生PM2.5重污染有重要驱动作用.强风是驱动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的主要因素,受东亚冬季风影响,上风方的PM2.5跨区域传输到下风方两湖盆地,导致襄阳地区的PM2.5污染水平上升.基于FLEXPART-WRF模式,定量估算了2016年1月襄阳地区4次PM2.5重污染过程的区域传输贡献,估算发现4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外源贡献率均高于50.0%,最高达80.3%,体现了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对两湖盆地大气重污染事件的主导作用.两湖盆地襄阳地区PM2.5污染主要潜在源来自东北路径,以华北平原为主.  相似文献   
44.
黑碳(BC)作为最重要的吸收性气溶胶,其辐射强迫显著地改变大气边界层结构和近地面大气污染物的累积。基于2008~2018年武汉市BC和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结合CWT潜在来源模型,分析了BC的时间演变特征和潜在来源分布。结果表明武汉BC平均质量浓度为6 926.4±4 090.6 ng/m3,Ångström指数(AAE)和液体燃料源对BC贡献占比(P)的平均值分别为0.98±0.44和76.6%,BC主要来自液体燃料的燃烧。2014~2017年BC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液体燃料对BC的贡献逐年增加。BC的季节分布为冬季(8 537.3 ng/m3)>春季(7 513.2 ng/m3)>秋季(6 820.2 ng/m3)>夏季(6 161.9 ng/m3),BCliquid占比为秋季(80.0%)>冬季(77.3%)>春季(76.2%) >夏季(72.9%)。不同季节BC日变化特征不同。四个季节BC日变化在2008~2013年均以单峰型分布为主,而在2016~2017年则为双峰型分布。不同季节BC的潜在来源分布存在显著区别。潜在来源高值区在2008~2010年主要分布于武汉市的西南部,范围较小;而2016~2017年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周边地区,范围变大。潜在源区的演变反映了周边城市群对武汉市BC的影响逐渐变大,这可能是造成武汉市BC质量浓度日变化的年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5.
建立以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7种Aroclors(Aroclor1016、Aroclor1221、Aroclor1232、Aroclor1242、Aroclor1248、Aroclor1254、Aroclor1260)的方法。通过对7种Aroclors色谱图分析,确定7种Aroclors定量峰,共计22种多氯联苯单体。采用Aroclor标准溶液进行校准曲线、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及精密度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检出限范围为0.001~0.003 g/L,对0.20 g/L的水样进行回收率及精密度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1.2%~1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1%~13.8%。  相似文献   
46.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区域内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为该地开展史前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本文系统整理了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与区域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表明,闽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至战国—秦汉时期,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喜高—下山—临江—向海"的总趋势.具体表现为:(1)除旧石器时期外,不同时期聚落遗址的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均呈正相关.海拔分布高度逐渐降低,坡度选择以<3°的平缓地形为主,距河距离逐渐扩大,自然环境对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的制约度逐渐减小.(2)不同阶段的遗址主要分布在既靠近水源又便于抵御洪水的河流阶地上.闽江流域上、中游多山地丘陵,受河流侧向侵蚀与堆积,形成适于古人生存的宽谷和阶地,遗址多沿河流分布;下游史前遗址的空间分布,除受到河流展布影响,还随区域海岸线变迁和海平面波动发生变化.(3)遗址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古人类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环境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其中秦汉之后遗址数量的骤降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4)闽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在全新世早中期,受地形和环境因素影响,生产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耕作农业零星分布.在全新世晚期,有意识的耕作农业生产方式占据主要地位,尤其是距今2 ka左右,区域海平面逐渐趋于现代海平面,稻作农业逐渐成为该流域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7.
This study for the first time proposed an efficient microbial electrolyte/UV system for Methyl Orange decomposition. With an external applied voltage of 0.2 V and cathode aeration of20 mL/min, H_2O_2 could be in-situ generated from two-electron reduction of oxygen in cathode, reaching to 8.1 mg/L in 2 hr and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 pollutant removal efficiency of approximate 94.7% was achieved at initial neutral pH, with the activation of ·OH in the presence of UV illumination. Although the nature of its guiding principles remain on the vista of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is proof-of-concept study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operation pattern of solar–microbial hybrid technology for fu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from a basic but multidisciplinary view.  相似文献   
48.
明确脱贫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的低碳效应对实现乡村绿色发展、建设低碳乡村至关重要。基于陇南山区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碳排放清单法分析了2014—2019年农户的生计转型路径及其低碳效应。结果表明:(1)陇南山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分为传统农业主导型、经济作物主导型、务工主导型、经商主导型和综合型;2014—2019年有26.97%的农户生计策略发生了转型,最主要的转型方式是由综合型转向务工主导型;(2)因人均生活碳排放增加量高于人均生产碳排放减少量,陇南山区农户的人均家庭碳排放呈增加趋势;(3)农户生计转型路径中,由经济作物主导型转向传统农业主导型的人均家庭碳排放降幅最大,为41.45%,综合型转向传统农业主导型的增幅最大,达208.86%。  相似文献   
49.
淀山湖底泥氮、磷释放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体中氮、磷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而底泥氮、磷释放是内源性氮、磷的重要组成.为了解城市浅水型湖泊中底泥氮、磷释放过程及其规律,根据淀山湖底泥状况,在湖的进水口2个采样点、湖中心1个采样点、湖的出水口1个采样点分别采集底泥,通过在室内模拟不同的温度、扰动、pH共3个环境因子,考察其对底泥...  相似文献   
50.
甲醇溶液中多氯联苯的微波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波降解多氯联苯,对影响多氯联苯降解率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方式、试剂加入量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和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0min、充分搅拌的条件下,溶液中多氯联苯的降解率可达99.999%。经初步分析确定,多氯联苯的降解产物为无毒的烃类、碳、氯离子和水等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