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试论湖北省伏旱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湖北省几个典型伏旱年的同期环流特征的分析,揭示了与湖北严重伏旱灾害密切联系的几中大气环流系统,并进行了分型。指出,造成严重伏旱的主要天气系统有西太平洋副热高压,西风带环流和西太平洋台风,并根据伏旱期大气环流的不同型式,将造成湖北伏旱的环流特征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副高势力强盛,西伸强烈,稳定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中高纬度向环流占优势;台风活动较少,另一类是副高压势力较弱,主体位于太平洋面上空,西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形及气候特征的讨论 ,提出沙漠治水 ,水治沙漠的观点 ,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污水治理 ,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3.
根据蜂窝断面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内混合液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利用Fluent软件对反应器内的流动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Fluent的前处理软件Gambit完成流化床的三维模型,利用Fluent主程序解析计算,并利用后处理软件实现计算结果的显示.模拟计算结果获得了反应器内静压力、静压差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液体循环速度、气含率沿纵向及横断面的分布.  相似文献   
44.
外循环厌氧处理工艺中布水和三相分离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中的布水设备和三相分离设备存在很多缺点,通过旋流配水装置和传统配水装置、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和传统三相分离装置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旋流配水装置和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率的条件下,旋流配水装置所需的回流量小,能耗相对较少;在水力上升流速为8 m/h时,采用旋流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分布曲线较平缓,污泥在高度上分布较均匀,而采用传统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主要分布在反应器底部,污泥浓度分布不均匀;在上升流速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的反应器出水携带的颗粒污泥浓度较小;在相同的进水COD浓度时,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分离的沼气量较多.改进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45.
In this study, a full-scale internal circulation(IC) reactor coupled with an external circul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treat high-strength leachate from a municipal solid waste(MSW)incineration plant, in which anaerobic sludge granulation was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C reactor achieved excellent treatment performance under high organic loading rates(OLR) of 21.06–25.16 kg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m3? day). Th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and biogas yield respectively reached 89.4%–93.4% and 0.42–0.50 m3/kg COD.The form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ludge granulation. Protein was the dominant component in sludge EPS, and its content was remarkably increased from 21.6 to 99.7 mg/g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VSS) during the reactor operation. The sludge Zeta potential and hydrophobicit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tein/polysaccharide ratio in EPS, and they wer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from-26.2 m V and 30.35% to-10.6 m V and 78.67%,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microbial aggregation.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3 D-E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analysis further indicated the importance of protein-like EPS substances in the sludge granulation. Moreover,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EPS proteins varied during the reactor operation.  相似文献   
46.
Two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 (BAF) were setup for ammonia removal treatment of the circulation water in a marine aquaculture. One of the BAFs was bioaugmented with a heterotrophic nitrifying bacterium, Lutimonas sp. H10, where the ammonia removal was not improved and the massive inoculation was even followed by a nitrification breakdown from day 9 to 18. The nitrification was remained stable in control BAF operat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with rRNA-targeted probes and cultivable method revealed that Lutimonas sp. H10 almost disappeared from the bioaugomented BAF within 3 d, and this was mainly due to the infection of a specific phage as revealed by flask experiment, plaque assa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observation. Analyses of 16S rRNA gene libraries showed that bacterial groups from two reactors evolved di erently and an overgrowth of protozoa was observed in the bioaugmented BAF. Therefore, phage infection and poor biofilm forming ability of the inoculated strai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bioaugmentation failure. In addition, grazing by protozoa of the bacteria might be the reason for the nitrification breakdown in bioaugmented BAF during day 9–18.  相似文献   
47.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湖南出现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对此次冰冻灾害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次冰冻灾害天气的主要特征是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强度大。"拉尼娜"事件和大气环流异常为此次持续的灾害性天气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在此背景下欧亚大气环流的持续稳定则是此次湖南持续低温雨雪灾害的直接原因。通过对这次冰冻灾害的成因分析,得出了冰冻预报的着眼点,提出了各级气象台站如何做好预报预警服务的基本思路,为冰冻灾害天气的准确预报、预警服务提供参考,对各级台站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和应急响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使环境应力筛选试验在有效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方面得以广泛应用,介绍了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的概念,针对电子产品,论述了环境应力筛选典型应力参数的确定方法、加电检测的原则、筛选度和故障率的计算、筛选中暴露的典型缺陷等。提出了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的一般程序和一些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分析了炼化企业闭路循环水系统腐蚀的原因,并以大庆石化公司所属化工一厂为试点,筛选了合适的缓蚀药剂,并经现场应用,达到了实用、经济、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东北强降水时空变化的特征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东北地区近45 a(1961-2005年)4-9月逐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了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影响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环流特征变化。结果发现,东北强降水集中度与强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强降水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从空间分布上看东北雨季强降水集中度由东向西趋于集中。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初,强降水集中度处于低值区,而在1991年之后东北地区强降水集中度大多处于高值区。强降水集中期仅在1970年代处于低值偏多的时期。对于东北不同区域大部分地区(除东北西北部外)在1990年代之后集中度都有所增加,集中度大值年出现的频率增加,而东北西北部的变化正好相反。东北地区强降水集中度偏高时,东北地区整层处于低压中心,在东北东部海面上有高压存在。东北地区存在着偏西气流和东南暖湿气流的交汇,在40~50°N纬度范围内高度场呈"+-+"波动。集中度偏高时东北东部地区有上升的垂直速度中心,并且上升速度随高度升高(300 hPa以下)而增强。东北地区水汽主要来源于鄂霍次克海冷湿空气。在东北地区存在着水汽通量散度的负距平中心,形成水汽异常辐合区,有利于强降水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