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5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519篇
安全科学   116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05篇
综合类   2092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199篇
评价与监测   171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8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地下水中铁的超标会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性。本文综合分析了现今的地下水除铁技术,主要有空气自然氧化法、锰砂除铁法、氯氧化法、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法等,对其特点进行总结,对地下水的防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浅层地下水氮淋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养分累积引起的氮素(N)淋失是导致农区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形式.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县典型亚热带红壤丘陵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定位观测,研究了林地、稻田、菜地和茶园4种代表性土地利用类型浅层(130~150 cm)地下水中N浓度的逐月动态变化特征.连续3年(2010—201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浅层地下水总氮(TN)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林地最低(0.85 mg·L-1),茶园最高(7.64 mg·L-1);从N的形态构成来看,林地、菜地和茶园浅层地下水中N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分别占TN的46.7%、70.2%和72.8%,而稻田浅层地下水N形态则以铵态氮(NH+4-N)为主,占TN 43.5%,表明土壤淹水条件是影响地下水N淋失形态的关键因子.地下水各形态N浓度的动态变化在不同土地利用下也迥然不同:林地地下水各形态N的含量低、变幅小,而稻田、菜地和茶园地下水N浓度变幅较大;采用单因子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下地下水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TN和NO-3-N无显著污染,NH+4-N污染较为严重,而综合指数法(F值法)进一步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污染主要出现在稻田和茶园,因此,控制稻田和茶园N肥的施用量是预防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地下水N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江苏洋口港地区是江苏沿海开发重点建设的深水港区,水质优良的地下水是港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近期获得的钻孔剖面地层对比数据资料,沿水文径流剖面分层采集水样,通过识别地表水、各含水层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δD、δ~(18)O、~3H、~(14)C)组成指纹特征,以揭示研究区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现代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大气降水在补给地下水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蒸发过程;研究区深层地下水的放射性~(14)C年龄主要为15000~26000 a,其稳定同位素δ~(18)O、δD值比现代降水低,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大理冰期)的盛冰期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含水层的氘、氧、碳同位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呈层性,随着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加,地下水中的δD、δ~(18)O值呈下降趋势.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紧密,可更新能力较强;深层地下水径流缓慢,总体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可更新能力弱.江苏沿海平原天然地下水流动是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伴随着冰退、海平面上升而调整到目前的模式.末次盛冰期以来的自然地理及地质发展史,决定着研究区第四系地下水流系统的演变格局,现代人类活动加强了浅层与深层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研究在高强度开发地下水条件下的区域水文循环特征,可为沿海地区地下水演变机理和调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4.
以某铀尾矿库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DRASTIC进行改进,得出AHP-DRASTICLL模型,并构建了综合指数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GIS平台对某铀尾矿库区地下水受U(VI)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和污染区的污染风险划分。由地下水风险区划图得出尾矿库周围与砂卵砾石层区风险较高,丘陵地带风险较低,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的污染风险现状。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贵州织金蒙家大坡地下水水化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Ca2+受环境影响最小、空间变异性最小,Na+受环境影响最大、空间变异性最大;各阴阳离子含量与TD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相关性依次为:Ca2+SO2-4Mg2+Cl-HCO-3K+Na+;TDS含量的增加主要受SO2-4离子的影响,总硬度的变化主要受Ca2+的影响;地下水成分主要来自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其次是硫酸盐、含硫矿物、硅酸盐矿物以及盐岩的溶解,地下水类型主要向SO4·HCO3-Ca型和HCO3·SO4-Ca型转化。  相似文献   
46.
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的KPCA-SVM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有效地预测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在统计分析大量观测实例的基础上,选取岩性系数、岩体结构系数、地下水系数、覆盖层系数、地形地貌系数和环境条件系数作为特征指标。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方法在高维空间提取岩溶塌陷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将获取的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SVM)的特征向量,建立基于KPCA的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的SVM预测模型。将12组观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采用回代估计法进行回检,误判率为0。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2组待判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经KPCA后指标个数减少,相关性降低,SVM运算的复杂度降低。用该模型所得预测结果的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47.
带压开采陷落柱突水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承压水压与煤层陷落柱位置这两种因素对陷落柱突水的影响,在分析固流耦合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以双柳矿地质条件为背景,分别对3 MPa和5 MPa承压水压下开采上、下两组煤4种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陷落柱及其周边围岩的渗流-塑性破坏耦合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至接近陷落柱,工作面前方集中应力场与柱体周边应力场发生耦合,并出现应力集中,当水压为5 MPa开采上组煤时应力集中系数最大,最容易形成突水危险区域;当上组煤工作面距离陷落柱为30 m时,陷落柱渗流场与集中应力场开始连通,在开采下组煤时这一距离比上组煤扩大15 ~ 20 m;煤层底板随工作面推进发生压缩-膨胀周期变化,引起拉伸、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秦皇岛洋戴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咸化程度,开展了野外调查和水样采集,现场测试EC、TDS指标,并对水样进行了室内水化学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Arcgis对选取的6个指标(Cl离子、TDS、Li离子、钠吸附比、硝酸盐、潜在盐度)进行权重计算、归一化处理和栅格计算,得出地下水咸化等级分区(未咸化区、轻微咸化区、中等咸化区、严重咸化区).咸化最严重区域位于沿海平原,包括枣园村、王各庄村.中度咸化区部分位于沿海平原,包括都寨村、西陆庄村、蒋营村、樊各庄,主要是由海水入侵导致的;而樊各庄咸化的原因是海水入侵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其他中度咸化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包括大湾子村、兴隆寨村,则是由水岩作用、农业污水、生活污水造成的.轻微咸化区主要分布在中等咸化区周围,未咸化区集中在山前平原区.  相似文献   
49.
以某天然气净化厂为例,探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实例说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范围确定,项目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通过渗水试验和抽水试验,计算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以了解场地包气带和含水层的防污性能。分析了地下水污染源项,通过计算确定事故工况下污染源源强,采用数值法预测模型,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分区,并对净化厂检修污水池、生化污水处理装置曝气调节池和事故污水池的泄漏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净化厂各装置单元在预测时限内,除污染源附近小范围外,各污染因子浓度均可满足相应的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程度及评价结果,对厂址区、主体装置区、污水处理区等重点区域按GB/T 50934—2013《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有关要求采取相应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50.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水资源开发已然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一项话题。而若是未能重视资源开发合理性与适宜性,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本文阐述了我国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并探究了新形势下治理地下水开发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