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新视角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涛  顾晨洁  梁涛  王潜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0):1797-1805
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健康性的讨论,迄今已引起多个学科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对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都各自进行过健康评价。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一个新领域,有关它的概念、评价等方面存在各种争论,故急需一种更能被普遍接受的、用来定义、分析、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与方法。论文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以及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前提,依据统计学理论,通过因子分析和正态分布理论,提出了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一个新视角。最后通过模拟实例对100个生态系统群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找到了其中不健康的11个生态系统。该方法能通用于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生态系统健康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2.
李春娟  马军  梁涛 《环境科学》2008,29(6):1550-1554
以高铁酸钾和硫酸铝为预氧化剂和混凝剂,考察了NH ,4-N、浊度、TOC、AOC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r)等参数的变化,分析了高铁酸钾预氧化对松花江水源水性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硫酸铝混凝时,在混凝剂投量为50mg·L-1的条件下,松花江水的UV254、浊度、TOC的去除率分别为36.7%、80.2%、31.1%.当高铁酸钾为预氧化剂,投量为1 mg·L-1,时,混凝后松花江水的UV254、浊度、TOC的去除率分别为63.3%、89.6%、37.%.铁酸盐预氧化使混凝后的NH ,4-N值上升了17%.高铁酸盐预氧化使松花江水混凝后的AOC值从998 μg·L-1升到1 241 μg·L-1,同时,使混凝后的AOC/TOC从28.4%上升到38.7%,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原水中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这一过程中, AOC-P17所代表的醛酮类物质显著增加,达到总AOC的83%.溶解态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考察表明, Mr小于500的分子所占的百分比由单独混凝时的38.9%上升到预氧化后的65.0%,证明高铁酸钾预氧化将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分子有机物的增加引起了原水可生物降解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3.
利用小型人工降雨模拟器 ,选择官厅水库周边 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 ,通过进行天然大暴雨实验 ,研究了氮、磷随暴雨径流及径流沉积物的迁移过程 ,同时估算了总氮、总磷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流失速率 .研究结果表明 ,在相同降雨条件下 ,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量和沉积物产生量大小顺序均为 :不施肥菜地 >葡萄果园 >施肥玉米地 >海棠果园 ,产流量和沉积物流失量成显著正相关 .氮、磷流失速率和流失量随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表现出明显差异 ,地表径流水相TN、TP的流失大小顺序为葡萄果园 >施肥玉米地 >海棠果园 >不施肥菜地 ,其中大部分是以悬浮颗粒态形式流失 .单位面积表层 10cm土壤氮、磷流失量分别高达 17.5 3~ 41 14g·m- 2 和 1 99~ 14 2 5g·m- 2 ,其中随径流沉积物相迁移的氮、磷占绝大部分 .地表径流水相氮、磷的流失速率分别在 2 5 9~ 4 47mg·m- 2 ·min- 1 和 0 43~ 0 63mg·m- 2 ·min- 1 之间 ,而径流沉积物相氮、磷流失速率则分别高达 3 86 42~ 13 61 76mg·m- 2 ·min- 1 和 2 10 5 6~ 5 3 0 19mg·m- 2 ·min- 1 .  相似文献   
44.
用采虹方头鱼进行了不同形态铜有效性的暴露实验。涉及的形态包括游离态和吸附态。研究结果发现,对实验鱼而言,除游离态铜是最重要的生物有效态外,颗粒态铜也能部分地被鱼吸收。鱼鳃是吸收游离态和细颗粒吸附态铜的主要部位。食物(粗颗粒态)中的铜则能通过摄食方式被吸收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典型稀土矿城市不同季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中稀土元素污染特征及其细胞毒性响应,将前期采集于包头市的PM10颗粒物进行提取,检测PM10中的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含量,并将人肺上皮细胞(A549)暴露于不同浓度水平(25,50,100μg·m L-1)的PM10样品和标准颗粒物1649b(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SRM1649b)暴露液,用WST-1法测定暴露24 h后的细胞活性,用2’7’二氯荧光素二醋酸盐(2’7’-dichlo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荧光探针法和彗星实验分别测定暴露3 h后的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水平和DNA双链损伤程度。结果表明,包头春、夏季大气PM10和SRM1649b均引起A549细胞活性下降,并诱导细胞内ROS生成量增加,造成显著的细胞内DNA损伤,含REEs的大气颗粒物毒性显著高于标准颗粒物。与春季相比,包头夏季PM10对细胞活性的抑制程度更高,造成更多的DNA双链损伤,从而表现出更强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包头PM10呈现明显的轻稀土元素(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s)富集,铈(Ce)、钷(Pm)、镧(La)和钕(Nd)含量占稀土总量的50%以上。LREEs均与细胞活性和细胞内ROS产生水平呈负相关性,包头春季和夏季PM10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差异是导致包头PM10细胞毒性效应不同于标准颗粒物且具有季节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6.
石油天然气资源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但其勘探开发受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区分常规石油、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等不同矿种,对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筛选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类和分级建立打分系统,最终评价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大小,可为政府管理部门、矿权人提供经济评价和战略制定依据。  相似文献   
47.
文章通过分析油气基础设施建设、运行中,各工艺过程污染因子对环境敏感区产生的影响,研究得出主要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中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和落实、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具体化、环境敏感区划定缺乏充分论证、"有条件允许通过"未上升为明确规定、城市能源廊道规划未充分贯彻环保理念、空间相邻规划理念尚未得到贯彻。同时对油气基础设施建设部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电子垃圾的非正规拆解和回收已造成严重的水土环境污染,作为全球电子垃圾回收中心之一的广东汕头贵屿镇,在2012年集中管控前污染尤为严重.为评判近10年管控后的治污成效,本研究于2021年实测了贵屿镇河流及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并与管控前文献数据进行了对比,探讨了重金属在水和沉积物中的时空变化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贵屿镇电子垃圾拆解导致河流与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输入,广泛存在于电子产品中的Cu、Zn、Ni、Pb、Cd在很大程度上超出我国其他主要流域.与管控前相比,练江贵屿段上覆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下降,溶解态Cu含量有所上升;北港河上覆水中重金属含量降幅均在70%以上,但沉积物中Cr、Cu、Pb含量升高;练江支流沉积物中Cd、Cr、Cu、Pb含量在管控后呈降低趋势,但Zn、Ni含量受其他人为活动的影响大幅上升.贵屿镇沉积物目前仍处于极高生态风险水平,其中,Cd和Cu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对电子垃圾拆解的污染管控仍需持续加力.  相似文献   
49.
针对典型市政污水管网内可燃气体爆燃过程,采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idyn,建立了由顶端封闭、深度为4 m的竖直检查井和两端开口、长度各为20 m的水平井构成的管网模型,研究了不同点火位置(检查井上部、中部和下部)对甲烷爆燃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点火时,管网内测点压力时程呈现出亥姆霍兹振荡,各压力峰值曲线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且相同测点的数值接近;爆炸温度在点火位置附近出现最大值,其中上部点火时数值最大,中部点火时居中,下部点火时最小,但在水平井内温度峰值近似呈线性衰减并在端口出现最小值;与下部点火相比,上部和中部点火时,检查井和水平井连接处扩容效应造成火焰传播速度衰减显著,但在水平井内均近似呈线性增大并在端口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0.
在武江大桥桥址区岩溶灾害勘察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密度电法和跨孔地震波CT方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并且勘察结果与钻探验证进行了对比,得出高密度电法和跨孔地震波CT适用于岩溶勘察的结论,并讨论了其他勘察方法在岩溶地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