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101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46篇
综合类   738篇
基础理论   20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13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 雷击火已成为引发我区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高纬,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每年4~7月都有雷击闪电发生。来自极地大陆性冷气团或变形的冷气团。通过大兴安岭林区易产生雷暴天气,引发雷击火出现。实践证明,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多发区,雷击火已引发多起重特大森林火灾。内蒙大兴安岭地区的雷击火占该区总火源的18%,最多年份可达38%。喜桂图旗、鄂伦春旗和额尔古纳左旗等地的雷击火,在有的年份可占这些地区总火灾的76%。  相似文献   
42.
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载体进行热量传递 ,具有加热温度高、易于控制、加热均匀和效率高等特点 ,但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根据工艺及设备特点 ,分析了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条件 ,总结了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与技术  相似文献   
43.
简略介绍了聚偏二氯乙烯 (PVDC)聚合生产工艺和偏二氯乙烯等主要单体的性质 ,指出了 PVDC聚合生产中工艺方面和其它方面的防火防爆措施  相似文献   
44.
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人均森林面积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为少林国家。而现有木材加工企业利用率不高,加之木制品的大量出口,使森林遭到更大破坏。应采取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水平、培育速生丰产林种、以竹代木、调整林产企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5.
以森林分类经营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年林场的森林经营现状,合理划分森林经营类型,并确立各类型的采伐方式.  相似文献   
46.
47.
48.
49.
本文对太湖和钱墉江源头-临安市的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问题作了探讨。认为临安市生态保护和基地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今后应加快实施林业分类经营、适当调整林种和产业结构。 同时建立健全公益林补偿金制和产业结构。同时建立健全公益林补偿金制度,确保农民的增收,使全社会特别是生态公益林的主要投资者一广大农民自觉地保护森林,从根本上促进江湖源头的森林生态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50.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