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9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废弃地的内涵、分类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废弃地作为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一种特殊类型,对它的防治以及再开发利用已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介绍有关废弃地景观更新案例的文献,但是对于废弃地的概念、分类等至今仍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废弃地概念的起源、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提出了废弃地的概念和判别模型;结合土地分类标准,根据4种不同层面的分类依据对现有的废弃地进行了归并分类;同时综合不同类型废弃地形成的原因,从两个方面对废弃地的成因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废弃地的防治以及恢复利用提出了建立健全废弃地管理机构、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基础研究以及促进废弃地开发利用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在分析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产生背景及区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运行效果评价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根据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认为2005年这一地区是有可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政策目标的。但是,2010年该地区耕地拥有量将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相差9.12%,因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度较大。同时,研究区域所属的11个城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具体有4种类型:一是可以实现平衡的,为江苏省泰州市和浙江省湖州市;二是较难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通市、镇江市、常州市和浙江省嘉兴市;三是难以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和扬州市;四是实现平衡可能性不大的,为上海市。同时,文章还认为耕地质量的改善对于区域耕地保护具有实质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3.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以昆山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昆山市为例,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背景值上限值为评价指标,昆山市农田土壤100个样点中Zn、Cu、Pb、Hg、As、Cd和Cr超标率均在20%左右,N i超标率为4%,说明部分土壤已有外源污染物进入。以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第二级标准值衡量,Hg、Cd和Cr(旱地)、Zn超标率分别达5%、4%、3%、2%,Cd含量有的高达5.74 mg.kg-1。不同土属土壤重金属间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别,这与其母质差异有关。认为昆山市土壤污染的防治应立足于防重于治的基本方针。同时,对Cd、Hg点源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应大力加强污染治理,并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44.
运用区域系统分析法,着重分析了温州市两种类型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得出了该市荒山资源以宜林地为主的结论;提出了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45.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人地矛盾冲突加剧等问题随之产生。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城市化提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78年的13.7%上升到2002年的44.7%,产生的城市问题具有典型代表性。在对江苏省1978年以来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城市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展,2000年是1991年的1.5倍,人均建成区面积也不断上升,小城市上升幅度最大,为40 m2,特大城市最小,为17 m2,人均建成区面积从小城市到特大城市呈倒三角形分布,经济发展和用地配置机制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开发区、城市新区建设是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城市用地中存在用地效率不高、土地供求矛盾尖锐等问题,应当加强土地管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江苏省1996~2004年耕地数量的总体变化与空间差异分析,揭示了全省耕地在总体上处于递减状态、在空间上苏北地区向苏南地区耕地递减程度逐渐增加的规律。从处于不同工业化与城市化阶段的城市及其各自耕地变化状况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耕地变化程度在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县市具有明显的差异,且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率与耕地变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非农化、城市化递变系数与耕地递变速率具有一致性,耕地减少对工业化发展的贡献较大,但其持续减少状况与当前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太相符,而城市化率变化与耕地变化状况存在时间差异,说明城市化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江苏省昆山市高中低产水稻田、菜地、园地和抛荒地等土地利用类型98个土壤样点的检测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镉浓度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中低产水稻田、菜地、园地土壤镉浓度都超过土壤背景值(0.110 mg/kg)。6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低产水稻田土壤的镉浓度最高,其次分别为中产水稻田、园地、菜地、高产水稻田和荒地。与土壤标准值(0.20 mg/kg)相比,中产水稻田有20%样点超标,低产水稻田、园地、菜地分别有18.75%、11.11%、9.09%样点超标,而高产水稻田和荒地没有超标样点。工业废物排放和磷肥的使用可能是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镉浓度的重要原因,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8.
张健  陈凤  濮励杰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57-1060,1095
选取经济发达区原锡山市作为研究区域,以1982年和2005年土壤速效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不同时空状态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钾含量的影响,以期获得较长时空条件下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20年来,通过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原锡山市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了36.9mg/kg。变异函数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呈指数型,块金方差与基台值的比值、自相关阀值发生较大变化。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较简单,但空间变异明显。  相似文献   
49.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壤质量调控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其环境效应已成为土地科学研究与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土壤质量调查评价,探讨江苏省无锡市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壤质量调控问题. 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地资源配置格局,并进一步影响到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和土壤质量;在经济发展优先模式下,无锡市区建设用地扩张迅速,环境负荷加重,粮食产量降低,2030年的综合土壤质量指数比2005年下降1.50;在生态保护优先模式下,无锡市区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压力趋缓,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粮食产量较稳定,2030年的综合土壤质量指数仅比2005年下降0.57;未来土地资源配置格局应该以生态保护和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益为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50.
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叶浩  濮励杰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467-1474
基于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利用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了1990-2008年间中国各省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并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仍以物资成本的投入为主,我国耕地产出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化肥使用量的增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其影响不大;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地区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说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物质投入的严重浪费;近20 a来,我国耕地利用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有着下降的趋势;省际间耕地利用效率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表现出东、中、西部聚集的特征,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不同的是,东部地区耕地平均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的耕地利用效率最低;最后,在中国过去的近20 a里,全国范围内耕地利用效率虽有收敛的迹象,全域性的β-收敛特征并不显著,但中国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内部却表现出较强的β-收敛特征。从区域收敛的稳态值看,东、西部地区的结果非常接近,而且均显示东部地带高于西部地带、西部地带高于中部地带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三大经济带将各自收敛于一个更高的耕地利用效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