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0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7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乌鲁木齐市PM_(2.5)和PM_(2.5~10)中碳组分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1月至12月在乌鲁木齐市区用膜采样法采集了大气PM_(2.5)和PM_(2.5~10)样品,并利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通过OC与EC的粒径分布特征、比值和相关性的分析,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并用OC/EC比值法估算了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结果表明,PM_(2.5)和PM_(2.5~10)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2.8μg/m~3和64.7μg/m~3.PM_(2.5)中OC和EC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85μg/m~3和2.38μg/m~3,PM_(2.5~10)中OC和EC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63μg/m~3和0.57μg/m~3.OC和EC四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季浓度最高.碳组分主要集中于PM_(2.5)中,OC/EC比值范围为3.62~11.21.夏季和秋季的PM_(2.5)和PM_(2.5~10)中OC和EC的相关性较好(R20.65).估算得出的PM_(2.5)和PM_(2.5~10)中SOC的估算浓度为2.31~11.98μg/m~3和0.38~1.49μg/m~3.  相似文献   
42.
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有机物的去除及其向空气中的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明  李顺诚 《环境化学》1999,18(2):157-162
对广州大胆浙江省污水处理厂各工艺阶段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试表明,进水中主要有害VOCs为苯系物和卤代烃;进水和出水比较,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去除率接近100%,污水中几种主要卤代烃的去除效率范围为79%-89%。  相似文献   
43.
炼焦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谱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吸附管采样和热脱附/GC/MS分析研究了土焦炉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和机械炼焦厂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分布.土法炼焦过程中TVOC排放高达1782.2μg/m3.成分分析显示,土法炼焦烟气和机械炼焦厂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包含苯系物、烷烃、卤代烃和萜烯类,其中以苯系物为主,分别占75.63%和72.25%.BTEX比值分析显示,炼焦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特征有别于汽车等交通排放.  相似文献   
44.
利用便携式测量仪,对广州市大型购物中心室内空气中的PM10、CO和CO2等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室内CO2和PM10浓度偏高.CO2全部超出了我国的室内空气标准,PM10全部超出了国家年平均标准,大部分超出了日平均标准.本文同时对购物中心内不同场所CO、CO2和PM10的浓度水平变化和来源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
家用炉灶燃煤过程单环芳香烃释放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层吸附管采样和热脱附/色谱/质谱系统研究了家用炉灶燃煤过程单环芳烃释放情况。结果显示,燃煤烟气中的单环芳烃组分主要以苯、甲苯为主,平均浓度分别达到1672.3和1631.3μg/m3。从烟气中单环芳烃水平来看,家用炉灶燃煤释放的单环芳烃大大超过电站燃煤和生物质能燃烧释放;烟气中的单环芳烃的组成形式也有别于电站燃煤、生物质能燃烧、机动车排放和油漆挥发的单环芳烃。研究中还分析了煤在氦气环境下热解释放的单环芳烃,并与家用炉灶燃煤释放的单环芳烃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6.
选取鼎湖山3种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按0~15,15~30,30~45cm土层取样,测量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熏蒸培养法测量了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同时用气象色谱法测量了地表和土壤15、30、45、60cm处CO2体积分数,并用静态箱/碱石灰吸收法测量了土壤呼吸速率。结果如下:(1)随土层的加深,SOC质量分数降低,0~15cmSOC显著高于其他两层,季风常绿阔叶林SOC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植被类型;(2)土壤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规律一致,0~15cm土壤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两层;(3)0~3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占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81%~92%,随土层加深微生物生物量迅速降低。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的比值表明,三种植被类型土壤均处于土壤碳积累中,深层土壤碳积累程度高于表层;(4)土壤CO2浓度随土层的加深迅速升高,主要与土壤透气性有关。  相似文献   
47.
广州市环境中优控有机污染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导了广州市及邻区一些气溶胶、污水、饮用水源水、饮用水、底泥等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多环芳烃、酚类以及氯代芳烃是广州市环境中的重要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并讨论了可能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48.
珠三角地区大气中HCFC-22的浓度观测和变化趋势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罐采样和预浓缩-色谱/质谱方法,对珠三角地区广州城区和鼎湖山大气中HCFC-22进行了初步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广州城区HCFC-22年平均体积分数达到(479.5±241.4)×10-12,鼎湖山仅为(244.4±51.3)×10-12.广州城区大气HCFC-22日变化幅度夏秋季节相对较大,而鼎湖山日变化不明显;广州城区大气HCFC-22的体积分数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鼎湖山则相反.与城区HCFC-22排放的季节性有关,夏秋季节广州城区与鼎湖山HCFC-22体积分数差别很大,冬春季节则比较接近.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区和鼎湖山大气HCFC-22的体积分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57%和7.28%,约为一些全球基准观测站(NOAA/CMDL)的1.9~2.8倍.  相似文献   
49.
船舶运输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有害气体.为此我国制定了分阶段实施的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以期通过限制燃油含硫量控制船舶大气污染问题.本研究于2016年和2018年在排放控制区政策实施前后,连续对A船和B船2艘万吨级航海船进行登船实测,使用"碳平衡法"计算了船舶尾气中各类污染物基于燃油消耗量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A船、B船由使用含硫量为2.20%和2.10%的燃油转为使用含硫量为0.470%和0.003%的燃油后,SO2排放因子分别由44.00 g·kg-1和42.00 g·kg-1下降到9.40 g·kg-1和0.80 g·kg-1,PM2.5排放因子分别由2.44 g·kg-1和1.02 g·kg-1下降到0.870 g·kg-1和0.003 g·kg-1,TVOC排放因子则分别由0.061 g·kg-1和0.106 g·kg-1升高到0.292 g·kg-1和0.706 g·kg-1.对比使用不同含硫量燃油时船舶PM2.5的减排情况发现,现阶段以燃油含硫量≤ 0.5%为限值的排放控制区政策,以及即将推行的以燃油含硫量≤ 0.1%为限值的排放控制区政策都能有效地降低船舶颗粒物排放.在成分特征方面,转用含硫量更低的燃油后,A船、B船PM2.5中硫酸盐在水溶性离子中的占比分别由58.6%和44.3%下降到18.1%和7.9%;PM2.5中钒元素含量分别降低了82.5%和98.9%,镍元素含量分别降低了20.8%和98.5%;VOCs中烯烃占比分别提高了11.9%和19.3%,而芳香烃占比则分别下降了32.0%和4.5%.由于排放控制区政策实施以后,船舶排放的颗粒物中钒元素的含量大幅减少,钒元素将不再适合作为船舶大气污染示踪物.  相似文献   
50.
温泉宾馆室内PM10,PM2.5,CO2和222Rn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省4座温泉宾馆室内外氡(222Rn)浓度和温泉水氡浓度进行研究,同时利用便携式探测器对室内外PM10,PM2.5,CO2和CO等污染物暴露水平进行直接测定.结果表明,温泉宾馆室内使用温泉水时氡浓度明显高于广东省室内平均氡浓度.除CO外,室内PM10,PM2.5和CO2浓度都较高,其中PM10和CO2的超标率分别达到67%和89%.说明温泉宾馆室内不仅存在一般性污染物,而且存在高浓度的222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