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环境压力是制约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构建具有安徽特色、基于区域实情、符合发展实际、融入试验区发展全局的区域环境保护联动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42.
2009年9月,在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采用室内实验方式,研究了三角帆蚌在北京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滤水效率,对比水体上层和底层2种放养方式对水体净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平均滤水率为(31.63±6.67)mL/(min.kg);上层放养方式对水体透明度改善效果显著,叶绿素a在48 h即显著降低,且维持在较低水平。三角帆蚌有利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实际应用中应采用水体上层放养方式。  相似文献   
43.
采用酶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镉(Cd)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消化腺和斧足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Cd浓度设置为4.22、8.43、16.86、33.72和67.45 mg·L-1,处理时间为24 h、48 h、72 h和96 h.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同一时间随着Cd浓度的增加,消化腺中SOD和CAT活性,在24 h呈现升高的趋势;96 h消化腺中SOD活性逐渐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48 h和72 h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斧足中SOD和CAT在72 h和96 h时活性升高明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1,p0.05).Cd浓度67.45 mg·L-1处理24 h,消化腺组织细胞结构变化不明显;在48 h以后,消化管间结缔组织松散,腺体结构损伤严重,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异常,细胞界限模糊,甚至消失;细胞膜肿胀、变形;有的细胞核碎裂、明显肿胀甚至消失,上皮细胞部分与基膜分离、脱落;斧足组织未出现显著变化和损伤.研究表明,消化腺在酶活性和组织结构上对镉的反应较快且更具规律性,而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但是,斧足对镉的胁迫反应与消化腺相比较为迟缓,说明组织之间对重金属的敏感性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44.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在单独与混合暴露条件下研究了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对Cu、Zn的积累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褶纹冠蚌对水环境中的Cu、Zn具有良好的积累能力,持续暴露8d内,体内各组织重金属积累量基本呈线性上升,其中鳃与外套积累速率最快(p<0.05).Cu在褶纹冠蚌鳃、内脏团和生殖腺中的积累速率与Zn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Cu、Zn之间在各组织中的积累拮抗作用明显.暴露前,Cu含量在褶纹冠蚌体内依次为:生殖腺>外套、内脏团>鳃、足>肌肉(p<0.05),变化幅度为10倍左右;Zn含量依次为:鳃>内脏团>生殖腺>足、外套>肌肉(p<0.05),变化幅度为4倍左右.暴露后,外套和鳃对Cu、Zn的积累量最高,且Cu、Zn含量在不同组织间的变化幅度明显增加.暴露前后,Cu含量在不同组织间的变化幅度均高于Zn.不同暴露条件下,褶纹冠蚌不同组织对Zn的浓缩系数(BCF)明显高于Cu.  相似文献   
45.
对2003—2008年间采集自太湖不同水域的9个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样品组织中的DNA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水平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蚌体组织中重金属Cd2+和有机污染物PCBs的蓄积残留量,以探明水体污染和DNA损伤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9个样本中的8-OHdG的含量在1.021~8.886ng·g-1之间,尤其以无锡三山岛和宜兴大浦这2个水域的样本最为突出,差异显著,表明上述水域已受到较严重的污染。PCBs在9个样本中有7个检出,但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PCBs并非引起背角无齿蚌体内DNA损伤的主要污染因素。而背角无齿蚌组织中的Cd2+残留量与8-OHdG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呈正相关。这一结果与实验室内的模拟试验相吻合,提示重金属Cd2+是引起水体中背角无齿蚌DNA受损的主要污染因素。研究显示,背角无齿蚌机体组织中的8-OHdG具有稳定性强、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室与野外分析相吻合等特点,因此可作为分子生物标志物来评价生物体受水环境持久性污染物污染而导致的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