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52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2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6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8 毫秒
41.
"这段时间我们在大力推动森林防火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和场景应用。大兴安岭林区值守的工人非常辛苦,一上去好几个月,吃喝非常困难,还要24小时不间断值守。自然灾害的防治和救援装备的提升是非常迫切的任务和需要。"在济南举办的全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面对在座的智能机器人领域主流学者和厂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  相似文献   
42.
分析陕西省2000年天气气候变化发现,隆冬降雪明显增多,春旱异常严重,秋霖明显,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加,这是多年来未曾见到的现象。异常的天气气候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并发。  相似文献   
43.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必须借助风险沟通这一工具。在总结国内外风险沟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主要议题: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四大主体分析、新媒体时代公众的风险认知研究、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信息表达分析和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全新模式探讨;指出在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四大主体中,公众是中心,政府是关键,专家是信息和信任的来源,媒体是桥梁,只有处理好四大主体的关系,以公众风险认知特征为依据,清晰地表达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并通过垂直沟通和平行沟通的结合,才能促进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的开展;总结了影响自然灾害风险有效沟通的九大因素,并从环境、社会和文化背景对自然灾害风险有效沟通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4.
文章以辽宁省沿海六市为研究对象,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灾害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选取自然、经济、人口和环境设施等评价指标,构建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葫芦岛市、锦州市、丹东市为高脆弱区;营口市为中脆弱区;盘锦市和大连市为低脆弱区。本文研究对沿海城市脆弱性防范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
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是当今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回顾国内外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基本内涵,通过对国内外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尺度、评价模型、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指出国内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未来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应加强对人-地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以及对其内在形成机制和发生演变规律的研究。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研究课题,并且呈现出多学科交融的趋势,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双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1,(8):71-71
我国上半年自然灾害造成449人死亡 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办会同工信部、国土资源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总参作战部、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召开灾情会商会,  相似文献   
47.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基本国情,系统阐述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强调要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48.
纵观历史,人类一直在和各种自然灾害顽强地做斗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各国政府对于如何应对灾害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同时,从一个国家应对灾害的态度和能力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49.
<正>《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由江苏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双月刊。主要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篇首页请附作者简介,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务)、主要研究方向及Email,同时提供方便联系  相似文献   
50.
地震是自然灾害之首,仅“5·12”汶川特大地震瞬间就夺去了近9万同胞的生命,伤亡总数近4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多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