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9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41.
周露洪  姚熠  刘瓒 《环境与发展》2020,(2):14-14,16
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物质,随着社会综合水平的提高,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是急切。而现阶段城市中大量污水给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环保公司针对城市污水处理不断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完善,将智能化节能技术运用到城市污水处理中,使设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人们用水条件带来更加充沛、丰富的保障与支持。为有效处理城市污水,争取在城市污水处理发挥更大作用,带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讨厦门金砖会晤期间的排放控制措施以及天气形势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的影响,于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对厦门气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OC)、元素碳(EC)等主要化学成分开展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在线监测。根据空气质量管控措施和天气形势将研究期分为6个阶段。管控前、管控期Ⅰ(非台风)和管控期Ⅱ(非台风) 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33. 12±9. 48)、(30. 30±17. 00)、(16. 01±4. 71)μg/m^3。管控期Ⅰ(台风)和管控期Ⅱ(台风) 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12. 40±3. 73)、(12. 45±3. 28)μg/m^3。结果表明:管控期Ⅰ(非台风)阶段受静稳天气的影响,管控效果削弱,PM2.5质量浓度下降幅度小;台风对颗粒物质量浓度下降的影响比管控更显著。管控初期,PM2.5中二次无机离子的质量浓度下降明显;台风对碳质组分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如无机组分显著。PMF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无机源是PM2.5主要来源,随着管控措施的实行,扬尘源的贡献从21%降低到6%,而机动车源的贡献降幅不明显。台风期间SO4^2-、NO3^-、SO2、NO2以及硫酸盐氧化比值(SOR)均明显低于非台风期间,氮氧化比值(NOR)反而升高。台风和非台风期间NOR的日变化特征一致,NOR与阳离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或高风速海风期间NOR与Na^+呈现很强的正相关性,说明海盐粒子可促进NO2非均相反应生成NO3-。  相似文献   
43.
聚合硫酸铝铁处理含硫油田污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处理二次采油后得到的含一定量聚丙烯酰胺的石油污水过程中 ,部分油井污水出现大量S2 - 离子 ,浓度超过 2 0mg·l- 1 .采用铝盐体系不能使含聚合物油田污水完全澄清 ,而铁盐或铁盐加酸体系加入后立刻出现大量黑色沉淀 ,虽然加大铁盐用量可使黑色沉淀消失 ,但成本大大增加 .我们采用先加酸酸化再加铁盐的方法 ,发现聚合硫酸铝铁对S2 - 离子不敏感 ,但单独使用耗药量大 ,絮凝速度慢 ,加入一定量铁盐可以减少絮凝剂用量 ,加快絮凝速度 ,絮凝颗粒大而紧 .当聚合硫酸铝铁与铁盐的比例适当时 ,可避免黑色沉淀 .我们认为 ,黑色沉淀为FeS …  相似文献   
44.
细菌SOD对微生物紫外光辐射损伤的恢复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培养至对数中期的大肠杆菌、钝齿棒杆菌和啤酒酵母等3种微生物的细胞适度稀释液,分别涂布于培养皿上使受紫外光照射,在细胞受辐射后死亡率大于90%时停止照射,立即加入一定剂量的细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以观察SOD对微生物活力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SOD可使受辐照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且量效关系明显,而照前添加SOD则无上述效应.检测表明,紫外光照射可引发细菌的超弱发光,且该种超弱发光可因氧气的充入而瞬间增强,鲁米诺也能增强这种超弱发光,加入甘露醇对发光无影响.当紫外光照射后加入SOD能使发光强度大为减弱,表明此种超弱发光与的活动有关,并对SOD拮抗紫外线杀菌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5.
垂直流芦苇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同种基质上种植相同数目的芦苇,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的净化效果,以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种填料、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TP、NH4^+-N.CODcr的净化效果不同。由于芦苇根系和微生物的吸收与分解作用,以及基质的吸附作用,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要比未种芦苇的好。  相似文献   
46.
首次采用高时间分辨率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SPAMS)对电子废弃物拆解典型区域广东贵屿的大气细颗粒物进行了来源解析,填补了国内此类研究空白。结果表明:(1)污染较严重的冬春季期间细颗粒物首要污染源是工业工艺源,占26.1%,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区域的平均占比11.1%,污染程度较轻的夏秋季期间首要源是机动车尾气源,占20.5%,工业工艺源退居第三,比冬春季低8.1%;(2)颗粒物成分中高比例溴离子、磷酸盐及捕获的含溴高分子有机碎片等代表了电子废弃物拆解作业典型区域大气细颗粒物环境特征,反映了细颗粒物来源与电子废弃物产业之间的内在关联性;(3)建议严格实行电子废弃物拆解集中规范化运营和配套更有效的环保处理设施等措施以减少电子废物拆解行业废气对贵屿大气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7.
评述美国的损失评估模型软件HAZUS-MH的功能架构、模型分析等特色,从其对软硬件要求、数据库组成等方面凸现其功能的完整性,重点分析软件在灾害研究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并结合台湾地震损失评估系统(TELES)的成功经验,提出自主开发损失评估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48.
低频环境噪声对思维判断能力的干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3种典型的城市居住区设备低频噪声实样和声学仪器产生的白噪声,使用剂量作业法,分别测定了播放噪声和无噪声干扰2种环境下,被试者的思维能力指数(AYP)和错误率.研究结果显示,在噪声干扰的条件下,多数被试者的AYP较无噪声干扰时有所下降,错误率上升,二者差异显著.多数被试人员在3种噪声实样对比组中的平均AYP和错误率变化较白噪声的对比组中较明显,其中AYP差异达显著水平.由此认为低频成份是影响思维能力的主要频率成份.配对t检验和对实录样本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室外空调机噪声样本的影响程度最大,表明峰值频率在50~300 Hz频率段的低频环境噪声比其他噪声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9.
自然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社区和社会的恢复力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策略,但对自然灾害恢复力概念理解的模糊和混乱,影响了对自然灾害恢复力的深入研究与有效应用。对恢复力的研究背景、概念发展和国内外新近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认为自然灾害恢复力是指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具体保护居民生命、生活以及相应基础设施免受扰动,并使其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得到修复的能力。概括了灾害恢复力的9项特征,分析了与自然灾害恢复力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即灾害脆弱性、适应能力。总结了恢复力评估的5种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灾害恢复力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0.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产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末期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通过GIS分析方法,对洞庭湖区近1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1996年7月日降雨资料分别计算了1989年和1999年土地利用状况下区域的产水量。结果表明:洞庭湖区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趋势是耕地面积减少和建设用地、水域面积的增加。土地利用的主要转化方式有水田转化为建设用地、水田转化为水域、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以及旱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同样的降雨条件下,洞庭湖区1999年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1989年多206×105 m3,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是这一时期产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汛期产水量和汇流速度,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合理控制调整土地利用状况是减轻洪涝灾害威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