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01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上海市城市热岛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的研究可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这方面研究还比较少,相关机制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揭示。该研究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采用1987、1996、2002和2010年4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对城市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与分级。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上海市城市热岛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1987-2010年上海市不断城市化,各级热岛景观类型斑块数量持续增加,高等级的城市热岛景观类型面积也持续增加,整个城市热岛景观趋于破碎化。热岛景观总体聚集度下降,连通性下降,但是低等级热岛景观向高等级热岛景观转移的面积逐渐增加,景观类型之间面积差异逐渐减小,景观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热岛景观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热岛格局随城市化进程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以为制定有效的热岛效应缓解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2.
王敏  董辉 《环境教育》2014,(11):51-51
正今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富民增收工程,目前已形成秸秆收购、加工、销售、运输一条龙产业链。用秸秆编织的草帘、草绳、草袋、草包等产品销往山东、安徽、河南等10多个省市的蔬菜主产区,既杜绝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又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条"。图为11月5日,东海县青湖镇东丰墩村草帘加工基地内,工人正在用机器编制秸秆与整理堆放草帘。  相似文献   
453.
454.
为探讨石化企业对周边环境影响,以大型石化企业邻近工业区和居民区大气沉降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连续采集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共计12个月的大气沉降样品,分析了大气沉降中多环芳烃沉降通量及组成特征,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法对多环芳烃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邻近区域15种多环芳烃沉降通量范围为549~18845 ng·(m2·d)-1,平均值为2712 ng·(m2·d)-1,其中工业区全年沉降通量是居民区的1.36倍.冬春季节多环芳烃沉降通量高于夏秋季节,1月工业区沉降通量最高,10月居民区最低.菲(Phe)、苯并[b]荧蒽(BbF)和荧蒽(Fla)是研究区域大气沉降中的优势单体;夏秋季节两个区域单体差异明显,居民区中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和苯并[ghi]苝(BghiP)等单体沉降通量高于工业区,5,6环多环芳烃占比较高,表明交通源对居民区有较大贡献;工业区3环占比较高,指示石油挥发源.源解析表明,交通源、石油源和燃煤源是研究区域大气沉降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冬春季节3种来源对工业区和居民区多环芳烃的贡献率分别为45.7%、18.4%、35.9%和46.3%、21.4%、32.3%;夏秋季节交通源对居民区的贡献高达65.2%,石油源对工业区的占比增加到35.5%,由于高空排放及有利扩散条件影响,燃煤源贡献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55.
川菜烹调源VOCs排放浓度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炒菜和烤肉等烹饪油烟中VOCs的排放量相当可观,浓度是周围环境背景浓度的2~9倍,是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点源.长期以来,国内没有对餐饮业油烟排放颁布相关排放标准,导致烹饪油烟的无序无组织排放,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通过对四川成都地区几种典型川菜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456.
从长期堆放泰乐菌素药渣附近土壤中驯化分离到1株泰乐菌素高效降解菌株TS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形态呈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不透明,边缘整齐.用菌株TS1处理初始浓度为100mg/L的泰乐菌素药渣5d,降解率可达100%.泰乐菌素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对初始浓度为50, 100, 200, 300, 400, 500mg/L泰乐菌素的降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lnc =﹣0.4078t + 4.043,lnc =﹣0.4496t + 4.8416,lnc =-0.4069t + 5.4932,lnc =﹣0.4174t +5.9766,lnc =﹣0.4233t + 6.2483,lnc =-0.342t +6.4618;半衰期(t1/2)分别为1.69, 1.54, 1.70, 1.66, 1.64, 2.03d.以蛋白胨或氨氮作为泰乐菌素共代谢基质时,菌株TS1在7d内对初始浓度为300mg/L泰乐菌素的降解率可达99%以上,降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lnc = -0.4174t + 5.9766,lnc =-0.3719t + 6.0133;t1/2分别为:1.66, 1.86d.而用葡萄糖作为共代谢基质时,泰乐菌素在10d内的降解率仅为66.7%,并且t1/2延长至6.44d,说明葡萄糖的加入不利于了菌株TS1对泰乐菌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457.
从长期受染料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够对结晶紫降解脱色的菌株SJ-1。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得出,SJ-1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使用LB培养基,SJ-1对700 mg/L结晶紫的24 h降解率为78.16%。该菌株降解结晶紫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 H值为6.0~8.0;通气量对SJ-1影响较小,在缺氧条件下也可较好地降解结晶紫,4 h时通气量较小试验组(装液量≥125 m L)降解率仍大于40%。SJ-1降解结晶紫的酶主要位于细胞外,属组成型表达酶。  相似文献   
458.
根据新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对湖北省分布的种类进行了研究.据统计,湖北省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0种,其中苔藓植物2科2属2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3科4属11种,裸子植物5科14属16种,被子植物38科57属110种,真菌1科1属1种.上述种类中有国家一级12种,国家二级128种.与原《名录》对比,取消原国...  相似文献   
459.
徐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典型金属污染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徐州地区生活垃圾填埋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填埋特征和地质状况选取4座典型填埋场为调查对象,采用ICP-MS对垃圾渗滤液及地下水中26种重金属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及渗滤液中ρ(Sr)均相对较高(700μg/L);地下水中金属元素均正在以Ca,Mg为主向Na,Mg为主转化;地下水中Al,B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为Y场(雁群)S场(睢宁)C场(翠屏山)P场(邳州);4个垃圾填埋场共同典型重金属污染物为Mn,Fe,Zn,Ba;除上述污染物外,Y场地下水潜在典型重金属污染物为Pb和Mo;S场为Mo和As;C场为Tl和Co;P场为As。  相似文献   
46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成为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热点领域。本文就生态产品价值的内涵理解、实现机理、主要路径及具体实践模式,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与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生态产品价值的理解,目前国内学者从早期的分歧已逐步形成统一的认识,即生态产品本质上是人类从自然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获取的物质和服务的总称,其价值来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其存在价值通过各种路径被人类消费或使用,最终转化为经济收益或是民生福祉的过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市场交易、金融扶持、政府调控和社会参与5种方式,国内目前的实践案例则可以归类为15种模式。但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生态产品识别边界不清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认识不统一、配套机制不完善以及路径模式创新与实践不够等问题,后续应加快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统计与评估核算方法体系、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加强实践模式创新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