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10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51.
植物自然丰度的稳定性N同位素(δ15N)在植物N吸收和N转运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但植物叶片在凋落之前的N素的再吸收如何影响δ15N变化还不清楚.本研究以凉水地区的14个常见树种和宝天曼地区的16个常见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树种新鲜叶和凋落叶及其对应土壤中的C、N质量分数和δ15N值.结果表明,凉水树种新鲜叶N质量分数和δ15N值显著高于宝天曼树种,这与凉水土壤的N质量分数和δ15N值都高于宝天曼土壤相对应.此外,凉水树种叶片N吸收率(47%)与宝天曼树种(40%)无显著差异.宝天曼树种凋落叶中的δ15N显著高于新鲜叶中的δ15N值,即叶片N再吸收过程中存在N同位素的分馏效应,而凉水树种凋落叶与新鲜叶中的δ15N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首次报道在植物叶片N再吸收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同位素分馏效应,而且分馏效应的程度与N再吸收率显著负相关.此外,植物叶片N再吸收过程中是否存在同位素分馏效应可能取决于叶片的N再吸收率;乔木新鲜叶片N质量分数和δ15N值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取决于土壤N质量分数和δ15N值的地区差异;叶片N再吸收率可能与N在叶片中的存在形态有关,而与土壤N质量分数不相关.  相似文献   
452.
刘爱菊  方殿梅  王超  李梦红 《生态环境》2014,(12):1986-1990
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Cu、Zn等重金属元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并随着畜禽粪便的大量、广泛农用,Cu、Zn等低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逐渐累积以及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探讨Cu胁迫下土壤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文章采用室内模拟培养法,测定了红壤、黄土等8种典型土壤的潜在硝化势对Cu污染胁迫的时间效应;并利用统计分析手段研究了影响Cu胁迫下土壤的硝化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处理剂量下,Cu污染处理一周,各土壤潜在硝化势均受到完全抑制,即抑制率在80%以上;随着污染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土壤的硝化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在540 d后,500 mg·kg-1 Cu处理土壤(除pH较低的红壤和黑土外)潜在硝化势的恢复率均达到其初始值的80%,即土壤硝化功能基本完全恢复;1000 mg·kg-1 Cu处理土壤(除褐土、棕壤和黄土3中土壤外)潜在硝化势的恢复率均显著低于80%。这表明Cu污染程度的增加可延迟土壤硝化功能的恢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u 污染胁迫下土壤硝化功能的恢复与其初始硝化功能以及其对 Cu 耐受能力显著相关。由此可知,长期Cu污染胁迫下,土壤的硝化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土壤初始的硝化活性及其对Cu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453.
<正>确的水文地质参数是准确预测矿井涌水量的基础。以实际抽水试验为基础,对比计算分析单孔抽水、一个观测孔和两个观测孔三种不同抽水试验方式下的水文地质参数,然后在考虑井损的情况下,对抽水孔的降深进行修正,以期得到更加精确的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由于经验公式及井损的影响,使得单孔抽水所得参数误差及离散度较大,即使对降深进行修正后,单孔抽水依然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因此,建议采用两个观测孔的抽水试验方式来获取较为正确的水文地质参数。研究结果可为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及矿井涌水量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对矿井防排水系统设计和防治水措施制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4.
在详细表征活性炭(AC)、草木灰(PA)和沉积物(S)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的基础上,研究他们对农药西维因的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和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化学组成类似,孔隙结构不同的碳吸附剂所遵循的吸附机理不同.介孔分布较多的AC吸附机理复杂,介孔分布较少的PA以线性分配作用为主,AC对西维因的吸附量远大于PA,表面积标化饱和吸附量显示,表面积是影响吸附量的关键因素.AC对西维因的解吸量远小于吸附量,与PA的解吸量相当,PA的解吸量与吸附量相近,且解吸动力学数据均能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说明以分配作用黏附于碳吸附剂上的西维因可能又以分配的形式解吸.沉积物(S)中掺混AC和PA后,对西维因的吸附量增加,解吸量降低,证明AC和PA均具有应用于污染沉积物治理的潜力,但复杂的沉积物体系使得吸附并非简单的叠加.  相似文献   
455.
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突发因素潜在性、时间随机性、危害程度复杂性、处理处置艰巨性以及污染后果潜伏性和长期性等特点。通过调研分析达州市环境应急管理和应急应对现状,查摆达州市环境应急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应急管理和应急应对方面提出指导性措施建议,进一步提升达州市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应急管理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机构、机制和队伍建设,应急监测方面需提升应急监测能力,要有效辅助指挥决策、加强应急监测信息共享,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组建一个“应有尽有”的应急物资储备库。  相似文献   
456.
王兰梅  张晏 《环境保护》2022,50(8):58-63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安江流域作为我国首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历经10年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在研究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和成效的基础上,发现其中仍存在系统性立法缺位、资金支持不健全、补偿机制僵化、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应当尽快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健全科学、精准的补偿资金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下多元协同共治和市场化补偿机制,保障公众参与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推进,推进“新安江模式”的发展完善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57.
1概述工作场所中的化学品危害历来是个难题。关于冲洗,历史各个时期的参照方法各不相同(水、缓冲溶液、解毒剂等)。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已使用的化学分子数量成倍增长,面对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以及在接触化学产品时须迅速采取行动这个情况,使得人们不能浪费时间先去识别化学品的性质,然后再去选择适用的解毒剂。对此,水因其普适性、容易获取等特点而被广泛利用。由于水可用于几乎所有化学品,因此也就成为了冲洗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458.
<正>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将行业、课程、竞赛、证书四个系统的人才培养需求相结合,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技能竞赛成绩优异,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很多行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达到复合型人才的高标准,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和就业竞争力[1]。  相似文献   
459.
介绍了以氨水为还原剂,SNCR/SCR联合脱硝在某年产120万t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烟气上的模拟应用。利用CFD技术重点分析了链篦机PH段及SCR反应器内烟气流场,探索喷枪最佳安装位置。结果表明,在链篦机PH段B区开孔,标高为22.1 m/21.5 m是相对较好的布置方式;在SCR反应器入口烟道段,喷枪应安装至烟道中部,间隔1.2 m,效果最佳。该模拟研究为今后球团烟气的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60.
地下空间开发引发了大量的补偿基础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岩土技术难题。对结构荷载已完全被开挖土重所替代的等补偿和超补偿基础而言,理论上基础将不会出现工后沉降,但大量实测数据表明,等补偿甚至超补偿基础往往在竣工后均出现沉降变形,南京地铁隧道基础便是典型实例。为此,探讨了深基础与浅基础间的异同点,并推导出考虑埋深的坑底土体应力计算方法;然后围绕基础的整个施工过程,详细分析了开挖卸荷和施工找平对基底变形的影响,发现找平过程中多挖了与隆起量体积相等的土体,而该缺失的土体将导致基础后期发生沉降变形。据此思路计算地铁隧道基础的变形量,并与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