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315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脉冲电晕放电去除NO的反应途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条件下去除NO的宏观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氧含量的氮气流中NO的脱除均同时存在氧化、分解与还原三条途径。气流中氧含量不同,起主导的反应也不相同。还考察了NH3气、H2O蒸气等调质剂对反应途径的影响。NH3的加入有利于NO通过还原途径脱除,但同时导致生成N2O反应的加剧,而产生二次污染,由此说明NH3加入位置的重要性。水蒸气在等离子体作用下产生氧化性物种,有利于NO的氧化脱除。本实验条件下加入气流量1%的水气即能使NO氧化脱除率增加20%左右。实验还考察了电参数(峰值电压、脉冲重复频率等)对NO脱除反应的影响。最后对本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机理进行推断,所得结果对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烟气脱NO工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2.
循环流化床二段燃烧燃煤过程中NO和N2O生成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型石英循环流化床燃煤装置上,进行NO和N2O生成与控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NO明显下降,二次风口的位置高,NO的下降速率明显一些;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N2O开始升高,但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反而开始下降?此外,二次风口的位置高,N2O随二次风变化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的斜率都略大?   相似文献   
493.
● Simultaneous NH4+/NO3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the FeS denitrification system ● Anammox coupled FeS denitrifica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NH4+/NO3 removal ● Sulfammox, Feammox and Anammox occurred for NH4+ removal Thiobacillus, Nitrospira , and Ca. Kuenenia were key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An autotrophic denitrifying bioreactor with iron sulfide (FeS) as the electron donor was operated to remove ammonium (NH4+) and nitrate (NO3) synergistically from wastewater for more than 298 d. The concentration of FeS greatly affected the removal of NH4+/NO3. Additionally, a low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worsene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NH4+/NO3. When the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was 12 h, the optimal removal was achieved with NH4+ and NO3 removal percentages both above 88%, and the corresponding nitrogen removal loading rates of NH4+ and NO3 were 49.1 and 44.0 mg/(L·d), respectively. The removal of NH4+ mainly occurred in the bottom section of the bioreactor through sulfate/ferric reducing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Sulfammox/Feammox), nitrification, and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 by functional microbes such as Nitrospira, Nitrosomonas, and Candidatus Kuenenia. Meanwhile, NO3 was mainly remov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sections of the bioreactor through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by Ferritrophicum, Thiobacillus, Rhodanobacter, and Pseudomonas, which possessed complete denitrification-related genes with high relative abundances.  相似文献   
494.
壳聚糖-钇多孔微球对Cr(Ⅵ)的吸附性能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和Y2(OH)5NO3为原料通过乳液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钇(Ch—Y)复合微球,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表面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投加量、离子初始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钇(Ch—Y)复合微球在pH值为3的酸性环境中对Cr(Ⅵ)保持了较高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为52.39mg·g-1,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通过吸附机理的研究,发现壳聚糖-钇(Ch—Y)对Cr(Ⅵ)吸附是化学吸附静电吸附协同氧化Cr(Ⅵ)离子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95.
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研究了鼎湖山三种森林(马尾松林、马尾松针叶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硝态氮对外加氮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显著地受森林类型、季节和氮处理的影响。整体而言,阔叶林土壤硝态氮极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和混交林,而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三种森林土壤硝态氮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春季和夏季极显著高于冬季和秋季,而冬季又显著高于秋季。外加氮处理提高土壤硝态氮水平,其中在马尾松林和阔叶林氮处理效应显著。所得结果与直接采集土壤或土壤水测定的硝态氮含量的结果一致,表明离子交换树脂袋法是评价土壤硝态氮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96.
对佛山市2011—2014年O_3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ρ(O_3)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特征,2011—2014年O_3日最大8小时滑动均值(O3-8 h)的年评价值没有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超标值多出现在8—10月。夏季O3-8 h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较高,O_3污染多发生在气温30℃,相对湿度为50%~70%的气象条件下。相对湿度60%,气温为20~25℃,也可能出现O3污染。10℃时,不同的温度条件下,O_3与PM_(2.5)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季节时段,O_3-8 h基本随着ρ(NO_2)/ρ(NO)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97.
对南海市主干道汽车尾气污染物NOx 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分布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NOx 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呈现一定的规律。并且交通、风、气温、光照是影响NOx 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8.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典型农田系统灌溉施肥带来的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采集南通地区蔬菜地、水稻-小麦轮作地、水稻-油菜轮作地和桑地地下水样品,分析了不同农田种植体系下的地下水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蔬菜、桑地、水稻-油菜轮作、水稻-小麦轮作地地下水的硝态氮(N)平均值分别为12.2,9.53,7.95和6.12 mg/L,与氮肥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区域地下水硝态氮超Ⅲ类标准率(20 mg/L)的为4.8%,表明地下水已部分受到硝态氮污染。  相似文献   
499.
对卫星遥感监测大气NO_2的差分算法涉及的科学问题进行了综述,包括去除大气散射和地表反射噪声影响、大气拉曼散射引起的Ring效应校正、不同大气成分分离和观测垂直归一化等问题。国际上通过剔除平流层NO_2获得对流层柱浓度产品,文章绕开平流层NO_2获取问题,提出了结合大气化学模式模拟的垂直廓线直接估算近地面NO_2浓度技术方法,以更好地满足环境空气质量的观测需求,阐述了几个影响NO_2反演精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