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两株柴油降解菌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0#柴油为惟一碳源,对两株柴油降解菌DS-Ⅰ菌和DS-Ⅲ菌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能力、柴油降解动力学及表面活性物质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S-Ⅰ菌和DS-Ⅲ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使发酵液表面张力降低;在11d的发酵时间内,DS-Ⅰ菌和DS-Ⅲ菌使发酵液中柴油的质量浓度从48.72m g/L分别降至16.64m g/L和9.17m g/L,柴油降解率分别为65.84%和81.18%,柴油降解速率分别为5.16m g/(L.d)和5.96m g/(L.d)。发酵液表面张力的降低与柴油的降解效果有显著的相关性。DS-Ⅲ菌在疏水性、对柴油的生长适应性和柴油降解速率等方面比DS-Ⅰ菌更好。  相似文献   
52.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水体中石油烃降解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被含油废水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4株能利用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杆菌(X1,X2,X3和X4),经鉴定,这4株菌分别属于沙雷铁氏菌属(Serratiasp.)、不动菌属(Acinetobacter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和氮单胞菌属(Azomonassp.).其中,菌株X4于32℃摇床培养28d后对柴油的降解率达62%,而在相同条件下,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后柴油的降解率提高了26%.平板菌落计数结果表明,鼠李糖脂能促进菌的生长,生物量明显增多.对菌株降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鼠李糖脂对菌株X4降解石油烃的促进作用,添加了鼠李糖脂的样品组比对照组的半衰期缩短了近1倍.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本文研究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鼠李糖脂的添加量及石油烃的浓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水体中石油烃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水体中石油烃降解的主导因子是培养时间,其次是培养温度、石油烃的浓度和鼠李糖脂的添加量.图4表2参17  相似文献   
53.
In order to assess the applicability of an earthworm bioassayas a technique for monitoring the soil flushing process,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oxicity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remediatedsoil using various pore volumes of surfactant solution. Resultsobtained on short-term toxicity testing indicated that biomassincreased as the soil flushing proceeded, and on diesel-contaminated soils this testing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dieselis lethal and that 25 pore volumes of soil surfactant were notsufficient to abrogate the toxic effect of diesel. These short-term tests also showed strong subleth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biomas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xic chemicals in the soil. Although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taminants and the various bioassay parameters examined werenot significant in long-term testing,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of juveniles was observed over time, which may have been a consequence of a reduction in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the flush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54.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娟  刘怡辰  张振华  冉炜  沈标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0):2056-2062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Y8A,经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分析等将其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Y8A能在22h内将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68.3mN·m-1降到23.5 mN·m-1.经TLC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菌株Y8A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20mg·L-1 Ca2+和Fe2+能显著促进其生长和表面活性剂的产生;菌株Y8A在20~30℃,pH 5~12范围内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能力较强;LB培养基中添加1%乳糖对生长的影响不大,但能够明显促进Y8A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而葡萄糖、蔗糖抑制表面活性剂的产生.Y8A能够促进石油降解菌Y1D和F11对石油的降解和功夫菊酯降解菌ZZH对功夫菊酯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55.
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理化性质、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机理及其在污染场地生物修复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乳化、增溶、降低表/界面张力等功能,而且低毒、对环境友好、易于生物降解,因而在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6.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修复及堆肥中应用现状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国内外关于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分析了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的作用机理,并且对其在堆肥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对蒽生物降解中铜绿假单胞菌S6分泌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蒽降解菌A10之前1d及与接种A10同时投加60mg.l-1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蒽降解,相比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样品,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6.50%和18.03%.过高浓度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蒽的降解.对蒽降解过程的分析表明,提前投加生物表面活性剂能明显促进蒽的降解且一直保持较好的降解效果.蒽降解过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被微生物利用,具有生物可利用性,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8.
从山东东营胜利油田附近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原油降解菌Z1a-B,依据形态和培养特征,初步鉴定Z1a-B菌株为链霉菌属白孢类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溶血和排油活性,说明其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较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菌株能基本降解C12~C34的正构烷烃,对烷基苯、菲、甲基菲、萘也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固体培养基配比以麸皮2 g、鸡粪40 g、草炭52.5 g、生石灰1.5g,或麸皮2 g、大米20 g、黄豆粉28 g、生石灰1.5 g较佳,在这2种配比培养基中链霉菌生长快,长势好,产孢子量多。经室内培养试验发现,当土壤中w(原油)=10%时,经Z1a-B菌株处理(35℃,pH 6.5)50 d,土壤原油降解率为67.5%。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的增溶,并将其用于污染含水层中石油烃的去除。结果表明:石油烃溶解度随着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 200mg/L时,石油烃溶解度达10 077.7mg/L;界面张力随着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mg/L时,界面张力为34.3mN/m,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800mg/L时,界面张力为5.2 mN/m。采用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含水层进行清洗处理,在固液比(质量体积比)为1g∶2mL的体系中,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3 000mg/L,120r/min、10℃下振荡12h,石油烃去除率达70.82%。污染含水层柱冲洗结果表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分别为1 200、3 000mg/L时,10倍孔隙体积的表面活性剂冲洗后,分别从污染砂样中去除41.81%和63.30%的石油烃。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Biodegradation of endosulfan isomers in soil‐applied and flask‐coated conditions was studied, by an isolated bacterial coculture. The degradation in soil‐applied form was 20–30% slower than in flask‐coated condition. Addition of a biosurfactant, isolated from Bacillus subtilis MTCC 1427, enhanced the rate of biodegradation by 30–45% in both the conditions. It also mobilized the residual endosulfan towards biodegradation, that otherwise remains undegra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