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12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正> 引言自 H.Ramberg(1963)在实验室开始他的著名的模拟底辟构造研究,并将这些模拟研究应用于解释造山带主要构造的成因以来,至今将近二十年了。在此期间,构造地质学思想发生了一场革命,即基于地球板块构造运动的水平构造的思想比与底辟有关的垂直构造的思想来说占优势地位。因此考虑,应及时地回顾一下底辟作用在区域变形中的相对作用,于是构造研究组(隶属伦敦地质学会)于1980年3月25-  相似文献   
52.
53.
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了磁性核壳CoFe2O4@SiO2@PIL-AO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pH、吸附时间、U (VI)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参数对U (VI)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0=0.2 mg·L-1、pH=6.00±0.05、T=298.15 K、m=0.02 g和t=8 h的条件下,CoFe2O4@SiO2@PIL-AO对U (VI)的吸附作用最强,吸附率达到了97.54%;CoFe2O4@SiO2@PIL-AO吸附U (VI)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U (VI)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CoFe2O4@SiO2@PIL-AO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循环使用性,循环使用5次后它对U (VI)的吸附容量没有明显下降,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54.
陈可  胡南  陈威  陈思羽  张辉  丁德馨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4142-4149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通过在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根际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 aurantiaca)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研究了这两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博落回抗干旱及富集铀性能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后,博落回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5.03%、21.01%和17.33%,相对含水量分别增加了26.90%、19.31%和29.48%,叶绿素总量分别增加了71.11%、48.47%、12.85%,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71.70%、64.91%和61.35%.在干旱和铀同时胁迫下,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后,博落回对铀的总富集量分别提高了109.52%、66.67%和42.86%.可见,两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博落回抗干旱和富集铀性能的增强作用表现为: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实验结果可为干旱地区铀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56.
采用分离纯化技术从淤泥样品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M-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鉴定M-3菌为蜡样芽胞杆菌。对M-3菌株进行产絮培养条件优化,并测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絮凝物质对屠宰场废水的絮凝效率。结果表明:该菌最佳培养条件为p H=7.0,培养温度30℃,装液量200 m L/500 m L;活性絮凝物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88.4%;在屠宰场废水p H值超过8时有较好的絮凝效果,p H值为12时效果最佳,絮凝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78.0%、34.6%,絮凝剂最佳投加比例为1~2 m L/100 m L,助絮剂1%Ca Cl2最佳投加比例为3~4 m L/100 m L。  相似文献   
57.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鄂南红壤丘陵典型区的三个村为代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1981和 1998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 ,17a间水田减少了 2 1% ;其余的利用方式则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居民地、水域、林地、园地和旱地增加了 4 2 .2 %、99.6 %、8%、5 6 .8%和 8%。土壤质量有从优劣两端向中等靠拢的趋势 ,17a后 、 、 和 等地面积分别减少 18.6 %、12 .2 %、2 9.6 %和 2 5 % ; 等地增幅达 5 1.9%。土地利用方式及管理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方向和强度的关键因子 ,园地和林地的土壤质量大多得到明显改善 ,水田的Δ SQI多数呈下降的趋势 ,旱地的土壤质量变化比较复杂 ,与土地利用结构相关。依此 ,本文探讨了定向培育土壤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58.
黎南华 《环境》2003,(2):20
初冬的清晨,我们乘车从连州县城出发,向地处大东山腹地潭岭镇行进。地势逐渐升高,从车窗望去,连州市区上空飘浮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更显露山城的妩媚。公路两侧是珠江三角洲已不可多见的一块块稻田。水稻刚刚收过,田里稻茬尚未翻耕,少数翻过的田块黑油油的水稻土似乎散发出它特有的泥土的芬芳,一垄垄蔬菜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绿、诱人。汽车随着蜿蜒山道盘旋而上,在青山环抱之中,公路像一条飘逸的彩带,一边是陡峭岩石,一边是葱笼苍翠的林海。汽车行进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海拔600多米的镇政府所在地。这儿正如潭岭镇的名字:山水相依,背靠连绵青山,面临天湖碧水。  相似文献   
59.
愿绿荫如盖──祝贺《交通环保》创刊十五周年朱南华十五年前的今天,《交通环保》像一棵幼嫩的小苗破土而出,在广大环保工作者的精心浇灌和培育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今天已枝繁叶茂,初俱绿荫,成为环保工作者喜爱的绿树。我们伟大的祖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  相似文献   
60.
褐煤在碱性条件下分散于印染废水中,能快速吸附和离子交换。因为对各种类型染料,洗涤剂以及某些重金属离子为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各类印染废红褐煤一次处理后脱色率达到80-100%,COD去除率为60-90%。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