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78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51.
设计了一种新型超宽带全向线天线,采用交叉闭合金属线增强了天线的全向辐射特性,提出了一种小半球加载的天线结构,有效改善了阻抗匹配特性。采用CST软件建立天线模型,进行仿真和优化,并制作实物,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在0.45~28.4 GHz频带内,驻波系数小于2,且在全工作频带内方向图稳定,具有良好的水平全向辐射特性。该新型超宽带全向线天线在电磁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典型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泉流量的交叉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2个表层岩溶泉泉流量资料,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对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及表层岩溶泉泉流量多时间尺度特征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主振荡周期为0.77~1.16a,布洋1号泉与龙何下泉泉流量的主振荡周期均为0.82~1.23a,而其高频部分周期变化均不连续,其动态特征均以年际变化为主;交叉小波变换揭示COI区域外降水量与布洋1号、龙何下泉泉流量的主共振周期均为0.77~1.23a,且涵盖全部时域,2个表层岩溶泉对降水的响应是显著和稳定的;表层岩溶泉泉流量存在稳定的落后于降水量的相位变化,布洋1号、龙何下泉分别落后于降水量0.61d、2.63d左右,表层岩溶泉径流过程为其泉域特征所制约;小波相干谱表明降水量与布洋1号泉流量在0.17~2.45a的全频域均显著共振,与龙何下泉在0.17~1.55a的周期上显著共振,且二者均涵盖了大部分时域,降水量与泉流量动态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3.
钢铁行业技术减排措施硫、氮、碳协同控制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污染减排形势的日趋严峻,在高污染行业采用协同控制措施实现多种污染物控制目标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而合理评价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是实施协同控制的基础.基于此,本研究从环境-经济-技术角度系统地提出了钢铁行业技术减排措施对硫、氮、碳的协同控制效应评价方法,包括: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分析、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Elsa/b)分析和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评价,3种评价方法相互配合,可以从多角度检验不同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和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不具有协同控制效应或协同控制效应不佳,而绝大多数过程控制措施都具有较好的协同控制效应.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评价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优先度排序靠后,而过程控制措施排序靠前,且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排序结果有所不同.在进行钢铁行业协同减排方案设计和规划时,应根据决策需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参考评价结果选择最为成本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4.
装置检修现场立体交叉作业不可避免,高空落物造成物体打击的可能性较大,戴上一顶安全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不被伤害,可是,到现场一转,就会发现有许多人光着脑袋在装置区穿行或作业,难道他们的脑袋就比常人的硬?  相似文献   
55.
针对风电出力的随机性、季节性和波动性及一般方法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改进纵横交叉(improved crisscross optimization, ICSO)算法,建立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与改进纵横交叉算法优化Elman神经网络的风电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纵横交叉算法不但克服了一般算法早熟收敛的缺陷,有效提高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而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适用于风电的预测。  相似文献   
56.
湖泊的水位-流量关系是湖泊水文特性的重要表征。该关系与湖盆形态、湖泊与周围水系的水力联系等因素有关。鄱阳湖是长江中游的大型通江湖泊,洪泛特征显著。本文以鄱阳湖为例,研究洪泛湖泊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及非线性特征。基于1960~2010年实测湖泊日水位和流域日径流数据,采用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方法分析多时间尺度上水位对入湖流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存在3个特征阶段:阶段1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相位差从0°过渡到45°~90°,水位上升初期与流量同步上升,后期水位对流量的响应产生迟滞效应,滞后时间为2~9d;阶段2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相位差在90°左右波动,入湖流量率先下降,湖泊水位却保持缓慢上升;阶段3中,入湖流量与湖泊水位的相位变化与阶段1相反,从45°~90°过渡到0°,湖泊水位与入湖流量下降逐渐变为同步。本文提出鄱阳湖入湖流量-湖泊水位关系的3个阶段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概化其水文特征,对通江洪泛湖泊的水文特征有新的认识,为下一步湖泊水文过程的刻画与模拟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许多研究在使用评价模型进行混合物联合作用模式判别时发现,混合污染物的评价模型曲线和浓度效应曲线之间存在交叉的现象,表现为联合作用模式随混合物浓度发生变化。虽然交叉现象不断被报道出来,但是该现象形成机制的研究却非常欠缺。本文系统分析了文献中出现的交叉现象,探讨了交叉现象可能的形成原因和机制,提出了化合物的hormesis效应是导致交叉现象的关键因素:混合组分中某些化合物在低浓度时会对受试生物的某些蛋白、基因等的表达量产生刺激作用,影响其他化合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从而改变混合组分的联合作用模式。该研究不仅为交叉现象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混合物的生态毒理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8.
大量研究表明,人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许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论揭示,通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或避免二者运动轨迹交叉,均可避免事故的发生;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也指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人的违章包含在人为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中,故采取管理手段,减少人的违章行为,可直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59.
京津冀地区大气PM2.5污染严重.为揭示区域PM2.5时空分布规律,使用2013-2014年河北省地面站点PM2.5监测数据、MODIS AOD(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数据、地面气象站点数据和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ME),建立了ρ(PM2.5)时空变化与AOD因子、气象因子、土地利用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并利用计算得到的校正因子[全部实测的ρ(PM2.5)年均值除以参与建模的所有实测ρ(PM2.5)年均值]纠正因AOD非随机性缺值导致的抽样偏差.结果表明:①河北省区域模拟精度R2(决定系数)为0.85,经交叉验证后R2为0.77,RMSE(均方根误差)和RPE(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18.28 μg/m3和28.68%.②ρ(PM2.5)年均值模拟结果的校正因子范围为1.24~2.05,校正后的研究区ρ(PM2.5)年均值为89.84 μg/m3,与实际监测数据相近.③ρ(PM2.5)空间分布呈平原高、山区低,平原地区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④ρ(PM2.5)与AOD、温度、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大气能见度呈负相关.研究显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能有效对ρ(PM2.5)进行时空变化模拟,并实现对非地面监测地区ρ(PM2.5)时空变化的预测,恰当的预测因子组合和模型校正有助于模型预测精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60.
黄新文 《安全》2009,30(2):13-16
轨迹交叉理论明确了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本文提出了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不安全工作环境的控制四个方面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