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酸性条件下H+ - Cu2+在红壤表面反应的能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酸性条件下H -Cu2 在红壤表面反应动力学的能量特征,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Cu2 的吸附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两个阶段.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Cu2 的最大吸附量随酸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随温度的升高提前达到平衡.用双常数方程描述Cu2 在吸附点位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性,用扩散速率常数b计算,活化能(Eb*)随酸度的增加而增加,Cu2 扩散需要克服的能障变大;ΔH*值为正,温度升高可促进Cu2 的扩散;ΔS*均为负值,表明吸附反应使体系的有序度增加.原液pH值为3.8和3.3时,流出液的pH值高于原液,这是由于土壤的缓冲作用、土壤表面质子化和硫酸根专性吸附释放的羟基中和;反应初期H 消耗是快反应过程,反应后期H 对矿物的溶蚀为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52.
未消化生活污泥中氮磷供应特性及其环境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比较了生活污泥和化肥在水-旱耕作制下氮磷的肥效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氮磷生物有效性在当季虽比等量的化肥略低,但仍有较大的肥效,且较化肥后效显著,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稳健生长。  相似文献   
53.
在FeSO4-K2SO4-H2O的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氧化体系中,当起始Fe2+浓度分别为20、40、80和160mmol.L-1时,通过设定系列Fe/K摩尔比(3~200)来调控溶液的K+含量,合成得到次生羟基硫酸铁矿物,主要包括施威特曼石、黄钾铁矾以及两者的混合物.结果表明,当起始Fe2+浓度较低,如20mmol.L-1和40mmol.L-1时,72h反应后,不同Fe/K摩尔比处理所得矿物质量很少,最大只有0.38g.而随着Fe2+浓度增大,Fe/K摩尔比例的减小,矿物质量明显增加,例如在Fe2+=160mmo.lL-1、Fe/K=3时,250mL体系中矿物质量达到了4.48g,同时矿物相由结晶度差的施威特曼石逐渐过渡到结晶度好的黄钾铁矾.笔者发现矿物质量与矿物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产物为晶型黄钾铁矾时,其对应的矿物质量也更多.因此,微生物成因羟基硫酸铁矿物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始Fe2+浓度和Fe/K摩尔比,该现象对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可溶性Fe和SO24-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54.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降解硝基苯的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电站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10,31(1):147-152
采用三角瓶在摇床上好氧振荡的方法,用硝基苯(nitrobenzene,NB)废水处理厂的好氧污泥驯化培养能够降解NB的混合菌群,发现在此培养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形成颗粒化(颗粒污泥),采用此颗粒污泥(混合菌群)进行降解NB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菌群在以NB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情况下降解NB的效果最好,该混合菌群降解NB时最适宜的温度为28℃,能够适宜于pH 9.0以下的弱碱性环境,且最佳的pH值为7.0,当NB的起始浓度为600 mg.L-1时,混合菌群适应期较短,在6 h以下,混合菌群在24 h内能够完全降解NB,降解速率最大,达到28.8 mg.(L.h)-1,由此表明,好氧颗粒污泥法用于含硝基苯类化工废水的处理是一种新的尝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小麦/苜蓿套作对菲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恒亮  占新华  张晓斌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09,30(12):3684-3690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采用植物土培和室内培养、分析试验探讨了菲污染土壤小麦/苜蓿套作修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植植物提高了菲污染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脲酶和磷酸酯酶的活性,酶活性升高幅度为14.72%~46.52%;却抑制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抑制率为36.13%~94.79%.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第14 d,脲酶和磷酸酯酶活性在第21 d达到最大值;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第7 d达到最小值;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极值所需时间短,其对菲相对敏感,过氧化氢酶可作为  相似文献   
56.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饮用水除浊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到一株高效生物絮凝荆产生菌F1,鉴定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对其所产生物絮凝剂MBF1进行初步提取,考察了MBF1对长江原水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对长江原水处理中絮凝荆MBF1用量为40mg·L-1时,长江原水浊度和CODCr从处理前的56.2NTU和42.67mg·L-1下降到0.6NTU和13.47mg·L-1,去除率可达到99.0%和68.4%,处理后水的两指标达到饮用水标准.同时,比较了生物絮凝剂MBF1与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化学絮凝剂对长江原水浊度的处理效果,结果发现MBF1具有用量更少(40mg·L-1),适应性广(pH 1~10,温度0~45℃条件下都有较好处理效果,且对搅拌程序无特殊要求)及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动物急毒性试验表明,该絮凝剂无急毒性反应,在给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分别以FeS2和FeSO4为底物培养驯化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LX5,结果发现以FeS2为底物驯化A.ferrooxidans LX5,在培养20 d时,培养液中LX5的菌体数量达3.0×107个/mL,对FeS2中亚铁及还原性硫的氧化能力均较强.A.fer...  相似文献   
58.
酸性矿山废水天然中和形成的富铁沉淀及其环境属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周跃飞  谢越  周立祥 《环境科学》2010,31(6):1581-1588
采集了云南王家滩铁矿的酸性矿山排水及其与溪流中和后的溪水与沉积物, 运用谱学及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对采集样品的化学及矿物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王家滩铁矿的酸性矿山排水在与未污染溪水中和时, 酸度和电导率均显著降低, 但元素的浓度变化不很一致, 沿水流方向,除Fe3+、SO2-4、 Ca2+等少数元素, 大多数元素的浓度都未发生明显的降低. 中和成因沉淀物具有富铁的特征,矿物组成以水铁矿为主, 此外在下游沉积物中还见有少量针铁矿及纤铁矾. 其中上游中和区水铁矿以2线水铁矿为主, 下游以6线水铁矿为主. 而各处沉积均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且均为外层以2线水铁矿为主, 内层以6线水铁矿及针铁矿为主. 以水铁矿为主要矿物的中和沉积物对各种有毒有害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持作用. 对这些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成因上,pH值和SO2-4的浓度共同控制了水铁矿的形成;在重(类)金属吸持方面,水铁矿的迁移及相应的对AMD中重(类)金属的自净化作用受中和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9.
Cr(Ⅵ)不同于Cr(Ⅲ),它具有明显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且在水体和土壤中迁移性强,因此,将Cr(Ⅵ)还原为Cr(Ⅲ)继而以Cr(OH)3沉淀形式去除,是治理Cr(Ⅵ)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研究了生物制备β-Fe OOH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生物合成的β-Fe OOH存在条件下,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效率大幅提高,是没有β-Fe OOH对照处理的4.35倍.β-Fe OOH存在下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受p H、β-Fe OOH浓度和酒石酸浓度的影响.在p H 2.0~5.0实验范围内,p H越低,还原率越高.当p H=5.0时,Cr(Ⅵ)还原率只有45%,p H=2.0时,Cr(Ⅵ)还原率可达到90%.β-Fe OOH浓度为0.6 g·L-1时,Cr(Ⅵ)还原率达到最高.酒石酸浓度的增加有利于Cr(Ⅵ)的光催化还原.在β-Fe OOH浓度为0.6 g·L-1,酒石酸浓度为200μmol·L-1,溶液p H=2.0的最佳条件下,溶液中Cr(Ⅵ)可在80min内100%光催化还原成Cr(Ⅲ).本研究为生物制备β-Fe OOH的应用和Cr(Ⅵ)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0.
麦秸与奶牛场废水高固体混合厌氧发酵产甲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麦秸和奶牛场废水为原料,设计麦秸与奶牛场废水质量比1∶4(T1)、1∶3(T2)和1∶2(T3)以及对照(麦秸与水质量比1∶4(T4))4个处理,研究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甲烷含量、发酵前后麦秸理化特性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奶牛场废水与麦秸在中温、高固体条件下,厌氧发酵可以正常进行,且产气期延长2周以上,对甲烷含量的影响不大;厌氧发酵初始TS浓度对系统产气的影响较大,麦秸产气量随T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T1的产气效果最好,麦秸TS产气量为0.41 L.g-1,较T4提高了17.14%,平均甲烷含量为48.78%;厌氧发酵后,麦秸半纤维素含量大幅降低,纤维素含量少许降低,降低幅度均为T1>T2>T4>T3,木质素含量稍有增加,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FTIR和XRD的结果表明,厌氧发酵后,麦秸纤维素结晶区的相对含量增加,混合发酵可以促进厌氧微生物对麦秸纤维素结晶区的破坏.将麦秸与奶牛场废水(质量比)1∶4混合发酵产沼气是可行的,且促进了厌氧微生物对麦秸有机物的分解破坏,提高了麦秸产气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