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3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625篇
安全科学   57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70篇
综合类   2187篇
基础理论   296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133篇
社会与环境   646篇
灾害及防治   20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现代人不会有条不紊地跟随时间和空间的脚步。美国文化中的那些诗人——老鹰乐队,其歌曲"纽约的每一分钟(A New York Minute)"中的歌词都诠释了这一困境。人类不该以分钟计时生活或存在,也不会这样做。随着时间推移、世界扩张和技术进步,人类需要以空间和时间去评估他们的状况,并由此做出明智抉择。  相似文献   
52.
北京东南化工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集北京原东南化工区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有机氯农药(滴滴涕、六六六和六氯苯)残留浓度,结果表明化工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浓度较高,滴滴涕和六六六平均浓度高达5470ng/g和2110ng/g,比一般农业和城市土壤中的浓度高出很多;某些点位甚至超过国家土壤三级标准,高浓度的点位主要集中在原农药厂的生产车间和存储点。六氯苯由于来源和挥发性跟滴滴涕和六六六不同,所以六氯苯残留在化工区土壤中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化工区土壤滴滴涕和六六六的异构体组成特征表明工业区土壤的有机氯农药降解速度较慢,滴滴涕残留来源于工业滴滴涕和三氯杀螨醇,而六六六主要来源于工业六六六。化工区的有机氯农药污染主要来自于原农药厂的生产和存储,重污染点位对周围化工厂的有机氯残留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高残留浓度和较低的降解速度,化工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环境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3.
以重庆主城建成区范围内的9个环境监测点的日均监测数据为例,采用GIS技术,选取环境空气质量评价SO2监测的浓度值,将空气质量自动站每日实测的SO2浓度值进行空间模拟分析研究,反映出主城建城区SO2浓度评价值在空间地图上连续分布,可为环境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碳金融是必经之路。碳金融交易市场日益成为低碳经济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积极发展碳金融,获得主动权。要积极制定碳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健全碳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规范碳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55.
以建立高效率的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制度目标,本文尝试建立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制度效率的测度模型,为产权制度的选择和变革提供依据。产权制度效率是指产权制度成本与产权制度效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因此,本文首先对其产权制度的成本及产权制度的效益的构成进行分析,然后给出计算或评估的方法,最后对产权制度成本与产权制度效益的计算或评估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产权制度效率的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56.
基于GIS的太原市街道机动车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太原市机动车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Mob ile6和污染物扩散模型OSPM的计算结果,在G IS平台上绘制了太原市冬夏两季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强度分布图和道路交通污染物浓度分布图,并对可视化结果作了科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太原市冬季街道污染总体上要高于夏季,这种趋势以CO的表现尤为明显;(2)街道NOX小时浓度超标率比CO小时浓度超标率更高,在研究的56条路段中,CO小时浓度都没有超过国家二级标准,NOX小时浓度超标率达38.9%(夏季);(3)NOX污染主要集中在中心区,而建成区周边道路某些路段污染也较严重。  相似文献   
57.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区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异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半方差分析)对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区0~1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10 cm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5 g·kg-1和1.02 g·kg-1,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3和0.21,反映出该植被区土壤肥力较为贫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随机因素的变异占总空间异质性变异的比率分别为44.7%和49.9%,变异尺度分别为210.9 m和200.1 m,随机因素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采样尺度<10 m的范围之内.在该研究区域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表现出空间自相关因素大于随机因素的变异格局;在空间结构的变异上,由土壤内在属性如土壤矿物质、地形等空间自相关因素和人为因素如放牧及工程施工等对土壤表层的践踏引起的随机因素共同起作用,影响程度呈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58.
区域COD、SO_2及TSP排放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空间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空间格局的有效手段.针对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常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来衡量区域空间自相关程度.利用江苏省1990~2006年13个省辖市COD、SO2和TSP排放量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环境污染排放区域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COD和TSP排放总量分别从1990年的596 353 t和1 101 404 t显著下降到2006年的291 762 t和704 734 t,SO2排放量基本保持稳定;江苏省COD、SO2和TSP排放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时间推移正在发生着变化,到2006年COD、SO2和TSP排放的Global Moran’s I分别达到0.465 7、0.214 2和0.510 1,呈现较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趋势,空间上的集聚分布格局业已形成,且COD排放先于SO2和TSP排放在空间呈现集聚格局,空间集聚的程度也较大;苏南与苏北的污染排放格局差异较大,苏南COD、SO2和TSP排放的Global Moran’s I值至2006年分别增加到0.499 7、0.320 2和0.298 3,集聚格局明显,而苏北COD、SO2...  相似文献   
59.
库布齐沙漠油蒿灌丛土壤呼吸速率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祥利  陈世苹  魏龙  林光辉 《环境科学》2009,30(4):1152-1158
利用Li-840红外气体分析仪和Li-6400-09土壤呼吸气室组装而成的动态密闭土壤呼吸测定系统,于2006年生长季对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生态系统2种不同类型土壤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野外测定,分析了日动态、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并阐述了油蒿灌丛空间异质性的特征.结果表明,油蒿灌丛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呈单峰曲线,在12:00左右有最大值.在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生长季里土壤呼吸速率在7~8月份出现最大值.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与土壤含水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水分是限制生长季干旱区灌丛土壤呼吸的最重要因子,分别可以解释油蒿冠幅下土壤和裸地的土壤呼吸速率2006年主要生长季节(5~9月)变化的75%和77%.油蒿灌丛土壤呼吸速率在空间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油蒿冠幅覆盖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平均值为(155.58±15.20) mg·(m2·h)-1,要显著地大于灌丛间裸地的数值(110.50±6.77) mg·(m2·h)-1.2种不同类型土壤的土壤呼吸速率是由于根生物量的差异引起的,根生物量可以解释2006年生长季库布齐油蒿灌丛土壤呼吸速率空间异质性的43%.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度异质性较大的灌丛生态系统中,要准确定量生态系统碳的释放时,必须充分考虑小尺度上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60.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s in Shuikoushan mining-smelting area, Hunan Province, China, was investigated using multivariate and geo-statistic analysis. A total of 106 composit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an area of about 100 km2.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As, Cd, Pb, Zn, Cu and Cr were measured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Arsenic and Pb were found to have a common source, indicating the same sources and spreading processes, such as aerosols and airborne particulates from smelting chimneys. Airborne sources from smelting chimney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Cd in the area, which demonstrated the same dispersion pattern as As and Pb. However, two hot spots of Cd around smelters were possibly enlarged by wastewaters, demonstrating another important source of Cd in Shuikouhsan. Geo-statistic interpolated mapping demonstrated that hotspots of Zn were only found proximal to the large smelters, suggesting that Zn primarily came from the chimneys of larger smelters. The major Cu hot-spots appeared closely to the tailing dam, indicating that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of tailings were the major sources of Cu contamination in Shuikoushan.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irborne volatile particles and aerosols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As, Cd, Pb, Zn and Cu contamination, while Cd and Cu may also derive from the discharge of wastewater from smelters and the leaching of tailing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