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8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473篇
安全科学   961篇
废物处理   78篇
环保管理   380篇
综合类   2101篇
基础理论   193篇
污染及防治   244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159篇
灾害及防治   21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bacteria attached in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filtr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rapped influent particles could form new,larger particles on GAC surface.The sloughing of individuals off GAC surface caused an increase in effluent particles in the size range from 5 to 25 μm.The selectivity for element removal in GAC filters caused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metallic elements in the effluent particles.The distribution of molar ratio indicated a complicated composition for large particles,involv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substances.The organic proportion accounted for 40% of total carbon attached to the particles.Compared with dissolved carbon,there was pot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trihalomethanes by organic carbon attached to particles,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size larger than 10 μm.The pure carbon energy spectrum was found only in the GAC effluent 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fines was mainly above 10 μm.The larger carbon fines provided more space for bacterial colonization and stronger protection for attached bacteria against disinfection.The residual attached bacteria after chorine disinfection was increased to 10 2-10 3 CFU/mL within 24 hours at 25°C.  相似文献   
52.
在我国大中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不断兴建使污泥处理问题应运而生。采用混合整数优化模型可以解决污泥处理厂的科学选址问题,达到科学布点、合理运输、节省投资费用的目的。在传统厂群规划模型的基础上将目标规划、周密的约束条件等融于其中,并采用对于线形规划和非线性规划问题适用的LINGO软件进行求解。根据东莞市拟建的36个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预测情况,对污泥处理厂的设置进行了分析预测,详细对比了建一个、两个、三个污泥处理厂的运输费用、投资费用、运行费用等,最终确定兴建两个规模均为800t/d的处理厂,其位置分别位于东莞市厚街镇和常平镇,为厂址选择和规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53.
空气质量评价的参数化多元组合算子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空气质量评价的参数化组合算子模型不具有可比性和普适性。在适当设定指标参照值cj0和指标规范变换式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对多项空气指标的规范值xj都适用的空气质量评价的参数化多元组合算子模型;采用混合蛙跳算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对多项空气指标皆普遍适用的空气质量评价的参数化多元组合算子模型。该模型被应用于多个不同地区的不同组合指标的空气质量评价,其评价结果与用其它多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用指标规范值表示的参数化多元组合算子模型为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计算简便和普适通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4.
基于GIS和多目标的生活垃圾运输路线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和规模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的改进与提高势在必行。为了探索生活最优运输路径,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生活垃圾转运设施(五路居转运站)和处理设施(六里屯填埋场)为例,基于Arcgis9.2软件平台,利用最短路径搜索法和GIS(地理信息系统)中网络分析工具以及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可视化多目标运输体系,并搜索出不同目标(路线最短、时间最短、环境最优和综合加权)下生活垃圾最佳运输路径。该研究结果为海淀区生活垃圾运输系统提供可选优化路径和研究方法,从而为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系统提高收运效率、减少运输过程中环境污染以及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路线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5.
国内对于环境检测数据整理评价的模式越采越重视,但大部分整理评价工作在实际运行中却过于简单.在此根据多年实际经验,对水质监测数据整理评价的目的、类型和人员、步骤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6.
唐翀鹏  冯健  王水 《环境科技》2010,23(3):40-42,45
邵州城北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规模4×104m3/d,分2期实施,采用A2/O活性污泥工艺对污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和主要构筑物,并通过对工艺调试和试生产运行过程的分析,提出今后生产运行的优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57.
垃圾降解过程中脲酶测定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脲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以垃圾填埋场中的填埋垃圾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垃圾降解过程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垃圾降解过程中脲酶活性测定最优条件为:垃圾样品风干温度30℃,甲苯0.5mL,10%尿素1mL,0.1mol/LpH5.5柠檬酸钠缓冲液3mL,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分别为30℃和24h。优化后的的测定条件RSD小于0.82%,且测定值较传统方法提高30.48%~147.28%,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58.
物料衡算法是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对于复杂的化工过程,物料衡算法的难度和计算工作量均很大,难以为基层环境监察人员掌握和运用,同时运用物料衡算进行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可靠性,也很难保证。结合排污量核定实践,综合进行物料衡算的技巧和一般方法,科学地模化物质转化转移过程,以此为基础,应用Visual Basic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制了针对复杂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计算软件,并以沈阳某制药有限公司的脑复康生产过程为原型,利用实测资料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应用该软件计算某制药厂VC生产线等4条生产线的产排污量核算。该软件应用简便,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复杂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并可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产污环节,为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开展绿色物流的关键,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绿色导向的确立和绿色操作的运用,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60.
优化脱酸工艺参数,合理使用脱酸剂是净化烟气、严防二次污染的关键步骤。通过对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净化中脱酸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探索适宜的脱酸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