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安全科学   19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55篇
综合类   977篇
基础理论   118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13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7 毫秒
51.
52.
《现代职业安全》2006,(4):I0010-I001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的辐射安全许可制度,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53.
根据二沉池出水特点,指出了以260nm紫外光(F260)评价处理二沉池出水的理论依据,然后确定了E260与COD的关系式为:E260=0.008COD 0.083。最后以E260为评价指标,比较了3种无饥混凝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城市二沉池出水的COD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混凝剂为三氯化铁(FC)及混凝条件:pH4.5,投药量Fe^3 为32mg/L。  相似文献   
54.
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是波长100nm~400nm的电磁波,又称为紫外辐射。长波紫外线(晒黑线)波长400nm~320nm,生物学作用弱;中波紫外线(红斑线)波长320nm~280nm,有强烈的皮肤反应及抗佝偻病作用;短波紫外线(杀菌线)波长280nm~180nm,对机体组织蛋白质和脂质有破坏作用;紫外线波长小于180nm时被空气完全吸收,不能作用于人体。  相似文献   
55.
紫外与次氯酸钠消毒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为示踪菌种,研究了紫外消毒和次氯酸钠消毒的灭活效果(用对数灭活率来衡量),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同时考察了浊度、Fe3+浓度、有机物对紫外消毒的灭活效果影响,以及pH、氨氮浓度对次氯酸钠消毒的灭活效果影响。结果表明:(1)紫外消毒和次氯酸钠消毒对大肠埃希氏菌均有较好的灭活效果。紫外辐射剂量为15mJ/cm2时即可达到4.55的对数灭活率;次氯酸钠投加量为2.5mg/L,消毒时间30min即可100%灭活。(2)当紫外辐射剂量为15mJ/cm2时,浊度、Fe3+浓度增加或投加腐殖酸均可使紫外消毒的灭活效果变差。(3)pH升高或者氨氮浓度增大均会导致次氯酸钠消毒的灭活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56.
为方便、快速、准确地测定水溶液中丙烯腈含量,分别对气相色谱法、折光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以浓度为自变量作标准工作曲线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将气相色谱法与折光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考察这两种方法在分析高浓度丙烯腈溶液时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丙烯腈浓度在100~10 000mg/L时,宜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当浓度大于10 000mg/L时,可以采用操作简单、分析可靠的折光率法;对于100mg/L以下的痕量丙烯腈分析,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57.
采用正弦波变化振荡的辐射热流,对热厚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解和着火过程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数值模拟,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结果表明,表面温度和深度温度随着时间而增加,温度由于周期性的辐射而发生振荡,而振荡幅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衰减;表面温度与深度温度振荡存在时间延迟;着火时间随着热流振荡周期的增大而减小,主要由于平均热流密度随着周期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8.
城郊关键带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性及其时空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琦琦  李刚  魏永 《环境化学》2020,39(2):455-466
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地球关键带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重要活性组分,其与关键带中诸多重要环境过程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以宁波樟溪流域作为城郊关键带的典型代表区域,采集土壤样品,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进行特征表征,分析不同类型土壤中DOM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结果如下:林地DOC平均含量均大于耕地,其中林地秋季(15.4 mg·L~(-1))林地春季(12.5 mg·L~(-1));耕地秋季(11.9 mg·L~(-1))耕地春季(11.4 mg·L~(-1));DOM结构在紫外可见光谱下表现为耕地DOM芳香化程度(SUVA_(254))、疏水性组分(SUVA_(260))和分子量(S_R)较林地大,其中耕地秋季最为突出;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把土壤DOM分为5种组分,主要以富里酸类物质为主(C_1、C_3、C_5),也含有色氨酸、酪氨酸类蛋白质(C_4)和腐殖酸(C_2)等物质,其中耕地春季的腐殖化程度最大,耕地秋季比春季含有较多类蛋白质,林地较耕地含有更多的类蛋白质,林地春秋两季中DOM结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9.
为实现总氰浓度的达标,采用过硫酸盐热活化和紫外活化处理水中的铁氰化物。考察了反应时间、过硫酸根投加物质的量比及初始pH值对两种活化方式去除铁氰化物中总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活化方式的活化速率和活化过程有所不同。两种活化方式中,反应时间为3 h时总氰浓度均趋于稳定,总氰去除效果均随投加物质的量比增加而减小。热活化中,初始pH值小于10时对反应结果基本没有影响,大于10时呈抑制作用;紫外活化中,初始pH值小于10时无明显影响,大于10时呈促进作用。去除效果对比表明,过硫酸盐紫外活化优于过硫酸盐热活化。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