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江苏劳动保护》2007,(1):22-22
1、马巷渡口整改,便民利民 马巷渡口位于吴中区郭巷街道,临苏申内港线三级航道。长期以来,马巷村群众的生活劳作都依靠渡船在两岸奔波,十分危险,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04年年底.马巷渡口被列为苏州市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2.
沈长全 《环境》1994,(7):27-27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作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龙头”措施,在苏州市已实行了6年。这6年,在国家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宏观环境变化较大和我市经济建设规模、速度加大加快的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还是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环境质量改善的趋势明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小城镇建设中的污染控制等方面成果都名列江苏或全国的前矛,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愈来愈增强。今年是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关键年,中央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53.
伴随着苏州市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经历了从点源治理到面源控制、从城市到农村、从单项治理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依靠环境经营城市,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增长。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了WTO,江苏省省委、省政府不但确定苏州建设成为应对WTO的先行示范区,而且要求继续“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强”和“大”的文章在于经济实力,而“优”和“美”的文章必定是营造符合生态原理的环境资本,由此形成在21世纪前10年乃至更长时期里,不…  相似文献   
54.
苏州河底泥中污染物分布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苏州河市区段底泥的分析测定与研究,揭示了涉是金属,耗氧有机物,无机有害非金属和有毒有害有机物的若干相关性,以及它们的含量在各断面,统一断面的各深度和不同点位之间的分布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55.
《环境教育》2013,(4):101-101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位于国家级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国——新加坡合作区",是园区管委会重点建设的一所品牌学校。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学校把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办学的特色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在各领域多层次实施环境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习中渗透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56.
根据2015—2017年苏州市南门站O_3污染物和相关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温等气象要素对苏州市O_3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总辐射量在300 W/m~2以下时,O_3浓度随太阳总辐射量上升较快,在此后则上升速度趋缓。O_3污染天湿度主要分布在30%~60%,而O_3优良天的湿度主要在50%以上。风速较小时O_3浓度较低,风速较大时O_3浓度相对较高。O_3中度污染时,受东北偏东方向的O_3及其前体物传输影响较大。在日最高气温高于15℃时,可能出现O_3轻度污染;最高气温高于25℃时可能出现O_3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7.
苏州市气溶胶消光特性及其对灰霾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气溶胶消光特性对城市灰霾特征及形成的影响机制,采用2010年1月─2013年12月4 a的苏州市逐时散射系数、能见度、颗粒物质量浓度以及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等数据,对该市气溶胶散射系数、消光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苏州市气溶胶散射系数为(301.1±251.3)Mm-1,日变化呈双峰型,早高峰出现在07:00─08:00,晚高峰出现在20:00─21:00;其年内变化呈夏季低、冬季高. 气溶胶散射系数与ρ(PM2.5)的相关系数为0.77,高于与ρ(PM1)和ρ(PM10)的相关性,PM2.5散射效率为6.08 m2/g. 气溶胶散射系数受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影响:风速<4 m/s时,气溶胶散射系数下降迅速;风速在4~6 m/s时,气溶胶散射系数随风速下降缓慢. 苏州市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平均值为0.84,散射消光比平均值为0.79,说明该地区气溶胶消光以散射性气溶胶为主. 气溶胶散射消光、气溶胶吸收消光、空气分子散射消光、NO2吸收消光分别占大气消光的82.33%、13.63%、2.72%和1.32%. 研究表明,对气溶胶散射消光贡献最大的非吸收性PM2.5苏州市能见度下降、灰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陈妤凡  周侃  徐勇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882-3892
立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全域环境空间管控,推动各类环境要素管控分区降尺度与融合化,实现环境污染源头管控与精准落地,是系统应对当前高强度、复合型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覆盖、多层级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在单要素人为污染物排放量和综合排放强度评价基础上,提出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集成评价模型,探索分区管理和分级施策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途径,并以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苏州市为案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三区三线"与现行环境要素管控分区的空间耦合性,建立由8个一级分区和21个二级分区构成的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②按照"三区三线"管控属性和综合排放强度,可进一步将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由高至低划分为Ⅴ、Ⅳ、Ⅲ、Ⅱ、Ⅰ及○级;③苏州市人为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偏大,城镇空间内的工矿业生产空间及城乡居住空间、农业空间内的生产养殖空间的综合排放强度较高,主要分布于姑苏、虎丘等中心城区及昆山、常熟等工业集聚区;④苏州市Ⅴ级和Ⅳ级管控区以工矿业生产空间、城乡居住空间和特殊生产空间为主,Ⅲ级管控区以混合空间为主,Ⅱ级以农业种植空间和生产养殖空间为主,Ⅰ级和○级管控区主要包括一般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案例应用表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可操作性强,可实现环境规制精准落实到污染源空间;建议以环境功能分区分级管控体系为基础,将环境空间管控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综合施策的环境协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9.
苏州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苏州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适用范围和基本特点,明确了领导小组、各监测小组及网络成员单位在系统中的职责,提出了系统的工作程序,建议开展应急监测能力培训,建立应急监测信息交流系统,实施例行监督检查,研制并定期更新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配置必要的应急监测仪器装备,加强与网络成员单位的合作,定期评审和改进应急监测系统,以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例表明,该系统在应急监测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分析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以及驱动因素,可为优化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1998~2008年苏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程度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指标测算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98~2008年,苏州市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农业结构调整明显;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急剧增加,与耕地减少呈显著负相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提升;苏州全域耕地、园地、城市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均为昆山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用地相对变化率最大的分别是张家港市和吴江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人文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驱动因素主要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实现“效率型”土地利用模式,注重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结合是今后土地利用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