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350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人们选择聚到一起,实现力量联合是有原因的。为了高效地达成某项目标,人们会创建公司或机构。他们的集体信念、行为规范、态度和技能,也全部反映在组织的价值观、愿景、目标、体系、政策及实践中,这其实就是这个组织的文化。组织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文化能确保组织成员持续遵守管理规范。要想对组织体系和实践做出永久性重大改变,就必须改变其文化。但文化很难改变,需要共同的努力,还需要时间。某种程度上,组织文化既受内部因素(领导层、员工、两者的互动)的影响,也受外部因素(商业、国家、法律、全球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不同部位梧桐生物质炭对水溶液中镉吸附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梧桐不同部位废弃物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皮、枝、叶)对Cd2+的吸附效率和稳定修复的机理,以此为园林废弃物炭化利用在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实验室模拟法,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梧桐不同部位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BET)、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等技术研究不同反应时间、重金属浓度和溶液初始pH条件下生物质炭对Cd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四步萃取法和脱附实验分析生物质炭上Cd2+的吸附形态和稳定性.3种生物质炭都在8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最终吸附量依次为树皮炭>枝条炭>叶片炭;溶液初始浓度为0.5—2 g·L-1时Cd2+的吸附量呈增长趋势,在2.5—3g·L-1时逐渐平缓;生物质炭Cd2+吸附量均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但在pH值为5—8时,吸附的趋势逐渐平稳;树皮炭的酸溶态和非生物利用态的稳定Cd形态要高于枝条炭和叶片炭;比表面积不是影响梧桐生物质炭吸附Cd2+的主要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ATR,XRD和重金属形态萃取均证实Cd碳酸盐类矿物生成是主导吸附机理;3种生物质炭的脱附量在4 h后逐渐趋于平衡,其中脱附量最大为叶片炭,最小为树皮炭.梧桐不同部位的初始性质对生物质炭吸附Cd2+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梧桐皮具备更高的吸附量和重金属稳定形态,并且相比其他种类生物质炭有明显优势.因此,从吸附效果和生产成本的角度,本研究建议以梧桐皮为主,枝条和叶片为辅的生物质炭对重金属Cd进行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53.
笔者基于直接测量已吸收了源于样品的显色络合物的液体离子交换剂相所产生的光吸收,研制出一种测定微量钛的灵敏而又具有选择性的方法。在硫氰酸盐存在下,用液体离子交换剂Aliquat336萃取钛(Ⅳ)-苯氧肟酸(BHA)络合物的灵敏度比用己醇或异戊醇萃取钛(Ⅳ)-BHA络合物的灵敏度高10倍。本法可用于富集、测定和分离金属含量极低的工业废液和环境样品中的钛(Ⅳ)。  相似文献   
54.
环境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过度消费导致的。青年是社会的未来。青年能否 转换消费观念,树立绿色消费模式,积极投身保护环境,直接决定了未来社会 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在发展中世界几乎每3个人当中便有一个(即约12亿人口)无法得到安全而又可靠的水源供应以满足其日常生活的需要。他们常常不得不借助于很可能已含有动物粪便的浅水井或死水潭来消解燃眉之急。其结果是,各种水传疾病约占发展中国家疾病总数的80%。妇女和儿童每日为了取得足够的水用于饮用、煮食和清洗,便需跋涉数公里之遥;这种日常负担耗尽了她们的时间和精力,使她们无法分身去从事更具生产  相似文献   
56.
淅沥沥的冬雨,仿佛是哀愁的泪水。凉飕飕的寒风,好象是悲恸的思绪。美丽的巴黎塞纳河的一座桥头广场永远笼罩着这种氛围和忧伤,实在难以抹去和消除。 五年前的一天,英皇查尔斯王子的离异王妃黛安娜因车祸就饮命于沿塞纳河边的一座立交桥下。噩耗  相似文献   
57.
选用价格便宜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铁和一般常用的明矾、氯化铁以及硫酸亚铁进行制革废水脱硫探索,比较了这四种混凝剂对含硫废水的处理情况,并且进一步对pH值、投加量对策铁脱硫效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8.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和抗生素作为新型环境污染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其生态风险的关注.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供试植物,以聚苯乙烯微塑料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为研究对象,探讨微塑料对水培黑麦草吸收和富集抗生素的影响及MPs-CIP复合污染对植物生长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黑麦草对单一CIP和MPs-CIP复合污染中的CIP均有吸收去除能力,底物中微塑料的存在会促进黑麦草对低浓度CIP的吸收去除,去除率最高可达100%,但对高浓度(1.0、2.0 mg/L)CIP吸收的影响不显著(P>0.05).同时,微塑料可促进黑麦草根部积累的CIP向地上部转运,当CIP浓度分别为0.1、2.0 mg/L时,投加微塑料后根部积累的CIP含量与单一CIP处理组相比分别降低了44.0%、21.2%,叶片中CIP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2.9、3.0倍.微塑料的加入显著加重了CIP对黑麦草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与2.0 mg/L CIP处理组相比,50.0 mg/L MPs-2.0 mg/L CIP复合污染处理组对黑麦草根长和鲜质量的抑制率分别增加了53.7%和79.6%,而叶绿素a、b含量则分别降低了38.5%和44.4%.研究显示,水体中微塑料与CIP的共存会影响黑麦草吸收和体内积累CIP,并加重CIP对植物生长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9.
研究沙尘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对揭示沙尘物质在近地层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0—80 m沙尘通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在野外实测的基础上,选取2008年7月20日、8月7日、8月19日、8月29日4次沙尘天气,对贴地层(0—0.05 m)、中间层(0.05—2 m)、近地层(2—80 m)的沙尘通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贴地层(0—0.05 m),沙尘通量随着高度的增高呈增加趋势,最大值为1604.29 g?mm?2。中间层(0.05—2 m),沙尘通量随高度分布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且随着高度的升高沙尘通量减小,决定系数R2值均在0.9以上。近地层(2—80 m),沙尘通量随高度增加呈分段函数分布,32 m、48 m处为沙尘通量的拐点高度。由此看出,研究沙尘通量对阐明沙尘输送机制非常重要,不仅可加强对沙尘输送的定量研究,还可为沙尘输送的数值模拟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60.
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新疆独山子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气中二次组分的转化过程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对新疆独山子区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水溶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无机离子(TWSIs)表现出与PM_(2.5)一致的季节变化,为冬季(67.86μg·m~(-3))秋季(13.77μg·m~(-3))春季(10.09μg·m~(-3))夏季(4.85μg·m~(-3));冬季二次无机离子(NH~+_4、SO~(2-)_4和NO~-_3)占TWSIs的98%;结合气溶胶热力学模型(E-AIM)探讨独山子区大气颗粒污染物中颗粒相含水量以及颗粒酸碱性;表明独山子区颗粒物呈酸性,年均原位pH为0.81,其中冬季样品的pH(2.93)值最高;颗粒含水季节变化为冬季(331.32μg·m~(-3))秋季(5.91μg·m~(-3))春季(5.46μg·m~(-3))夏季(1.62μg·m~(-3));年均氮氧化率(NOR)和硫氧化率(SOR)分别为0.13和0.47,表明区域污染物存在二次转化;进一步分析表明颗粒相中的硫酸盐质量浓度受到颗粒含水量和颗粒酸碱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高的颗粒相含水条件下区域硝酸盐的形成主要以非均相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