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黄河下游"断流"河段水量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R Program)资料和我国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水文(1950-2000)和水质监测数据(1960-2000),研究了黄河下游“断流”河段水质与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90年代后期,在黄河下游流量急剧减少和“断流”情况下,河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急剧增加,另外,黄河下游“断流”河段水质参数随流量的变化有三种情况:易溶解化合物水质指标的含量随流量增加而降低(如EC,Cl^-,SO4^2-等),难溶化合物水质指标的含量随流量增加而增加(悬浮物、总磷和粪大肠杆菌等);其他水质指标含量的变化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不明显,对部分水质指标与径流量关系进行拟合研究,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52.
在我国环境背景值与污染状况调查及例行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普遍忽视对某些具有特殊地球化学行为和分布规则的污染物质测试数据进行必要的地球化学校正,而这种校正的重要性决不亚于统一测试方法和分析质量控制。本文着重讨论水体沉积物重金属测试值的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53.
测定了中国东部花岗岩上发育的不同地带性森林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研究了单一母岩条件下成土过程对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异规律的影响。所测定的大多数元素含量低于世界和中国土壤的均值。研究的元素Mn,Co,Cr,Cu,Ni,V,Cd,Zn有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含量降低的趋势。但在暗棕壤和棕壤地带出现峰值。元素沿土壤剖面的纵向分布规律与成土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55.
陆地水水质变化研究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论述了国内外内陆水水质变化的研究结果:1)世界各国内陆水质变化的主要研究结果;2)中国近30年来主要内陆河,湖,地下水质变化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6.
长江水系河水氮污染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陈静生  高学民 《环境化学》1999,18(4):289-294
对1990年长江流域570个水文站约8000测次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长江干流氮污染水平自上游向下游有明显增强的趋势;相当一部分站点八十年代中期河水总氮含量比1960年前后增加5-10倍;河水氮含量的年内变化不同区域有各自的特点;河水氮污染的差异与区域人口的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氮污染促进了河水的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57.
陈静生  陈传康 《环境科学》1979,(5):10-13,63
地球表面是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个环境通常被称为地理环境,是一系列地学分支学科研究的对象,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然作用于环境,导致环境发生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环境反过来又对人类有所影响,当这些影响危及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时,便发生了环境问题,应运产生了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并不研究地理环境的全面性质,而只研究由于人类作用于环境引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危及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那部分性质。  相似文献   
58.
对黄河自潼关至三门峡至花园口河段泥沙中有机质的含量、组成、溶解特性和降解特性及对河水COD值与泥沙有机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 .查明了 :1)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主要富集于 <5 μm的细颗粒物中 ;2 )这一段黄河水中溶解态有机质在总有机质中的比例非汛期为 2 0 %— 2 5 % ,汛期为 5 %— 10 % ;3)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 75 %— 80 %以上是既不能为酸也不能为碱所萃取的胡敏素物质 ;4 )在黄河水中可被生化降解的有机质只占总有机质的 1%— 3% ;5 )目前在黄河清洁河段测得的COD值经常高达数十、数百、甚至上千mg L ,几乎等同于河水泥沙含量与泥沙中有机质含量的乘积 .研究结果表明 ,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是稳定性极好的天然腐殖质类物质 ,它们在COD监测方法规定的高温、强酸性和强氧化剂条件下可以被氧化 ,构成黄河COD值的主体 ,但在实际自然条件下氧化过程极为缓慢和有限 ,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危害 ,不能将其与通常概念上的耗氧性有机污染物混为一谈 .测得后未经泥沙有机质背景值校正的COD值不是评价河流污染程度的恰当的水质指标 ,应寻找更好的水质参数来反映和评价黄河水的有机污染状况 .  相似文献   
59.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污染物是对人类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和其它许多污染物不同,重金属的特殊威胁在于它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相反地,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并把它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污染性元素与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规律,是环境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评价与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和制定控制污染措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考查重金属污染物的毒性效应是探讨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的基本出发点。从这点出发,文中较为深入地讨论不同金属形态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溶解态金属中主要有毒形态的测量。据此,提出了对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的定性描述和粗略估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