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顺磁共振法测定气相中OH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法测定气相中OH自由基的研究表明,4=PO敢相中OH交好自旋捕集剂,得到的4-POBN-OH加合物稳定性媸,样品避光保存2d后,测得EPR谱的峰形和大小不变,测得OH加合物的EPR谱中超精细偶合常数分别为αN=1.45mT和αHβ=0.22mT,除去样品溶液中微量的O2,将改善EPR谱的峰形。还报字用这种方法对上海地区大气中采样实测得到OH加合物的EPR谱,它与实验室模拟  相似文献   
532.
辽宁凤凰山酸雨来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3和1994年在辽宁凤凰山夏季进行了2次降水观测研究,两次都发现该地区出现了较强的酸雨,降水pH均值分别为4.71和4.54?进行了后推气流轨迹的计算,首次证明,该地区的酸雨形成明显地受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由于该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丹东地区夏季又盛行东南风,因此该地区酸雨形成的外部输送影响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3.
中国降水酸度和离子浓度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36,自引:7,他引:129  
1991~1995年在全国进行了酸雨观测,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酸沉降监测网,含271个测站?降水的pH值和电导率在现场采样后立即测量,降水样品的化学分析则在实验室里进行?主要离子SO2-4,NO-3,NH+4,Ca2+浓度的加权均值分别为125.86,19.96,67.89和80.41μeq/L?由离子浓度地理分布图看出,这些离子浓度地理分布状况因离子而异?值得注意的是降水中SO2-4和NO-3浓度,北方非酸雨区甚高于南方酸雨区,这说明降水的酸度并不简单地决定于降水中SO2-4和NO-3的绝对浓度,而决定于这些离子对于Ca2+和NH+4的相对浓度?发现了降水年均pH值低至4的一些地区,此值可能是目前世界年降水酸性最强的地区?文中还对代表性地区1986~1993年降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的酸度仍在升高?   相似文献   
534.
IntroductionTheatmosphericprecipitationhaslongbeenrecognizedasprovidinganinputofsubstancetothesurfacewaterandasourceofelementscarriedbyrivers (Stallard ,1981;Meybeck ,1983) .Itisestimatedthatapproximately 3 0 %ofsoluteloadsofworldriversarederivedfromthera…  相似文献   
535.
不同空间尺度的景观结构对袁河浮游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舒旺  王鹏  丁明军  张华  黄高翔  聂明华 《环境科学》2022,43(3):1434-1446
为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与浮游细菌群落的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对细菌群落的影响机制.于2019年8月(丰水期)和2020年1月(枯水期)在袁河14条支流采集表层水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浮游细菌群落的特征,采用Bioenv和方差分解(VPA)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的景观结构(景观组成与景观格局)、水化学特征和浮游...  相似文献   
536.
IntroductionThe conversion processes of some atmospheric pollutantsinside the aqueous droplets e .g. clouds , rains and fogspresent interesting topics to discuss . One typical example ofthis kind of pollutants was SO2. It can dissolve into thedroplets rea…  相似文献   
537.
空气质量数值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空气质量数值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研究。指出了目前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及应用主要面临气象条件,尤其是大气边界层模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和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等问题。提出,应当通过规范化制作和完善排放源清单数据,建立统一的排放源分析标准,提高排放源数据的准确性;多向发展观测手段,加大监测密度和频率,并进行实验室化学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的大气物理化学机制。就空气质量模式而言,对模式方案进行优化,以及使用气象、卫星资料同化等技术手段,将其与观测相结合,构建监测与预报系统相结合的统一体系,应用于多平台。  相似文献   
538.
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地总结了计算毒理学和化合物环境行为模拟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二者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计算毒理学和化合物环境行为模拟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展望了计算毒理学和化合物环境行为模拟在环境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39.
A knowledge of the ignition properties of ammonia (NH3)/hydrogen (H2) mixtures is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ir abundance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es, and also because of their prospective role as fuels in future energy systems. In particular, the question arises if and how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like ignition limits and minimum ignition energies in NH3/H2 mixtures are related to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this work studies ignition process in ammonia/hydrogen mixtures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se track the evolution of ammonia/hydrogen mixtures during and after the deposition of a certain ignition energy, using a detailed treatment of chemical reactions and molecular transport.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ystem parameters on the minimally required ignition energy are performed. These are the strain rate, hydrogen content, pressure and initial (pre-ignition) temperature. Significant findings include a quasi-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ansition strain rate, defined as the strain rate below which no external energy is required to initiate successful ignition (auto-ignition) and a characteristic reaction rate, defined as the inverse of ignition delay time in homogeneous, quiescent mixtures. Also, the relative decay of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with increasing hydrogen content is less pronounced for higher pressures.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upports 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towards fail-proof ignition devices and reliable prevention of hazards. The simulations are used for assessing the ignitability of ammonia and its mixtures with hydrogen.  相似文献   
5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