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36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498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采用水泥固化法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研究了飞灰与水泥质量比、养护时间、添加剂和化学预处理对垃圾焚烧飞灰固化块中重金属Zn、Pb、Cu、Cd、Cr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飞灰与水泥质量比为3:4,养护时间为11d的条件下,以砂浆塑化剂为添加剂,固化块Pb、Cu、Cd和Cr的浸出浓度分别降低了72.4%、70.6%、60.0%...  相似文献   
592.
采用电极一SBBR系统去除Cu^2+,考察了电流强度,IA竞争离子(阴离子SO4^2-、NO3^-、CL^-和阳离子Zn^2+、Ph^2+)、初始含Cu^2+量及溶液pH值对除铜效除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强度为40mA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投加阴(SO4^2-、NO3^-、Cl^-)、阳(Zn^2+、Pb^2+)离子均会引起出水Cu^2+浓度的增加,且Cl^-和Ph^2+含量分别为45mg/L和30mg/L时对Cu^2+去除的影响更为显著。进水Cu^2+浓度为30mg/L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48%,当进水Cu^2+≥70mg/L时,出水Cu^2+浓度不能达标。酸性(pH4.0~4.5)与碱性(pH9.0~10.0)条件均不利于Cu^2+的去除,且酸性条件的负面影响更显著.当pH为4.5~7.5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7.78%。  相似文献   
593.
随着重庆市经济快速的发展,土地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越加尖锐。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PSR(压力、状态、响应)指标模型对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2000和2006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发现:2000和2006年,整体上渝西地区的潼南、铜梁、大足、壁山、永川以及荣昌等区县生态环境都处于一个较差的水平,而涪陵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两年间研究区域生态质量均以优、良为主,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6096%和6256%;从2000年到2006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显著变差的面积比例达到3171%,而显著变好的区域面积比例仅有524%;研究区生态环境下降区域面积比例达到5972%,而生态环境上升区域面积则仅有2702%,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区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显著变差区域基本分布于渝西南地区,即成渝交通干线辐射区域及主城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594.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丽琼  张艳敏 《四川环境》2009,28(6):109-114
相对于传统絮凝剂而言,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絮凝效果好、应用范围广、易生物降解、对环境安全、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文章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类型和特点,详细阐述了其絮凝机理,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因素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指出了当前微生物絮凝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95.
随着重庆市经济快速的发展,土地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越加尖锐.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PSR(压力、状态、响应)指标模型对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2000和2006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发现:2000和2006年,整体上渝西地区的潼南、铜梁、大足、壁山、永川以及荣昌等区县生态环境都处于一个较差的水平,而涪陵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两年间研究区域生态质量均以优、良为主,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60.96%和62.56%;从2000年到2006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显著变差的面积比例达到31.71%,而显著变好的区域面积比例仅有5.24%;研究区生态环境下降区域面积比例达到59.72%,而生态环境上升区域面成积则仪有27.02%,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区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显著变差区域基本分布于渝西南地区,即成渝交通干线辐射区域及主城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596.
针铁矿对重金属Pb^2+、Cd^2+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萍  袁林  魏世强 《四川环境》2009,28(1):17-19
本文采用平衡振荡法,主要探讨了重金属铅和镉在针铁矿上的环境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在pH一定时,针铁矿对Pb^2+和Cd^2+的吸附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介质pH升高,针铁矿对Pb^2+和Cd^2+的吸附量与吸附率均增大,最大吸附率可达到99.71%和99.46%,而解吸量则随之降低。在高pH条件下,针铁矿对Pb^2+和Cd^2+的结合牢固,且与Pb^2+的稳定度大于Cd^2+。研究表明,环境中针铁矿对铅、镉等重金属的环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针铁矿处理含Pb^2+和Cd^2+的污水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97.
胡翔宇  向秋洁  木志坚 《环境科学》2018,39(8):3894-3900
为探究脱硫石膏对温室气体CH_4排放及其功能微生物种群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FGDG0(0 t·hm~(-2))、FGDG1(2 t·hm~(-2))、FGDG2(4 t·hm~(-2))、FGDG3(8 t·hm~(-2))、FGDG4(16 t·hm~(-2))这5个施加脱硫石膏处理下CH_4排放特征、稻田细菌群落结构及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脱硫石膏后,土壤p H显著提高(P0.05),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增加,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稻田CH_4平均排放通量随着脱硫石膏用量增加而降低,且FGDG1FGDG2FGDG3FGDG4,较对照分别减少31.56%、57.30%、83.60%、90.66%;与对照相比,FGDG1、FGDG2处理增加了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但用量超过4 t·hm~(-2)后,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稻田土壤硫酸盐还原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6.98%~13.56%,甲烷氧化菌pmo A基因丰度增加0.3%~6.2%,产甲烷菌mrc A基因丰度显著下降2.4%~15.8%,且丰度比(pmo A/mcr A)随着脱硫石膏用量增加而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CH_4平均排放通量与土壤中硫酸盐还原菌属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产甲烷菌mcr A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pmo A/mcr A比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脱硫石膏能够提高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抑制稻田CH_4排放.  相似文献   
598.
腐殖酸对土壤铅镉吸附、赋存形态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殖酸(HAs)对重金属土壤环境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与其组分分子量大小关系密切.通过3种in vitro试验方法(PBET、SBRC、IVG)探讨了HAs不同分子量组分(F1:<5kDa、F2:5~10kDa、F3:10~30kDa、F4:>30kDa)对土壤镉(Cd)、铅(Pb)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同时结合批量等温吸附实验、化学连续提取形态分级方法,分析了土壤Cd、Pb吸附和形态转化与生物可给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对Cd、Pb吸附能力既受HAs添加量的影响,也受到HAs分子量大小的影响.HAs添加量为0.2% C~1% C条件下,<5kDa分子量组分促进了土壤对Cd、Pb的吸附,且随着HAs添加量的增加,促进作用更强.而>10kDa的其他组分则降低了土壤吸附Cd、Pb的能力.在本试验HAs添加量范围内,不同组分均促进了土壤中酸提取态Cd向残渣态转化,且低分子量组分对其促进作用更强.土壤Pb2+主要以可还原态的形式存在,占57%~89%,随着HAs组分分子量的增加,酸交换态Pb占比逐渐下降,HAs的添加促进了活性态Pb向难利用态Pb转化,从而降低了Pb2+活性.3种in vitro方法生物可给性测定结果表明,<5k和5~10k组分均提高了胃、肠阶段土壤Cd、Pb生物可给性(BACd、BAPb),而其余组分则使土壤Cd、Pb生物可给性降低.Cd、Pb生物可给性取决于Cd、Pb在土壤中转化平衡后的赋存形态,酸交换态占比高生物可给性相应也越高,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固定难以反映生物可给性.  相似文献   
599.
彭秋  王卫中  徐卫红 《环境科学》2020,41(10):4757-4766
近年来新型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及对生态环境的风险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畜禽养殖业中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 antibiotics,TCs)使用量最大,在畜禽粪便中的残留量也最高.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结合室内分析,客观评价了重庆市主要大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和主要蔬菜基地菜田土壤中3种农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土霉素(OTC)、四环素(TC)和金霉素(CTC)]可能存在的环境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014年猪粪和鸡粪中的OTC、TC、CTC和TCs总量∑TCs的平均值分别为13.05、91.81、62.48、167.34 mg·kg-1和4.25、4.6、28.55、37.40 mg·kg-1.2019年所调查的样品中猪粪和鸡粪中的OTC、TC、CTC和∑TCs平均含量分别为3.39、4.82、5.92、15.95 mg·kg-1和1.10、1.35、4.22、5.16 mg·kg-1,相比2014年,2019年重庆市畜禽粪便中TCs含量有大幅度的下降,TCs的检出率也有所降低.鸡粪中的TCs生态风险较猪粪要低,2019年畜禽粪便中的TCs生态风险较2014年大幅度降低,不同抗生素间总体比较,风险商值以CTC > OTC > TC.重庆主要蔬菜基地及周边地区菜田土壤中OTC、TC、CTC和∑TC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92、39.10、21.80和79.81 μg·kg-1.TCs含量大小顺序为养殖场附近菜田 > 无公害蔬菜基地 > 普通菜田;在养殖场附近的菜田中,露地TCs含量普遍高于大棚,而在无公害蔬菜基地,TCs含量表现为大棚 > 露地.从菜田TCs的生态风险商值整体上看,各类种植模式下的HQ均<1,即无高风险.3种TCs的HQ值以CTC > OTC > TC.土壤∑TCs含量以叶菜类 > 瓜类 > 茄果类 > 豆类,种植不同类型蔬菜的菜田土壤TCs含量略有差异,可能跟不同蔬菜栽培模式、畜禽粪便种类及施肥量有关系.  相似文献   
600.
为探寻反硝化与萘代谢过程的偶联机制,从潜在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污染的土壤中富集获取了萘的反硝化降解菌群.通过Illumina Mi Seq测序对其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并研究其萘代谢过程中反硝化电子受体[硝酸根(NO_3~-)、亚硝酸根(NO_2~-)]浓度、气态还原产物[氧化亚氮(N_2O)、氮气(N_2)]产生速率及反硝化微生物相关的nar G(periplasmic nitrate reductase gene)和nir S(cd1-nitrite reductase gene)基因丰度的动态变化.Illumina Mi Seq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中的Pseudomonas是该富集菌群中丰度最高的菌属.富集获取的萘反硝化降解菌群9 d内对萘的降解率为49.11%,培养初期(1~3 d)及末期(7~9 d)萘的降解速率无差异,但它们均显著高于培养中期(3~7 d)的降解速率(P0.05).培养期间,培养液中NO_3~-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而NO_2~-积累出现在第1~3 d.培养的3~9 d,NO_2~-浓度迅速下降,但在培养中期(3~7 d)未检测到气体产生,只在培养末期(7~9 d)检测到明显的N2O[3.39μg·(L·h)-1]和N2[8.97μg·(L·h)-1]的产生.在培养期间nar G及nir S基因的丰度均随培养时间而上升,表明该富集菌群中反硝化微生物丰度的逐渐增加.综上,NO_3~-还原过程及随后的NO_2~-还原过程等产气过程均可能与萘的厌氧降解过程相偶联,该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萘的反硝化代谢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