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原水添加比例对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后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研究添加原水(配水)比例对处理性能的影响.连续动态试验表明,配水30%的处理,出水NH3-N浓度低,一般在10 mg/L以下;配水10%、20%处理的出水NH3-N浓度逐渐升高,至试验结束时,出水NH3-N分别达300 mg/L和80 mg/L左右.主要是因为配水30%的反应系统,pH能稳定在7.7左右,而配水10%、20%的反应系统,pH逐渐下降直至降到5.5以下.1个运行周期的监测表明,配水10%、20%、30%的处理,NO-2-N峰值、NH3-N低值分别出现在曝气第4 h、第3 h、第2 h.配水比例越大,NH3-N氧化速度越快,原因是配水比例越高,反硝化程度越高,系统pH也越高.批式反硝化试验表明,BOD5/TN越高,反硝化速率越快.动态和批式试验都说明,消化液好氧后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配水比必须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62.
缪伟  黄新  王郑 《环境科技》2009,22(2):29-31,34
采用复合凹凸棒滤料部分替代石英砂滤料,利用复合凹凸棒滤料良好的吸附和生物挂膜性能对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试验研究表明:在滤速6ndh时,复合凹凸棒生物过滤对COD№去除率为32.6%~42.1%,对NH2-N去除率为75.7%。87.8%.对NO2--N去除率为84.2%~92-4%。反冲洗对滤料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影响较小,在冲洗1—2h后能够恢复到冲洗前的水平。复合凹凸棒滤料生物滤池处理工艺不需增加新构筑物,适用于以微污染原水为水源的老水厂升级改造和新水厂建设.  相似文献   
63.
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与原水供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鄢忠纯  王敏  廖水文 《上海环境科学》2009,28(4):171-173,177
阐述了原水供水的意义.分析了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原水供水及自来水厂的现状,以及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和原水供水的关系,并讨论了饮水安全问题.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6月,上海市原水工程取水能力为909.63万m3/d,占全市公共供水日取水总量的82.8%;原水供水工程所取水的水质属于Ⅱ、Ⅲ类水,优于分散式供水取水的河流水质,指出原水供水有利于提高供水水质,有利于保证供水安全,对上海市公共供水有着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64.
以微污染原水中污染物质为去除目标,以廉价和资源丰富的竹炭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铁钴复合改性,制备了改性竹炭水处理材料,并应用于生物滤池中对微污染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条件下改性竹炭生物滤池对浊度、NH4+-N及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81%和74.5%,且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改性竹炭生物滤池后期出水水质稳定:浊度<1.0 NTU,NH4+-N <0.5 mg/L,CODMn <1.0 mg/L。因此改性竹炭作为生物滤池填料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5.
通过现场取样,固相萃取柱富集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D)测定,研究了北京市官厅水库上游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在秋季(植物茂盛)和冬季(植物枯萎)对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人工合成激素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的原水和各工艺段出水中酚类和雌激素类物质的浓度高于美国地表水监测数据和我国地表水监测数据.湿地系统对部分壬基酚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而在冬季效果不明显;无论秋季或冬季对雌激素类则无明显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6.
集成膨润土吸附与硅藻土预涂膜过滤技术为一体处理微污染源水,同时在内部引入沉淀单元,在单一设备中实现了膨润土吸附、沉淀、过滤三位一体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沉淀-分离一体化技术有效地延缓了硅藻土预涂膜过滤时水头损失的上升速度,和原有的吸附预涂膜分离一体化技术相比,有效延长了运行周期,同时,微污染源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表明该技术对于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燃煤电厂原水软化污泥回用,利用此污泥中含有的大量CaCO3代替脱硫中石灰石,作为脱硫剂,代替后运行一年总结分析,简介其具体改造方案,探讨其对脱硫系统影响,此技术是原水石灰软化净化产生的污染物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协同治理,将原水净化产生的含钙污泥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环保效益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8.
黄浦江原水中各类有机物在铝盐混凝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XAD-8/XAD-4吸附树脂联用技术将黄浦江微污染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疏水酸、非酸疏水物质、弱疏水物质及亲水物质4类有机物,研究了铝盐混凝工艺对黄浦江水中4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硫酸铝在最佳混凝条件下,即投加量为8 mg·l~(-1)(以Al计),pH=5.5时,水中的DOC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3%和32%.有机物的亲疏水性对混凝工艺有较大影响,混凝法倾向于优先去除水中疏水性有机物,而疏水性有机物的酸碱性对混凝工艺没有明显影响,酸性和非酸类疏水物质均能破混凝工艺所去除.疏水酸是水中最主要的三氯甲烷类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质,混凝工艺对于三氯甲烷类消毒副产物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总体减少了 39%的生成量.而不同类的有机物之间,混凝工艺对消毒副产物控制效果不同,其中对疏水酸的控制三氯甲烷消毒副产物的效果最好,减少了63%的生成量,亲水物质的控制效果最差,三氯甲烷生成量仪减少了3%.疏水酸表现出比亲水物质更强的生物毒性,混凝工艺能明显降低原水的毒性.  相似文献   
69.
藻类的三维荧光光谱辨别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分析了栅藻,微囊藻和小环藻的色素组成.通过对3种藻的特殊激发谱线的分析,采用435,485,525,630nm作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与藻蓝胆素的特征激发波长,采用684nm作为发射波长,建立了3种藻叶绿素浓度与藻密度的荧光强度矩阵方程.根据水样的标准荧光光谱和4个激发波长可以计算出每种藻类的叶绿素浓度与藻密度.  相似文献   
70.
聚硅硫酸铝(PASS)的制备及其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酸钠、硫酸铝及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将硅酸钠在碱性条件下预聚,然后在快速搅拌下加到硫酸铝水溶液中,用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与混合液聚合而形成聚合铝硅混凝剂(PASS)。这种混凝剂在处理微污染饮用原水、富营养化湖水及再生纸生产废水时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