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残留和淋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和淋溶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3.0 d.通过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对毒死蜱在土壤中淋溶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对毒死蜱的淋溶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降水水量增大, 毒死蜱在土层中的最大淋溶深度也随之增加, 出现浓度最高峰的土层深度也越大, 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相比,降水强度对毒死蜱的淋溶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2.
滨海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动、胶体与溶质的协同运移具有复杂性,而含水层孔隙结构中胶体运移所诱发的孔隙尺寸排阻(size exclusion)效应对整体运移过程影响深远.本研究采用长江口砂质含水层,基于土柱渗透试验,分析盐分梯度驱动胶体运移的过程,利用Hydrus-1D和Acualntrusion Transport对溶质运移的穿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获取溶质运移参数,以探究胶体释放诱发的孔隙尺寸排阻效应与盐分梯度之间的响应关系,揭示孔隙排阻效应与含水层相关水文地质参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海水入侵使地下水离子强度增大,同时抑制胶体释放;反之,淡水驱替时则促进胶体的释放.胶体释放峰值及总量与该过程的盐分梯度呈正相关,当0.5%~1.5%的NaCl溶液被淡水洗脱的过程中,胶体浓度穿透曲线的零阶时间矩从77.79 mg增至220.52 mg,释放峰值从209.7μg·mL-1增至688.5μg·mL-1,释放量显著增大.数据表明在胶体颗粒释放后,介质孔隙结构改变,所释放的带负电胶体颗粒与固体基质表面的静电斥力诱发了尺寸排阻效应,使胶体颗粒选择性地通过部分孔...  相似文献   
63.
为了分析油田采出水及原油淋滤液挥发性组分的特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试了油田采出水及脱水原油淋滤液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并通过土柱试验考察了原油可溶组分通过不同土壤厚度后的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田采出水中测得92种可溶性VOCs,在脱水原油淋滤液中测得29种可溶性VOCs,经过10 cm厚度的土壤后溶解组分大部分被吸附。苯系物和萘是原油的主要溶解组分,可以作为油田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研究对象,土壤对原油淋滤液中VOCs组分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4.
多环芳烃在土壤剖面中迁移行为的土柱淋滤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京津地区典型土壤剖面分析表明,土壤中PAHs含量和组成均随深度增大而呈现明显的变化.为了揭示PAHs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特征与控制因素,开展了室内土柱模拟实验,考察了PAHs的迁移特点及影响因素,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采用3种土壤质地和TOC不同的土样装填土柱,以去离子水作为淋滤液对预先加入土柱表层的污染物(包括不同环数PAHs、d-Flu)进行淋滤,当达到淋滤量后分析土柱中PAHs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实验条件下,淋滤后土壤剖面不同层次土壤中PAHs含量均高于原土样中的,且PAHs主要富集在土柱表层,随深度增加其含量明显降低,但不同土柱中降幅不同;不同环数PAHs分布特征存在差异.与原土柱相比,除d-Flu和Flu等低环数芳烃的含量在剖面不同深度均有明显增大外,部分高环数PAHs相对含量在土柱的不同深度也明显增加,说明高环数PAHs也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但相对于3环PAHs,高环数PAHs在土壤中迁移能力较低.此外,土壤剖面PAHs的富集程度明显受土壤中TOC影响,PAHs总量或单体PAH含量在土柱中迁移的深度随着TOC含量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65.
为掌握年调节型平原水库与地下水交互带氨氮转化规律,以辽河石佛寺水库为例,通过采集交互带土样进行土柱渗水试验和微生物试验,分析氨氮的转化过程及特性,并结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氨氮及产物转化速度常数。结果表明土柱0~30 cm在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作用下主要发生硝化过程;30~60 cm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同时存在;60~80 cm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主要发生反硝化过程,到试验结束硝酸盐氮浓度接近0 mg/L。经计算,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氮的转化速度常数分别为0.059、0.049、0.036 d-1。由此推断在平原型水库交互带内40 cm以上,氨氮转化以硝化作用为主;60 cm以下以反硝化作用为主,菌种分布规律与氨氮转化过程相一致。该研究为掌握平原型水库交互带氨氮转化机制和保护库区地下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以修正的BCR连续提取法为基础,将土壤铅分为酸可提取态铅、可还原态铅、可氧化态铅和残渣态铅这4种形态,运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了降雨pH及降雨量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铅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pH能明显影响土壤pH;土壤中酸可提取态铅在降雨作用下最易迁移,经pH=7.04的降雨淋溶后,酸可提取态铅基本释放完;可还原态铅含量随降雨pH的降低及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可氧化态铅较稳定,基本不受降雨pH及降雨量的影响;而残渣态铅经pH=4.28的降雨淋溶后,含量反而增加,这可能是其他形态铅向其转化造成的;在降雨作用下,不同形态土壤铅表现出迁移性:酸可提取态铅可还原态铅可氧化态铅残渣态铅;另外,降雨pH及降雨量对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蚯蚓粪和种植玉米对盐碱土壤中外源性铵态氮肥淋洗特征变化及土壤盐分的影响,该文通过土柱模拟15N同位素示踪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处理组、添加蚯蚓粪处理组、种植玉米处理组、添加蚯蚓粪+种植玉米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在0~30cm土层,蚯蚓粪和种植玉米可以显著降低盐碱土中铵态氮肥的淋洗。添加蚯蚓粪时,减缓种植玉米对外源性氮肥向下淋失的影响,土壤对铵态氮肥的固持能力得到改善。种植玉米通过植物根系作用,降低土壤硝化作用的速率,抑制铵态氮肥的转化,增加盐碱土对酸性氮肥硫酸铵在浅层(10~20 cm)土壤中的固持,提高外源性氮肥的长效性。研究结果可为降低盐碱地的氮素淋洗损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