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389篇
基础理论   127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文章立足于人地关系理论,利用系统动态模型方法,构建人地关系演变动态仿真模型,以甘南州为例,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人地系统演进规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旨在描述该区人地关系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为该区协调人地关系走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模拟结果表明:甘南州人地关系处于失调状态,人地矛盾突出,表现出不可持续的态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可以有效延缓资源枯竭的速度,对人地系统向可持续发展演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协调甘南州人地关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技术进步和加大环保投资对协调甘南州人地关系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才能有效协调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62.
两栖动物监测方法和国外监测计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栖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可被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物种.介绍了两栖动物监测的指标、时间、频次以及监测的主要方法,包括目视遇测法、样线(带)法、繁殖区调查法、鸣叫调查法、围栏陷阱法、人工庇护所法、人工隐蔽物法和标志重捕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还详细介绍了国外比较成熟的2个两栖动物监测计划——美国两栖动物监测计划和英国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计划.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初步研究了以草甸土、亚沙土、黑土、江沙、氧化塘底质五种渗滤材料净化城市混合污水的效果.旨在为深入开展土地快速渗滤技术处理城市混合污水实用技术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高州水库水位上升期坝前深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从5月初开始进入汛期,充沛的降雨导致入库和出库流量发生较大变化,水位升高,从而显著地改变水库的水文和水动力状态,进而影响水库水质和浮游植物群的结构.以位于广东西部(粤西)的大型水库——高州水库为对象,于2012年5-10月对水库供水区进行逐月分层采样,分析水库水位上升时期浮游植物在垂直方向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6-7月份为水位主要的上升期,一个月内水位上升4 m,经历了从低水位到高水位的快速转换,7月份之后水位趋于平稳.快速的水位上升改变了水体的温度结构和分层,导致混合层变浅且湖下层深度增加,进而改变光和营养盐可获得性及水体垂直pH值分布.水位上升前和上升后水体pH值、透明度、营养盐(氮、磷)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由硅藻和绿藻门的种类所贡献,优势种由硅藻的种类向绿藻的种类演替:由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模糊直链藻(Melosira ambigua)转变为亮绿转板藻(Mougeotia laetevirens Wittrock),再到钝角角星鼓藻(Staurastrum retusum),pH值、溶解态磷和光的可获得性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水位上升前、上升期间、稳定后的优势功能群分别为B、T和NA功能群,水体混合及其导致的光可获得性的改变是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浮游植物群落对大幅的水位上升有明显的响应,因生境的改变出现明显的群落演替,而对小幅(1 m)的水位波动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5.
介绍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饮料废水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效果。运行结果表明:此工艺能有效处理饮料废水,COD、BOD5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5.8%和98.1%,出水水质达DB 61/224—2006《陕西省渭河水系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6.
我国电解锰行业氨氮污染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氨氮纳入总量控制指标,电解锰行业氨氮污染控制变得非常紧迫。介绍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现状,分析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产生途径以及电解锰生产中的氨氮平衡,依据"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提出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7.
徐海红  雷洋  谢永平 《环境工程》2014,32(10):148-151
对高海拔地区大容量火电机组除尘器选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针对高海拔地区的特性及其对除尘器的特殊要求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以青海某高海拔地区2×660 MW火电机组为例,对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和电袋复合式除尘器进行了技术和经济对比,研究认为新技术的加入为电除尘器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在煤质、灰分适宜或通过新技术降低烟尘比电阻后适宜的情况下,高海拔地区火电机组可优先选择电除尘器。  相似文献   
68.
粤北2座饮用水源地水库的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地区的水库以山地型水库为主,其中有不少担负着饮用水源的功能。为了解粤北地区水源地水库的富营养化状态与浮游植物种群的动态变化,于2011年的枯水期(2―3月)和丰水期(6―7月)对花山和白水礤2座中型水库进行了采样调查,对水库的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种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座水库均为贫营养型;浮游植物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种类变化不大,共鉴定出的浮游植物6门37种(属),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群,优势种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同时,枯水期和丰水期2座水库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都比较低,其值分别为0.65×106~1.95×106cells.L-1、0.11 mg.L-1和0.73×106~8.9×106cells.L-1、0.05~0.50 mg.L-1。在浮游植物种群动态中,2座水库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硅藻丰度和生物量的变化,低浓度的氮、磷营养盐限制是影响这2座贫营养水库浮游植物动态变化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及微生物菌剂对水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配施N、P、K及微生物菌剂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尿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7.5%~68.8%、32.3%~61.5%和48.8%~102%,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提高了95.3%~174%、286%~351%,放线菌数量减少了34.5%~39.4%,差异显著。统计分析显示,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尿酶活性之间及其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之间关系密切。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主要控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真菌数量是转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尿酶活性主要受细菌数量影响。秸秆还田配施微生物菌剂及平衡施肥可以促进酶活性的增强,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个体数增加更多,分布更为均匀。过量施用氮肥会抑制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70.
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结构通过C—O键和C—C键连接而成的复杂三维网状无定形高聚物,热解是木质素的重要利用方式,探究木质素热解过程中连接键的断裂机理对于开发高效热解技术至关重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针对典型的β-5连接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探究其热解过程及取代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苯环之间五元环的开环反应是最可能发生的初步反应,其中Cα—O键和Cα—Cβ键的键解离能(BDEs)分别为163.9 kJ/mol和212.9 kJ/mol,是最主要的断键开环反应。通过对比甲基、甲氧基、羟基、正丙基等支链对β-5连接键的断裂的影响,发现当两个苯环和β-5连接五元环上分别连接羟基、丙基、羟甲基取代基时,Cα—O键和Cα—Cβ键的BDEs最低。对于不同取代基类型和位点来说,Cα—O键均裂始终是最容易发生的初始反应,而Cα—O键和Cα—Cβ键连续断裂的路径是β-5连接五元环断裂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