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选用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材料,在硝酸铈铵引发下制得绿色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将制得的絮凝剂用于处理油田含油废水,通过测定处理前后化学需氧量和含油量的变化,考察其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投料比确定为淀粉:丙烯酰胺=1:2;反应的投料方式为以液体形式、分多次投加,对含油废水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2.
针对电解锰渣产量大且渣中水溶性锰严重超标的问题,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对电解锰渣进行处理,研究了水泥掺量对破碎固化体(颗粒粒径d<5 mm)浸出毒性的影响,模拟了酸雨对固化体表面浸出率和破碎固化体浸出毒性的影响,并采用XRD分析了电解锰渣固化前后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水泥质量分数为15%~45%的破碎固化体中锰的浸出质量浓度低于国家标准(2 mg/L);水泥质量分数为45%的固化体在pH>3.0的酸雨中的早期表面浸出率数量级仅为10-5 g/(cm2·d),后期则检测不到;水泥质量分数为25%~45%的破碎固化体在pH=1.0的酸性环境中的锰浸出浓度均不超标.电解锰渣水泥固化前后的矿物组成结果显示,电解锰渣水泥固化后的锰浸出率减小是由于其中的水溶性锰被水泥水化产物包容吸附,且固化后水溶性Mn2+转化为不溶、低毒性的MnO2也有利于消除锰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禁止开发区面临困境和问题的分析探讨,确定了禁止开发区的涵盖范围,并在土地管理、资源保护、财政投资和建设管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该区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以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法解析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的来源和特性,并探讨了DOM组分干湿季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DOM由3个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络氨酸(220nm,270nm/300nm)、UVA类腐殖质(250nm/430nm)和类色氨酸(225nm,280nm/335nm),其中类络氨酸为主要组分,但其含量干湿季变化不大,而UVA类腐殖质和类色氨酸含量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荧光特征指数表明,李家河水库上游水体DOM的来源具有显著的陆源特征,其特征在湿季更加显著.水体DOM各荧光组分在干湿季均与TP呈正相关;在湿季,类络氨酸组分与Chl-a、浊度和CODMn呈正相关,而在干季无相关性.UVA类腐殖质与DOC在干湿季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在湿季相关性(P<0.01)大于干季(P<0.05).类色氨酸与CODMn相关性也表现出湿季(P<0.01)大于干季(P<0.05)的特征.  相似文献   
65.
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受试生物,研究了8:2氟调聚羧酸(8:2FTCA)在虾夷扇贝不同组织(肝脏、鳃、性腺、外套膜、闭壳肌)中的蓄积、分布和生物转化特征.结果显示,8:2FTCA蓄积浓度最高的组织为肝脏,达峰值最快的组织为鳃.在8:2FTCA代谢过程中,检测到8:2氟调聚不饱和酸(8:2FTUCA)、7:3氟调聚羧酸(7:3FTC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庚酸(PFHpA)5种代谢产物,其中7:3FTCA和PFOA为含量最丰富的2种代谢产物.它们主要分布在鳃和肝脏组织中,鳃和肝脏是8:2FTCA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并且鳃组织中代谢产物的浓度最高.推测出虾夷扇贝体内8:2FTCA的生物转化路径,与虹鳟的生物转化行为相比,虾夷扇贝在代谢产物产量和半衰期上均有差异,说明水生生物的生物转化行为具有物种差异性.8:2FTCA在虾夷扇贝体内可转化为PFOA、PFNA和PFHpA等全氟烷基羧酸(PFCAs),是虾夷扇贝体内PFCAs的一个间接来源.  相似文献   
66.
王智  夏建中  王小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5):1843-1850
选择DF10、DF30、DF90 3种纳滤膜对无机盐(NaCl和CaCl_2)、微量有机物(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富里酸溶液进行纳滤实验,考察具有不同物理化学特性的膜对不同种类溶质的截留能力差异.结果表明,膜孔大小和带电量共同决定了纳滤膜对无机物的截留率,而微量有机物和天然有机物的截留率主要由膜孔径决定.膜活性层厚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膜的透水系数;膜的透水系数与NaCl截留率呈现负相关;膜的截留分子量越小,其对有机物的截留率越高;脱盐(NaCl)能力不一定正相关于有机物截留率,也不正相关于CaCl_2截留率.研究发现,DF30具有低无机物截留、高有机物截留的特性,这与其截留分子量适中、膜表面电荷密度低、活性层厚度小等物化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命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念、功能、特点及开展方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9.
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与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我国分类系统的比较,提出应该根据我国生物多样性、自然及其相关文化资源保护和维持的现状及特点,参照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尽快制定出我国新的保护区分类系统。新分类系统应该以保护区主要管理目标为基本依据,同时综合考虑保护对象的特点及人类干扰程度来确定保护区类型,从而促进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和进一步发展,实现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70.
一直以来,生物多样性的国际保护伴随着各种利益的冲突,这些利益冲突进一步导致了权利冲突,若以一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基础,对这些权利冲突的种类和性质有所了解,或许可以为解决这些权利冲突提供些许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