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根据2013年10月对西安市雁塔区84 m高度范围的昼夜观测资料,研究了O_3的日变化规律、垂直分布以及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O_3浓度日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呈单峰型分布,早晨浓度开始上升,于14:30左右达到峰值,在16:30之后开始降低并趋于平稳,并且O_3浓度昼夜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8:30—16:30为O_3浓度最高阶段,18:30—00:30为O_3浓度居中阶段,2:30—6:30为O_3浓度最低和降低阶段。垂直高度上O_3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并且O_3浓度的垂直梯度变化分为低—中—高3个阶段,1~30 m为O_3浓度最低层段,36~66 m为O_3浓度居中层段,70~84 m为O_3浓度最高层段。O_3浓度与NOx浓度的日变化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1。O_3浓度的变化曲线与温度垂向变化曲线相似,呈现出同升同降的特点,两者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2。O_3浓度与湿度的日变化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两者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6。  相似文献   
62.
地形不仅通过制约人口和产业布局作用于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而且对PM2.5的形成、传输、累积、扩散和沉降有深刻影响,是PM2.5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盆地地区表现尤为显著.本文基于栅格数据,利用均值变点法、回归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选取指标,探讨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布的地形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汾渭平原地形起伏度总体呈中部低、四周高分布,与海拔分布基本一致.②PM2.5分布格局与地形起伏度相反,总体呈中部高、四周低,且随地形起伏度的升高呈对数关系递减.③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汾渭平原PM2.5分布格局主要由人口、GDP和能源消费等人为因素决定,气象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对PM2.5分布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④地形对人为和自然因素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增加,人口、GDP和能源消费而呈幂函数关系递减,气温呈线性递减,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呈线性递增,植被指数呈对数关系递增.  相似文献   
63.
通过整理清代陕南地区洪涝灾害资料,利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小波分析法、滑动平均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到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发生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太阳活动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1644—1911年陕南地区共发生洪涝灾害143次,其中一级偏涝发生最多,占总数的76.22%;(2)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644—1710年)为洪涝灾害低发期,是频次变化小的平稳洪涝灾害型;第2阶段(1711—1800年)亦为洪涝灾害低发期,是频次变化大的洪涝灾害强振荡型;第3阶段(1801—1911年)为洪涝灾害高发期,为该区清代的洪涝灾害期,是高频振荡洪涝灾害型。在洪涝灾害期,洪涝灾害事件频发,发生了2个洪涝灾害事件和1个长达26年的极端洪涝灾害事件;(3)洪涝灾害期和极端洪涝灾害事件显示,陕南清代1801—1911年为该区多雨气候期,1821—1840年为极端多雨气候事件;(4)研究区降水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因此夏秋两季洪涝灾害频发,春冬则较少。洪涝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大致存在4年、28年和53年3个震荡周期;(5)洪涝灾害高频期处于小冰期气候波动强烈的阶段,APO值以负相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